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烤鵝吱吱作響,圣誕樹亮起彩燈,《細胞》雜志社的氛圍則完全不同。編輯緊張地盯著電腦屏幕,逐字逐句地校對著一個特洛伊戰爭“木馬計”般的“故事”。
這是一篇非常重磅的論文,題為《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結合內吞體受體NPC1的分子機制》。在論文針對的那場“戰爭”中,入侵者正是肆虐了40年的埃博拉病毒,被攻破的城池則是我們的細胞。
長久以來,各國科學家都在探索它的“行兇方式”,卻一直沒能鎖定它的行蹤。
潛心研究兩年之后,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課題組在全球率先破解了埃博拉病毒感染人體的機制。1月1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大洋彼岸的編輯們放棄過圣誕節,第一時間為全人類獻上了“新年禮物”。
“它使我們接下來能夠找到一種特異性的防治埃博拉的藥物,能夠抑制病毒打開我們的細胞,將來會對埃博拉的整體防控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中國科學院大學存濟醫學院院長、55歲的高福院士自信地說道。
高福團隊
埃博拉病毒入侵細胞示意圖
埃博拉病毒肆虐40年之后,高福團隊找到了它的入侵路徑
在此之前,這位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專家曾與SARS、MERS、禽流感等病毒交過手,他笑稱自己一直在做“表面文章”——專注研究病毒如何攻破細胞膜這道“城墻”,入侵人體。
“正常情況下,細胞有‘鎖’,會阻斷病毒的入侵。要想進去,病毒必須找到一把鑰匙去開鎖。”高福說,以往已知病毒入侵細胞的方式有4種,都是經過一道“門”。而埃博拉運用的是一種全新的入侵機制,要過兩道。
這并沒有提高入侵的難度系數。顯微鏡下的埃博拉病毒,看起來像中國古代的“如意”。人一旦染上埃博拉出血熱,一兩天內便會嘔吐、發燒、腹瀉不止。不出八九天,人會全身出血、器官衰竭。
2014年,西非再度爆發埃博拉疫情,2.8萬余人被感染,死亡人數超過1.1萬。這種“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病毒”甚至沖出非洲,在北美、西歐和南亞到處突襲。
高福課題組的論文發表當天,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證實,塞拉利昂又添一例埃博拉死亡病例。此時,距離世衛組織宣布“西非地區所有已知埃博拉傳播鏈已被阻斷”才剛過去一天。
“我們不知道埃博拉什么時候會再爆發,”高福說,“現在沒有針對埃博拉的特異性藥物,所以我們急需找到埃博拉感染人類的機制。”
在以往的研究中,高福團隊已經發現了埃博拉病毒打開“第一道門”的方法:在人細胞膜上TIM分子幫助下,埃博拉病毒緊緊粘附在宿主細胞表面,被不明真相的細胞吞進去,成為漂浮在細胞液中的小球。此時的病毒如同躲在木馬里進了城的士兵,只待“木馬”開門,就可以感染細胞了。
開啟木馬的關鍵不是神秘內應,而是人體內負責膽固醇轉運的NPC1(尼曼匹克癥C1蛋白)分子。通過晶體結構解析,高福團隊發現,這個小小的分子中藏著一個形似“鑰匙”的結構。
像是算準了對方的喜好,埃博拉病毒一進“木馬”就開始打扮自己,病毒表面附著的糖蛋白變成激活態糖蛋白,剛好形成了與“鑰匙”吻合的凹槽結構。當鑰匙找到鎖,打開的是埃博拉病毒入侵人體的大門。
而今,在埃博拉病毒肆虐40年之后,高福團隊終于找到了它的入侵路徑。這給了高福一個絕妙的思路:堵住病毒的路,讓病毒無路可走。
“如果我們能設計出一把‘假鑰匙’,既能把病毒的‘鎖眼’堵上,同時又開不了鎖,不就能阻止病毒感染了嗎?”高福欣喜地說。 這并不是頭一回給病毒“配鑰匙”,在以往與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戰斗中,人類就曾制造過此類競爭性抑制劑藥物。
這一次,如果人們能夠制造出剛好堵住鎖眼的藥物,將使入侵人體的埃博拉病毒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當這些微型惡魔準備大干一場時,卻無法開鎖,會被持久地關在“木馬”里。
