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有一首歌謠很多人都會唱,"新年到,好熱鬧。穿新衣,放鞭炮……",曾經專屬于春節的新衣新帽和美味佳肴早已走進咱們的日常生活了。而只有鞭炮,依然堅守在我們的春節記憶中。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總能喚起我們很多人心中關于春節那份的期待和興奮!
但是出于空氣污染和消防安全的考慮,近年來各地相繼出臺了煙花爆竹的禁限放措施。越來越少的鞭炮聲是否讓您對春節的期待沒了著落?沿襲千年的文化傳統在現代生活當中將怎樣變遷?
大年初一,秦皇島的胡先生在自家門口燃放起了鞭炮:好熱鬧的胡先生發現,今年和他一起放鞭炮的鄰居越來越少。
而家住南昌青山湖區的王女士說,這幾年春節,家里都是用鮮花代替爆竹,她覺得這樣更有一些喜慶的色彩,而且平時放煙花的話會感覺空氣污染特別嚴重。
霧霾頻發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遠離煙花爆竹。青島市環保局近日的一項調查顯示,54.7%的人支持禁放,32.6%的人支持限放。
今年,河北、江西、安徽等多地繼續實施煙花爆竹的限放措施。青島市則首次設置煙花爆竹燃放"熔斷"條件。
青島市環保局污染防治處處長王珉介紹,在過年期間可以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如果發生了重污染天氣過程,那么從保護市民健康的角度來出發,有必要采取措施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別需要廣大市民停止這樣一個燃放的行為。
禁限放措施,讓煙花爆竹市場冷清了許多。秦皇島市煙花爆竹經銷商邱玉磊說,現在允許燃放的時間大幅縮短,零售點位置又偏僻,讓他們很多經營者大呼折騰不起,他坦言現在這個行業不怎么掙錢,“比方說180進的就賣200塊錢,就算掙個辛苦錢吧。”
江西李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外聯部經理張國勝介紹,“以往的話,我們在國慶節、春節這兩個大型節日,在全國各地的燃放量都在4000萬左右,現在的燃放起碼減少了一半以上,市場沖擊相當大”。
安徽馬鞍山采石鎮賣煙花的計師傅告訴記者,傳統煙花爆竹銷量是一年不如一年,今年進了10多箱,只賣了3、4箱,跟以往比差多了,他今年適當進了些電子鞭炮。
我國春節燃放鞭炮的傳統已有1500多年,記者調查發現,讓文化與習俗輕易改變也并非易事。
在采訪中,有市民對記者表示,“如果過年不能放鞭炮,我會很失望的,覺得特別沒有意思”。“現在那么多車,平常不放,霧霾不也一樣厲害,說煙花爆竹有危險,那汽車還出事故,是不是也要禁止開車”?
青島市公安局治安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違規燃放配有處罰措施,但憑現有警力無法全面監管,而且執行處罰阻力很大。為什么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執行效果差強人意?國家煙花爆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黃茶香表示,規定本身出臺的科學性要讓群眾信服。黃茶香說,拋開是否支持燃放,首先應對煙花爆竹和空氣污染之間的聯系進行科學全面評估。她說,2013年國家煙花爆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門就此進行實驗。在同一個4.5立方米房間內,先后點燃5毫升汽油、5號毫升柴油、10根香煙和兩種傳統煙花火藥各1克。5毫升的汽油產生的PM2.5是39.71毫克,柴油是23.75毫克,香煙的煙氣是8.04毫克,煙花爆竹高的28.96毫克,低的是19.32毫克,還測了新型環保的煙花產品,也是選了兩個樣本,產生的PM2.5是5.68和1.70毫克。全國每年煙花爆竹用的煙火藥總消費量20萬噸,產生的PM2.5總量是4000噸,相當于12萬噸汽油和20萬噸的柴油,全國一年消費的汽油量是多少?它的量是汽油的幾千分之一。
秦皇島市民俗研究專家王海津認為,具有千年歷史的傳統習俗要在一朝一夕改變肯定不現實,要善于運用法律、市場和行政的多重手段,加強對源頭和中間環節的治理。雖然鞭炮問題對于安全、環境等方面的危害客觀存在,但治理鞭炮問題卻也不能急于求成、搞一刀切,相反應當尊重傳統文化的發展規律,以法律為基礎,以教育引導為主,循序漸進地推動鞭炮治理。
去年,江西省通過財政補貼的形式淘汰了394家煙花爆竹企業,推動煙花爆竹產業轉型升級。江西李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外聯部經理張國勝告訴記者,他們將讓環保型煙花爆竹達到總產量的70%到80%,既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又確保煙花色彩亮麗、鞭炮聲音不刺耳。
張國勝介紹,“第一我們采用無硫發射藥;第二的話,按照國家標準那個藥量減少,產品現在注重于小型;第三個的話,向這個冷光無煙發展”。
合肥市民李斯楊現在正在老家陪父母過年,她說,雖然燃放煙花爆竹的傳統沒有放棄,但是改變已經悄然出現。“也就是大年初一的中午放一串,意思一下,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買很多,很長的,放完之后也會把它大概清理一下”。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植物在清除家中、學校或工作場所的有毒、致癌污染物方面是多么有效,這提供了一種可持續的、低成本的方式來確保你呼吸的空氣更加清潔。鑒于人們在家里、學校或工作場所花了90%的時間在室內,我......
河北大城縣人民政府通報稱,2023年5月26日16時許,大城縣臧屯派出所民警在對涉嫌非法買賣的煙花爆竹進行取樣鑒定時發生爆炸。經初步核查,現場涉及人員11人。目前,已搜救出9人,其中5人正在救治,4人......
年關將至,煙花爆竹的“禁”與“放”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陜西延川、甘肅白銀、山東東營、山東濱州、遼寧大連等地明確,在部分區域和特定時間段可燃放煙花。北京市煙花辦近日表示,2023年春節期間,北京市將繼......
年關將近,過年期間能否燃放煙花爆竹成為很多市民關注的問題。12月19日,記者從東營、濱州兩地的市政府官網了解到,目前2地已對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問題進行明確在東營市政府官網,有市民于12月10日提問稱......
近幾十年來,由于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鍛煉,肥胖已成為一個重大的全球健康問題。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空氣污染也是影響女性體重、身體質量指數、腰圍和體脂的因素之一。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糖尿病護理》。論文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77.shtm中新網上海9月29日電(孫國根陳靜)中國學者在一項40余萬人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發現,......
2022年4月24日從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上觀察到的中東塵土。這項新研究表明,盡管沙塵普遍存在,但中東地區燃燒源產生的高濃度微型粒子......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指出,中東空氣污染中有90%以上的細顆粒物可能來自人類活動。這一研究結果挑戰了之前的一致看法,即天然氣溶膠(如沙漠塵)是空氣質......
記者7月11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常實教授團隊7月8日在《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Health)上以論著形式在線發表原創性研究論文,首次提出長期高濃度臭氧暴露與甲狀腺結節的發病密......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郁金泰聯合國際國內多位知名學者,對三種常見空氣污染物,包括細顆粒物(PM2.5)、地面臭氧及二氧化氮不同時間窗口暴露濃度的風險效應進行估算,揭示了長期暴露于PM2.5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