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的中縫背核(DRN)參與了獎賞相關行為的組織。不過人們還不清楚DRN神經元是如何應答各種天然獎賞的。
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在一月二十八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DRN的5-羥色胺神經元負責編碼獎賞信號。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羅敏敏研究員。
研究人員在自由行動的小鼠中,分析了DRN的5-羥色胺(5-HT)神經元和GABA神經元。他們發現,包括蔗糖、食物、性、社交在內的多種獎賞能快速激活5-HT神經元,但像奎寧、足部電擊這樣的厭惡刺激不能激活5-HT神經元。厭惡刺激可以激活GABA神經元,但在小鼠尋求獎賞的時候這一過程受到抑制。
研究指出,在獎賞應答的預期階段和滿足階段,DRN的5-HT神經元編碼多種獎賞信號。而GABA神經元在獎賞加工過程中起到了與之互補的作用。
2015年2月,羅敏敏研究員入選了愛思唯爾發布的2014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單。這一榜單基于客觀引用數據對中國研究者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榜單內容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比如生命科學領域的藥理學、毒理學和藥劑學、神經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
大腦獎賞回路的神經元電活性失衡,會使小鼠更容易出現抑郁癥行為。科學家們為此嘗試了多種干預方式,2014年04 月Science發表的一項研究帶來了一個新的轉機。西奈山Icahn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沒有像通常那樣抑制異常神經元的活性,反而進一步增強它們的活性。這一措施最終觸發了一個天然的補償性應答。這種應答能夠恢復神經元的電學平衡,使動物不再因為面對社交壓力而表現出孤僻、焦慮和倦怠。
對于人類來說,進食已經不僅是生存需要更是一種享受,甚至是一種“癮”。現在強迫性進食和糖癮已經成為了人類健康的重要威脅,但對此進行干涉又可能會影響正常的進食行為。2015年1月Cell雜志上發表的兩項研究,通過光遺傳學技術將正常的進食行為與尋求獎賞的進食分開,鑒定了強制性進食的神經基礎,為治療這種疾病提供了新的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