研究成果與幸運無關,憑借的是無數次的失敗和經驗
在“鎖住埃博拉”的美好愿景成為現實之前,高福團隊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在實驗室里自我“封鎖”了很久。
當新年將至,公司、企業紛紛開年會、發獎金的時候,被稱為“獅子型領導”的高福親切地叮囑這個不足10人的小團隊:“自己調整。” 該研究共同第一作者之一、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施一說,高老師一再強調,“永遠往前看,不要往后看,文章發表了就是過去的事了”。
過去兩年中,他們用大腸桿菌來表達人細胞中的受體蛋白,用昆蟲細胞表達埃博拉病毒囊膜上的蛋白,并讓兩種蛋白結合、長出結晶。而后利用X射線進行衍射相分析和一系列數據處理,最終發現了隱藏其中的“門鎖”和“鑰匙”。
一直在努力把科學原理講得淺顯些的施一認為“成果”與“幸運”無關,“憑借的是無數次的失敗和經驗”。
實驗中最困難的一步就是生成結晶,這相當于制作觀察“門鎖”和“鑰匙”的“標本”。研究者把兩種蛋白的混合物一個個點在結晶設備密密麻麻的小孔里。然后像播下了種子的農民,隔幾天就去看看,守候結晶長出。溫度、溶液的配比等多種條件都會影響結晶的效果。
“每當在顯微鏡下看見結晶,都會眼前一亮,像中了彩票一樣。”施一說,他們前前后后試驗了幾千個條件,才最終生成了一個合適的結晶。
2014年的一天,高福突然通知這些種結晶的人,自己要離開兩個月。作為中國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隊前方工作組負責人,這位院士要率隊前往彼時病毒肆虐最為猖狂的塞拉利昂。
在那里,高福第一次直面埃博拉病毒。他親眼見到一個患者頭浸在水坑里,躺在路邊。當地醫院的樣本采樣盒里殘留著帶血的針頭,巨大的果蝠在空中盤旋,它們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也是當地人最喜愛的肉食。
高福從2011年開始研究埃博拉,當時國外的相關研究已經啟動。由于國內沒有埃博拉病毒,檢測隊帶去的國產試劑盒是用埃博拉病毒仿制品研制的。為了測試試劑盒是否有效,檢測隊向南非實驗室要了5份埃博拉病毒陽性樣本,檢測結果卻顯示,有一份是陰性。
“是不是我們的試劑不可靠?”高福心里犯起了嘀咕。結果南非實驗室告訴他們,樣本中確實有一份是陰性,中國檢測隊順利通過了這場國際考試。
“我們這些研究突發傳染病的,都想盡量趕時間。”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課題組研究成員王寒說,直到現在,在塞拉利昂的經歷依然是高福給研究組鼓勁兒的重要素材。一個結果就是,這支起步并不早的中國團隊,研究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比別人快。”
“我們一直在玩兒蛋白表達和純化。”施一說,2005年,高福院士回國任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長,開始致力于構建病毒研究平臺,而今已經形成成熟的研究方法。
在接受“國際測試”一年半以后,高福底氣十足地說:“我們對埃博拉的研究成果很多,就算再來個新病毒‘馬博拉’也一樣,只要是囊膜病毒,我們都可以解析,因為病毒研究平臺已經建立。”
了解埃博拉的生命史,就有可能在它入侵人體的每個環節都設下關卡
在高福看來,人類與埃博拉之間的戰爭遠遠沒有結束,只是“從戰斗狀態變為戰備狀態。”最新研究發現,埃博拉病毒可以在男性康復患者的精液中存活至少9個月。這意味著,關于埃博拉還有太多的未知,這種狡猾的病毒也從未放棄過死灰復燃的努力。
眼下,基于埃博拉病毒入侵機制的藥物研究已經開始。高福團隊開始嘗試運用計算機模擬方法,設計一些多肽藥物把“鎖孔”堵住。
與此同時,對埃博拉病毒生命史的研究也在繼續。施一說,這是一個“由表及里”的過程。在發現埃博拉病毒入侵細胞的兩道門以后,下一步,還要研究病毒在細胞中如何復制、病毒粒子如何生長等問題。
“如果了解了埃博拉整個的生命史,就有可能采用雞尾酒療法,在每個步驟設下關卡。”施一說,摸清埃博拉的底細,即便有一天它出現了變異,人類也能基于以往的了解迅速做出反應,更有效地應對疫情。
高福更希望,我國的傳染病防治關口能夠前移,在發病地建立實驗室。“培養我們和當地的人才,下一次不管什么‘博拉’再肆虐,我們都能夠就地解決問題。”
