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連續出臺的一系列環評制度性文件,是環境保護部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戰略部署的具體落實,是改善環境質量、推進綠色發展的有力舉措。
環評制度是我國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是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戰略體系。戰略環評、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的制度體系,既是污染減排的有力手段,又是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完善創新環評制度,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完善創新環評制度,是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環評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內容,從源頭嚴防到過程嚴管再到后果嚴懲,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方方面面。一子落可全盤活,環評制度越先進、越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就越容易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動力就越強大。環境保護部出臺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正是站在頂層設計的高度對環評制度進行改革,為環評在更高平臺、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發揮作用提供保障,必將對生態文明建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完善創新環評制度,是改善環境質量的必由之路。改善環境質量路徑不只一條,方法不盡相同,關鍵是要找準突破口、找好著力點。環評制度在宏觀上可以強化總量管控、優化區域發展,微觀上可以推動污染減排、降低環境風險。環評制度的完善和創新,必將有利于強化全過程監管,有利于環境質量全方位提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就要將環評作為重要的環境管理制度率先突破。
完善創新環評制度,是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履行環境保護職責的重要途徑。改善環境質量是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要責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新環保法等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規對地方黨委政府的保護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予以明確,現實中越來越多的地方黨委政府環境責任意識不斷提升。將責任和意識轉化為切實有效的行動,需要強有力的抓手。完善創新環評制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以空間管制、總量管控、環境準入和區域限批等制度手段,突出源頭預防和后果嚴懲,將有力推動地方政府履行環保職責,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從而實現綠色發展。
生態環保領域改革創新正在深入推進。環保系統要與時俱進,學習好、落實好一系列環評制度性文件,強化全過程監管,當好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為建設生態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國家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設置方案》。全文如下:......
日前從云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自2016年“土十條”頒布以來,云南省采取多種有效措施,著力“摸底數、強監管、推試點”,有力推動土壤污染防治各項措施落地生效,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實現全省......
《2018上海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是上海市機構改革后新組建的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首次發布的環境狀況公報,不僅在公報名稱上增加了“生態”二字,在環境質量狀況方面也增加了生態要素,即在原有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
通報指出,2019年1-3月,1940個國家考核斷面全部采用采測分離模式開展監測。實際開展監測的斷面共1861個,其余79個斷面因斷流、交通阻斷、化冰期無法采樣等原因未開展監測。一、總體水質狀況201......
江蘇省政府日前印發《關于調整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財政政策的通知》,提高污染物排放統籌標準,實施生態環境高質量指標考核獎勵。據了解,江蘇曾于2016年印發《關于實施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財政政策的通知》,......
近日,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就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強調,要不折不扣抓好問題整改落實,對整改工作不力的要嚴格問責,引以為戒,同時要大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嚴格的措施,確保海南生態環境質量......
1月7日北京報道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18年12月和1-12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圖片來源于網絡通報指出,2018年1-12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評價考核斷面全部采用采測分離模式開展監測......
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改革工作座談會今日在深圳召開,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
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下一步還有第二批甚至更多批次。筆者建議,在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之前,地方不妨先回頭看看。地方環保督察“回頭看”,到底要看些什么呢?......
安徽省環保廳近日發布全省環境質量半年報。上半年,全省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空氣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4.6%,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7.1個百分點。全省地表水總體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與上年同期相比無明顯變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