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15 08:16 原文鏈接: 網傳“超級月亮”將帶來災難專家稱可安心賞月

      “超級月亮”會帶來巨大災難?

      專家釋疑:請以平常心來賞月

      “3月19日月球將到達‘近地點’,天空中將會出現一個異常巨大的‘超級月亮’。網上有消息稱,月球如此接近地球,將引發巨大潮汐、火山爆發甚至地震等極端自然災害。”最近,關于“超級月亮”的各種言論在網絡上被瘋狂轉發,尤其在3月10日、11日,我國云南盈江、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地震后,更是引發猜測和恐慌。對此,寧波市天文愛好者協會秘書長莊啟寧表示,“以訛傳訛,不足為信”,請大家不必擔心,到那天晚上只需要用平常心賞月就可以了。

      “超級月亮”帶來的自然災害事件

      “超級月亮”(supermoon)這個術語最初由美國占星師理諾勒(Richard Nolle)發明。諾勒在自己的網站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指出2011年3月19日的滿月正處“近日點”,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只有35.7萬公里,月亮不僅比平時更大、更亮,而且會引發嚴重的地震、火山爆發或者其它自然災害。

      隨即,便有網友猜測,最近發生的地震可能和它有關,并舉出“例證”說明前幾次“超級月亮”分別發生于1955年、1974年、1992年以及2005年,而這幾年全都發生過自然災害事件:1974年圣誕節的“崔西”颶風,瘋狂席卷了澳大利亞達爾文市;2005年1月“超級月亮”日前兩周,印尼大海嘯造成數十萬人死亡;2011年3月11日在距離超級月亮僅有8天時,日本發生了9.0級大地震。

      “超級月亮”究竟會帶來什么?

      寧波市天文愛好者協會秘書長莊啟寧說,月球軌道上距離地球最近的點稱為“近地點”,反之則是“遠地點”。月球每繞地球旋轉一圈,都會經過一次近地點一次遠地點。據測量,月球位于近地點時,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6.3萬千米,而位于遠地點時,平均距離為40.6萬千米,兩者相差10.41%。

      根據天文學家的測算,3月19日這天,月球到達近地點,離地球的距離只有35.7萬公里,是1992年以來最近的一次。雖然月亮的實際大小并沒有發生變化,但因為“越近越大”的規律,再加上當天正好是陰歷二月十五,正值滿月,所以月亮的亮度會比較高,這也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賞月的好時機。歷史上,這樣的“超級月亮”發生的年份有1955年,1974年和1992年。

      對于網友稱之為超級大月亮,莊啟寧笑說,并沒有那么夸張,基本看不出太大變化。

      那么,“超級月亮”究竟會不會引發極端天氣和氣象災害呢?

      “可能地球上的潮汐幅度會稍微發生變化,但并不會造成地震或是火山噴發。”莊啟寧說,潮汐受月球近地點影響而產生的改變會比較小,一般人類不會感覺非常明顯,更不會引起潮汐災害。對于天文、氣候等現象與地震、火山等災害性事件之間的關聯,目前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相關的研究成果。不過根據現有的研究數據來看,地震、火山的發生規律與網友所謂的“超級月亮”發生的年份之間沒有明確關系。

      “根本不需要擔心。”莊啟寧表示,到了3月19日晚上,市民們只要抱著好好賞月的心情就可以了。

      地震 火山

      不關“超級月亮”的事

      一些科學家則認為,“超級月亮”和地震以及火山噴發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系,即便有火山和地震發生也是因為地球自身的原因。地月之間的距離變近只會影響潮汐。

      針對種種猜測,國際射電天文中心的科學家彼特-惠勒說:“‘超級月亮’不會帶來地震或火山爆發,只會讓地球出現比平常更低的低潮位或更高的高潮位,沒什么值得激動的。屆時將不會因此發生地震或火山爆發,除非那是原本就會發生的。”

      澳洲業余天文學家勒內克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總有一些人將“超級月亮”和地球上一些自然災害聯系在一起,這看起來太荒唐了:陰謀論者總能找到與特定時間扯上關系的天災,并怪罪“超級月亮”。

      日本地球科學與防災研究所的地震學家田中認為:“月球的引力只有導致地震發生的地殼發生異常變化的作用力的千分之一左右,它也許是地震發生的最后助力,相當于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關文章

    應急部:今年5月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958.4萬人次受災

    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氣象局、國鐵集團等部門和單位,對2023年5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5月份,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風雹、干旱災害為主,低溫冷凍和雪災、地震、地質災害、沙塵暴......

    珊瑚礁的不速之客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多致使其白化的隱患

    自然災害可以在一個地區造成破壞,導致構成生態系統的物種突然被摧毀。這種情況發生的方式會大大影響恢復過程。例如,火災將景觀化為灰燼,而熱浪則創造了大量的木質殘骸。同樣地,風暴潮和珊瑚白化在海底造成了嚴重......

    科技創新支撐新疆自然災害防御能力穩步提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座談會近日召開。新疆不斷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集成應用,開展災害事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全區自然災害防御能力不斷提升。在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口密度更為集中的今天,各種災害風......

    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基本摸清

    林草行業完成11萬多個森林和草原可燃物樣地調查,自然資源地質行業掌握了全國28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數據,氣象行業獲取了10種氣象災害致災因子信息664萬條……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基本摸清!2月15日......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改變什么?

    作為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20年,我國啟動了首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歷時3年,2月15日,調查工作成果發布。海量數據中,我們面對哪些風險隱患?又該如何更好的防范與應對?《新聞1+1......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各項任務已完成

    今天(2月15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情況。國家減災委秘書長、國務院普查辦主任鄭國光表示,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已全面完成了普查調查、數......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2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統計局、氣象局、銀保監會、糧食和儲備局、林草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國鐵集團等部門和單位會商核定,......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2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

    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統計局、氣象局、銀保監會、糧食和儲備局、林草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國鐵集團等部門和單位對2022......

    12月我國南北多地存在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風險

    近日,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氣象局、能源局、林草局等部門召開會商會,對12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會商研判。經綜合分析,12月份,可能有5次冷空氣過程......

    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的有益探索和有效路徑

    在災難事件頻發、社會風險凸現的當下,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抓手。《災難事件社會風險治理范式》這本著作,作為四川大學徐玖平教授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