當他深入塞拉利昂社區科普防埃知識時,曾與同行的隊員一樣,向家中的老人隱瞞這趟行程。他會數著“123456”打發壓力巨大的不眠之夜,也會去后廚幫著抻面條,向隊員們傳授緩解精神緊張的方法:想點和工作完全不相關的東西,比如吃什么。
在他位于中科院微生物所辦公室的書柜中,放著他在塞拉利昂兩月間記的三大本日記,上面用熒光筆標著重點。
和當年赴塞拉利昂抗擊埃博拉一樣,發現病毒入侵機制又一次為高福贏得了極高的關注度。國內各大媒體紛紛約訪,連西班牙的電視臺也盯上了這位中國院士。
這位在同事眼中又嚴厲又“嗨”的科學家,能穿著得體的西裝面對鏡頭談笑自若,也常背著雙肩包在校園騎行。對待科學,他充滿野心,想把自己做成“巨人”,讓其他人能夠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尋求更多的未知。
而對待工作,他覺得自己只是在盡本分。“我們選擇做的就是新生突發傳染病的研究和防控。”高福說,“不管選擇什么專業,你都得為之做好自己的事情。”只不過他的工作,剛好是與埃博拉“死磕”而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與國外高校合作,闡明了內質網分子伴侶通過內質網膜上的E3泛素連接酶RNF185調控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合成的新機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
糖蛋白激素是輔助生殖、治療甲狀腺等疾病的關鍵藥物。近幾十年來,雖然糖蛋白激素臨床應用已經取得很大成功,但它如何激活人體細胞中的受體機制,是長期以來科研人員難以打開的“黑匣子”。在9月22日發表于《自然......
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1976年在扎伊爾和蘇丹首次發現,會引起人體大量內出血,造成病人休克甚至死亡。埃博拉病毒是一種屬于絲狀病毒家族的RNA病毒病原體,導致人類嚴重疾病的爆發。這種公共衛......
與蛋白糖蛋白的糖肽連接鍵,簡稱糖肽鍵。糖肽鏈的類型可以概況為:①N-糖苷鍵型:寡糖鏈(GlcNAC的β-羥基)與Asn的酰胺基、N-未端的a-氨基、Lys或Arg的W-氨基相連。②O-糖苷鍵型:寡糖鏈......
默沙東(Merck&Co)近日宣布,歐盟委員會(EC)已有條件批準博拉疫苗Ervebo(rVSV?G-ZEBOV-GP,V920,減毒活疫苗),用于18歲及以上人群的主動免疫,以預防扎伊爾型埃......
據Science8月6日報道,美國最頂級的生物防御實驗室——美國陸軍傳染病研究所,因未能通過安全檢查,而被暫停工作。埃博拉、天花、鼠疫、炭疽桿菌等等這個星球最恐怖的病菌,都保存在這個實驗室中。美國亞特......
據英國《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來自一名埃博拉病毒人類幸存者的抗體的詳細信息。該研究揭示了埃博拉病毒中的一個新的脆弱位點,或可用于藥物和疫苗研發。埃博拉......
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USArmyMedicalResearchInstituteofInfectiousDiseases,USAMRIID)的MikeWiley和CatherinePratt把他......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日前,美國《細胞》雜志刊文稱,多位科學家在人體內發現一種新型蛋白,有可能幫助醫生找到治療埃博拉病毒的新方法。埃博拉病毒屬于絲狀病毒科,其蛋白質外殼含有單鏈RNA。像其他侵入細胞的病......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在《細胞》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人體細胞中的一種蛋白可以幫助對抗埃博拉病毒,模仿該蛋白功能的藥物有朝一日或能有效治療這種致命疾病。與其他病毒一樣,埃博拉病毒會入侵宿主細胞并利用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