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法國國家衛生與醫學研究所(INSERM) 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數百名大腸癌患者遺傳數據或組織樣品,發現了癌癥轉移似乎并沒有受到基因組不同變化的調控。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24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法國國家衛生與醫學研究所的Jér?me Galon教授,Galon教授是一位頂尖的癌癥免疫學家,在癌癥和人類腫瘤微環境領域有許多論文發表。其研究組2014年研發出 Immunoscore? ,可以觀察早期結直腸癌活檢樣品,定量分析浸潤在腫瘤里的T細胞的數量和類型。腫瘤中活化T細胞的密度越高,病人就越可能得到治愈。
2014年一項研究發現腫瘤中轉錄水平并不足以準確預測蛋白質水平,這項研究利用先進的質譜技術,收集了以往癌癥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已確定特征的95個人類結直腸癌腫瘤樣本的蛋白質組數據,從中鑒別出了驅動大腸癌的一些遺傳突變的蛋白質“標簽”。并且研究人員也發現樣本中一些基因或甚至是RNA異常并不一定會“翻譯”成異常的蛋白質。
這也就是說要解釋Galon的大腸癌一些數據就有可能受到限制,但是Galon教授接著分析了轉錄組中的幾個線索,證實了轉移過程中免疫系統的重要作用。
他們審查了患者的腫瘤樣品,發現轉移腫瘤樣品中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xic T cells)豐度會大量下降。癌癥未擴散,但是血液中存在癌細胞的患者也會出現免疫細胞水平下降。這表明這種變化是一種轉移的成因,而不是結果,Galon說,“而且如果這些T細胞在疾病早期階段通過免疫治療被激活,那么就有可能從根本上阻止轉移的發生。”
果然,當研究人員將腫瘤細胞注入小鼠時,他們發現癌癥會在細胞毒性T細胞耗竭的動物中最快擴散。
“這證實了這項研究與之前研究提出的一個觀點:自適應免疫反應非常重要,”Engleman說。對0癌癥轉移免疫系統作用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免疫療法的不斷成功,他說,最新這項研究提出了轉移的新觀點,也與免疫應答密切相關,“讓大家將視線從驅動突變轉移到免疫系統上來。”
關于癌癥轉移提出的新理論不少,近期就有:
甜食會增加乳腺癌風險及肺轉移
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一項研究報道稱,典型西方飲食中高含量的糖,可能會增加乳腺癌以及其肺轉移的風險。
研究團隊開展了四項不同的研究,在這四項研究中,小鼠被隨機分到不同的飲食組,并喂食四種飲食當中的一種。在六個月的年齡上,進食淀粉控制飲食的小鼠有百分之30出現了可測量的腫瘤,而進食蔗糖豐富飲食的小鼠有百分之50至百分之58已經發展出乳腺腫瘤。這項研究還表明,與淀粉控制飲食的小鼠相比,在接受蔗糖或果糖豐富的飲食的小鼠中,肺轉移的數量顯著更高。
癌轉移其實是團伙作案
人們一直認為癌轉移是單個癌細胞逃離原發瘤去另立山頭的故事。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癌細胞并不是獨自上路的,它們集結成團伙隨著血液在機體內流竄。
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和Johns Hopkins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癌細胞在整個轉移階段都是成群結隊的。他們還鑒定了這些高侵襲性腫瘤團塊的獨特分子標簽。研究顯示,這些腫瘤團伙的領導者是高表達角蛋白K14的細胞。
科技日報北京2月21日電美國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能(AI)模型揭示了可能影響人類認知進化的基因組突變。這項人類基因組學的開創性研究可能會促進發現復雜腦部疾病的新療法。該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的《科學進展》上。......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發布了染色體水平冬瓜參考基因組。相關研究發表于ScientificData,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員羅文龍和副研究員閆晉強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廣東省農業科學......
西南大學教授徐洛浩課題組以中國特有家雞品系胡須雞為材料,在國際上率先繪制出首個家雞全基因組圖譜。2月13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家雞基因組完成圖的演化分析》為題,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這是繼去年......
近日,第一屆國際熱帶植物學術會議在海南三亞舉行。會上啟動的海南大學—貝納基因等千種熱帶植物基因組計劃與熱帶作物基因組與分子育種數據庫聯合平臺計劃,將進一步加強熱帶海量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基礎研究,服務海......
多能干細胞(Pluripotentstemcells,PSCs)因在體外具無限增殖和分化為不同類型細胞的潛能,在再生醫學領域中頗具應用前景,也成為目前臨床上最具潛能的成藥細胞。PSCs制備過程中的標準......
多能干細胞(Pluripotentstemcells,PSCs)因其在體外具有無限增殖和分化為不同類型細胞的潛能,在再生醫學領域中具有廣泛應用前景,也成為目前臨床上最具潛能的成藥細胞。PSCs制備過程......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園藝學院蘿卜遺傳育種團隊在植物學領域權威期刊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在線發表了題為“Achromosome-level......
在當今保護生物學領域,如何保育棲息地片段化不斷加劇的瀕危物種和地理小種群受到了學者的高度關注。人為輔助為地理隔離的種群提供與同種異域種群甚至是姐妹種雜交的機會,能夠促進基因流動,即遺傳拯救(genet......
物種形成是演化生物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同域物種形成(sympatricspeciation)是指新物種從同一地域祖先物種中演化而來,在沒有地理隔離的情況下產生了生殖隔離的過程。然而,在同域物種形成的......
多倍化在植物進化過程中反復發生,呈現出多倍體化-二倍體化的循環模式,所有被子植物至少經歷了一次多倍化事件。多倍體形成之后,通常會迅速進入二倍體化的過程,最終演變成二倍體。多倍化后的基因組休克和二倍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