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16 09:18 原文鏈接: 專家分析:日本核電站爆炸對我國影響有多大

      “日本福島核電站二號機組剛爆炸,燃料棒可能部分融毀。建議減少外出和皮膚外露、戴口罩、服碘片,以防輻射。”3月15日早晨,不少北京市民接到類似的提醒短信。因大地震引發的日本核電站爆炸對我國有無影響?核與放射事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范圍和程度有多大?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國內民眾目前沒必要戴口罩服碘片

      對于坊間流傳的“減少外出和皮膚外露、戴口罩、服碘片”防輻射措施,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研究員王作元表示,這些屬于核事故或者放射性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地居民的常規防護手段,“目前在國內完全沒有采用的必要”。

      國家核事故醫學救援中心臨床三部專家、解放軍307醫院血液內科主任艾輝勝說,核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取決于照射劑量。研究表明,照射劑量至少要達到1000個毫希(輻射劑量單位),才能對人體造成健康損害,主要表現為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損傷,也有少數人消化道有反應。但這個劑量照射帶來的損傷,一般人體都能自己恢復。照射劑量一旦達到4000毫希,將會對人體帶來嚴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日本目前報道監測到的核泄漏照射劑量最高為數10毫希,這樣的劑量水平不會對人體造成輻射損傷。他表示,我國目前在放射損傷救治領域居于國際領先水平,從以往經驗看,照射劑量在6000個毫希以下,一般都能獲得較好的救治效果。此外,作為國家核事故醫學救援基地之一,該院目前已開通熱線電話(010-66947999)。

      記者從國家環境保護部獲悉,自3月12日起,該部已全面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相關結果公布在環境保護部網站上。記者登錄環境保護部網站發現,每天公布的放射水平監測結果主要為兩項:一是北京、上海、寧波等國內40多座城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數據,二是我國秦山核電基地、大亞灣核電站等運行核電站周圍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數據。截至3月15日上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各地放射水平均在正常范圍內。

      輻射安全值得重視

      采訪中記者發現,日本核電站發生爆炸事故,也讓一直以來蒙著神秘面紗的核能和核輻射裝置走進公眾視野。王作元說,在核電發展的短短幾十年內,先后發生了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事故和日本此次的福島事故。按照理論計算,發生這類事故的概率為10-5~10-6,即每10萬年到100萬年才會發生一次。“但現實是幾十年內就發生了3次,說明計算和實際情況還是有差別的。”

      王作元說,每一次核電事故,都會讓核電發展吸取經驗,升級防范措施。例如,美國三里島事件后,核電站反應堆的外殼必須由10厘米厚的鋼殼包裹;切爾諾貝利事件過后,鋼外殼外面厚達1米的水泥外殼的重要性得以凸顯;而這一次,冷卻系統的失靈將給未來的核電建設提供電路設計和應急措施方面的寶貴經驗。“公眾很關心核電站,但出于安全原因,核電站都有嚴密警衛措施,普通公眾不能接近。建議核電站設立公眾接待中心,普及核電知識,回答公眾關心的問題,這對解除公眾的疑慮很有必要。”此外,核電雖然是安全的能源,核電技術也是比較成熟的技術,但核電站還是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民眾對此有一定的心理壓力是正常的。因此,政府要認真做好核電知識普及與核電事故的應急準備工作,做好信息溝通,把核電事故發生率降至最低。

      艾輝勝認為,相比于核電安全,在我國,民用放射源的安全問題更值得重視。資料顯示,1988年至1998年,中國大陸共發生放射性事故332起,受照射總人數966人。放射源丟失事故在所有事故中約占80%,共發生258起,絕大部分為責任事故,丟失放射源584枚,其中256枚未找回。根據國家核安全局的通報,2004年和2008年,山東和山西曾發生放射事故,均造成人員傷亡。這些事故提示政府對民用放射源管理還有待加強。

    相關文章

    湖州加速設備更新激活智造內生動能

    記者日前從湖州市經信局獲悉,2024年以來,湖州聚焦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持續加大政策扶持,鼓勵引導企業擴大投資和實施技術改造,1至9月全市兌現設備補助資金超2.8億元。加速設備更新關乎制造業的質效......

    江蘇省累計完成更新工業領域設備21.9萬臺(套)

    目前,“兩新”行動呈現出政策持續加力的態勢。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部署開展設備更新行動;7月,報經國務院同意印發的加力支持“兩新”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安排1500億......

    前8月浙江工業領域完成設備更新9.7萬臺(套)

    “今年1至8月,浙江省工業領域完成設備更新9.7萬臺(套),拉動工業設備工器具購置同比增長9.5%。”9月2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發布會介紹“兩新”政策總體進展成效有關情況,浙江受邀介紹推動設備更新......

    上海公布設備更新十大場景和百億元需求清單

    加快設備更新,正在成為上海拉動工業投資增速的新引擎。昨天舉行的2024“投資上海·相約工博”投資合作推介會上,上海拿出了汽車、石化、鋼鐵、電子信息、電氣裝備、能源、船舶、輕工、水務、工業互聯網等工業領......

    國債資金支持設備更新項目總投資近8000億元

    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正激發我國各類設備更新需求不斷釋放。國家發展改革委9月24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設備更新行動進展成效和典型做法。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表示,初步測算,今年......

    國家發展改革委: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24日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設備更新行動進展成效和典型做法。今年國債資金支持的設備更新項目,總投資近8000億元,可以帶動各類設備更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塞爾維亞有關部門達成三份合作文件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塞爾維亞政府有關部門達成三份合作文件: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塞爾維亞共和國內外貿易部關于建立推動落實中塞共建“一帶一路”中期行動計劃工作協調機制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同......

    秦山核電基地平均能力因子位列全球第一

    1月1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秦山核電基地迎來“開門紅”——該基地9臺核電機組2023年度平均能力因子達到96.8%。根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已公布的數據,該業績在全球擁有6臺及以......

    我國第四代核電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打開核電發展新空間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業示范工程日前圓滿通過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

    《生態環境執法人員行為規范》印發

    為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建設,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廉潔執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及《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結合執法工作實際,生態環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