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國民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同時,2015年也是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之后的關鍵一年,從認識新常態到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重要一年。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提出了“三個轉變”的重要要求,李克強總理也在中國質量大會上提出要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2015年,按照“三個轉變”和“質量時代”的新要求,黨中央、國務院繼續實施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切實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的戰略部署,引領“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新消費新動力等重要論述和戰略,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制定了標準化改革、電子商務、“水十條”等系列重要舉措,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新常態引領發展之變
自從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首次提出“新常態”并全面闡述中國經濟“新常態”特征之后,如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和引領新常態,成為2015年經濟工作的主旋律。而在新常態下,一個新詞成為全社會的熱點,這就是“供給側改革”。
2015年末,“供給側改革”一詞首次進入公眾視野。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上首次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2015年11月18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演講時表示,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2015年12月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成會議熱詞。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如何正確理解供給側改革?如何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1月4日,《人民日報》專訪權威人士談供給側改革給出了一個不錯的答案和解讀。根據權威人士的回答,從國情出發,我們不妨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一個公式來理解,即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由此可見,提高供給質量,將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
專家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表現為增速下降、價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歸根結底,這些都是結構性矛盾引起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質量的推動作用尚未得到有效發揮。當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表面上看是有效需求不足,實際上是有效供給不足。總體上我國產能很大,但其中一部分是無效供給,而高質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給更不足。我國是制造大國和出口大國,但主要制造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和服務,科技含量高、質量好、附加值高的產品不多。因此,既要著力擴大需求,又要更加注重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把我國發展推向“質量時代”“效益時代”。
“中國已從速度型增長轉為質量型增長,從以速度為本轉為以質量為本。”正如習近平去年9月訪美時所指出的那樣,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正逐步邁向質量時代。
大力推進“中國制造2025”
“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是今年國務院的一項重要部署。在2015年11月11日召開的常務會上,讓“新消費”成為我國質量提升的新動力。會議認為,圍繞消費新需求,創新消費品等相關產業和服務業供給,能夠豐富群眾生活、釋放內需潛力、彌補民生短板、推動工業升級和產品質量提升。確定了支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增加優質新型產品和生活服務等有效供給;以更嚴的標準和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促進消費品質量的提升等舉措,與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一脈相承。
在眾多與質量相關的國務院常務會中,“中國制造2025”的相關部署,無疑是最為引人關注的。在2015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之后,2015年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上,總理就開始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
會議指出,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中國制造2025”,對于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使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制造2025”是“用三個10年完成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第一個10年路線圖,明確提出了“質量為先”的指導思想,輿論將其稱為李克強的“王牌計劃”。《經濟學人》雜志評價說,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到了一定時候,中國這個制造業大國就會因后勁不足而將“接力棒”交給其他國家,如今中國不僅沒有松手,反而把棒捏得更緊了。
2015年可謂“中國制造2025”元年。檢索總理一年來的足跡,就會發現制造業尤其是裝備制造始終是他關注的重中之重。
“大塊頭有大智慧!”總理稱贊道。2015年9月9日,在大連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他特意抽出時間到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考察,并親自為這顆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中國心”測量精度。
“你們自主研發制造質量優、有競爭力的核電機組,是在鑄‘國之重器’,為中國發展‘強筋壯骨’。”這是李克強總理2015年6月15日在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考察時說的話。當老中青三代核電人爭相向總理表示一定把“華龍一號”打造成世界一流核電品牌,他毫不猶豫地說:“你們為我撐腰,我去國際舞臺為你們揚名。”
“打造中德合作‘全面升級版’!”2015年10月29日,李克強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與默克爾會談時這樣強調。推動“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對接取得早期收獲,便是其中重要內容。
有評論稱,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需要一座橋梁。這座橋梁就是“中國制造2025”。
提質增效進行時
除了會議、講話之外,文件是國務院部署工作的另一個重要載體,中國質量報記者檢索發現,2015年,國務院一共發文72個、國務院辦公廳一共發文93個,其中均有超過一半的文件與質量工作直接相關,涵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在國務院發布的文件中,《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以及《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等是比較重要的關于質量工作的部署文件,基本上涵蓋了新經濟、新消費以及傳統制造業等方方面面。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務院常務會提出“新消費”和“供給側改革”之后的一個重要文件,質量成為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關鍵要素。該《意見》明確提出要完善標準體系和質量監管體系,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大力推動中國質量、中國品牌建設,全面部署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增加新供給,滿足創造新消費,形成新動力。
《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和《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3份文件,則是對互聯網時代發展電子商務,運用大數據和適應“互聯網+”作出了明確的部署,充分體現了電子商務發展走質量型發展之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文件中,《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5年行動計劃的通知》、《關于印發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關于印發貫徹實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動計劃(2015-2016年)的通知》、《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的意見》、《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關于印發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是關于質量工作的重要部署,涵蓋了農產品質量、食品安全、服務業質量以及具體的行動計劃等各個方面。
《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堅持質量為本,提升品質水平”的基本原則,要求進一步健全生活性服務業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監督體系和質量標準體系,推動職業化發展,豐富文化內涵,打造服務品牌。這是我國推動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第一個全面、系統的政策性文件,是適應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全面提升規模、品質和效益的總體部署。
縱觀國務院和國辦的一系列文件部署會發現,始終有一項工作與之密切相關,這就是標準化,2015年,我國不僅先后出臺了《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關于印發貫徹實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動計劃(2015-2016年)的通知》、《關于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的意見》、《關于印發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4個直接與標準化工作相關的文件,還在涉及第一產業的農業、第二產業的制造業以及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等各個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都無一例外地提到了標準化工作,明確要求要加快行業或產業的相關標準制定、完善相應的標準體系,充分體現出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日發布《中國的芬太尼類物質管控》白皮書。白皮書除前言和結束語外分為七個部分,分別是科學準確界定芬太尼類物質,保障合理用藥與嚴格管制雙管齊下,依法嚴厲打擊芬太尼類物質犯罪,嚴格芬太尼類......
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進一步規范涉企執法的決策部署,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堅決遏制亂檢查,切實......
8月16日,國務院第五次全體會議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強調要切實用黨中央精神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集中力量抓好改革部署的落實,以進一步......
針對媒體反映的“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問題”,國務院食安辦高度重視,組織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等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成立聯合調查組徹查食用油罐車運輸環節有關問......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任命相里斌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職);任命何光彩為教育部副部長;任命李明征為司法部副部長;任命王思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免去閆樹江、秦懷金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82號《國務院關于修改〈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決定》已經2024年5月11日國務院第32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總理李強2024年5月26日國務院關于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任命鄭備(女)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任命邱勇為科學技術部副部長;任命楊建文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
國務院發布《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強調,加強色譜儀、質譜儀、掃描電子顯微鏡、高精度原子重力儀等高端通用儀器設備研制,加快面向智能制造、環境監測、國防等領域專用計量儀器儀表的研制和推廣......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通知,部署做好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質量提升、中試發展與品牌建設有關工作。通知提出,將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進完成實施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和外資項目清單。全國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加大對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