11月18日,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郭非凡研究組的研究論文:Activation of ERK1/2 Ameliorates Liver Steatosis in Leptin Receptor–De?cient (db/db) Mice via Stimulating ATG7-Dependent Autophagy。該研究發現ERK1/2 信號通過影響自噬過程調節肝臟脂質代謝的重要機制,為脂肪肝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新的思路。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在非酒精刺激下肝臟脂質代謝紊亂所導致的脂質在肝臟中過度積累。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率逐年增加。而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以及肥胖等相關代謝性疾病有著密切的聯系,會進一步加重其對機體的損傷。自噬是指細胞中自噬小泡通過包裹細胞中受損的細胞器或細胞質成分并將其轉移至溶酶體進行分解以維持細胞穩態的一個動態過程。最新研究表明,自噬在肝臟脂質代謝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但其機制并不清楚。
ERK1/2 作為細胞中一個重要的激酶,其許多生物學功能已經被揭示,而其在調節肝臟脂質代謝中的作用還從未被報道。郭非凡研究組發現,ERK1/2的活性在db/db小鼠(經典的脂肪肝模型)肝臟中明顯下調,通過尾靜脈注射腺病毒技術向db/db小鼠注射持續激活ERK1/2活性的腺病毒可以明顯緩解其脂肪肝的表型,而向野生型小鼠注射干擾ERK1/2的腺病毒可以明顯促進脂質在肝臟中積累。進一步研究表明,ERK1/2 是通過激活db/db 小鼠肝臟中ATG7依賴的自噬從而促進肝臟中脂質輸出以及脂質氧化來緩解db/db小鼠的脂肪肝表型。此外,ERK1/2 對于自噬的調控是由MAPK/ p38所介導。該工作證明了激活ERK1/2 信號通路可有效緩解脂肪肝。
鑒于該工作為理解自噬調控脂質代謝的分子機理提供了重要的新線索,自噬領域專業雜志Autophagy 邀請郭非凡就以上工作以“Autophagic Punctum”形式發表介紹性文章。
該研究工作由博士生肖育眾在研究員郭非凡的指導下完成,得到營養所研究員陳雁和劉知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以及中科院等科研基金的支持。
《科學》雜志刊發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教授團隊一項研究成果,揭示了肝細胞優先將葡萄糖轉化為糖原以儲存能量,并利用糖原合成過程的中間代謝產物分子UDPG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這一發現有望對當前......
以患者和/或家屬回憶和口述的飲酒史作為兩種疾病鑒別的主要依據,得非常不可靠和牽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診斷要點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影響全球25%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在NAFLD進展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腸道菌群可能為肝臟疾病提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影響全球25%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在NAFLD進展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腸道菌群可能為肝臟疾病提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影響全球25%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在NAFLD進展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腸道菌群可能為肝臟疾病提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影響全球25%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在NAFLD進展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腸道菌群可能為肝臟疾病提供......
在一項新的臨床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考察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相關纖維化患者的潛在新治療方案......
一種新發現的氨基酸化合物被發現成功地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表著向開發這種迅速蔓延的健康狀況的首個人類治療方法邁出了重要一步。密歇根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了DT-109,一種基于甘......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中外科研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氨基酸化合物,成功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一步將開展臨床試驗。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細胞-代謝》月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種除酒精......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中外科研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氨基酸化合物,成功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一步將開展臨床試驗。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細胞-代謝》月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種除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