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3-03 10:41 原文鏈接: “十二五”期間“渤海糧倉”畝產增近百公斤

      環渤海低平原區是我國淡水資源匱乏、土壤瘠薄的鹽堿地,其糧食產量長期較低。記者3月1日從科技部了解到,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中科院院士李振聲團隊用科技手段改寫了土地產出,幾年間使每畝地平均增產糧食95.7公斤。

      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介紹,“十二五”期間,國家啟動了“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通過國家支持的9571萬元加上中科院配套的3000萬元,以及河北、山東、天津和遼寧等省市低產田區域配套的3億元投資,李振聲院士團隊聯合企業與地方進行了攻關,在70多個縣市全面進行技術示范,不僅提高了糧食產量,還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李振聲團隊根據不同土地成分,形成不同特色的技術模式,轉化應用新科技成果。他們先后在95個5000畝以上規模化示范區,建立核心區42個,面積達14.1萬畝,示范區103個,面積達146.2萬畝,輻射推廣面積1596.6萬畝,總體增收糧食33.6億斤,增加收益24.63億元。

      “中國18億畝耕地中有40%是低效率的,這使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存在一定問題。”徐南平說。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說明,利用好科技可保證糧食生產。為了讓低產田實現高產出,李振聲團隊使用了10個農作物新品種,研制了6種新型肥料,還采用了20項專利技術。同時,該項目還帶動種業、加工業、肥料業、畜牧養殖業和現代農業服務業共同發展,促進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取得了綜合經濟效益。

      過去5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43%提高到48%,基本保持在每年近一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全國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國糧食作物平均單產由2010年的每畝331.7公斤增長到2015年的每畝365.5公斤。

      作為“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成就中的典型代表,李振聲團隊在渤海糧倉的農業科技創新,受到國務院副總理汪洋高度關注。他親臨現場考察,并對此作出了重要批示。

      他表示,“十三五”期間,科技部將繼續推動區域增產增效重大科技成果,打造一批渤海糧倉品牌產業和產品,組織示范推進和成果展示活動,2017年爭取增糧60億斤,2020年爭取增糧100億斤,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相關文章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5年推動區域增糧209.5億斤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是面向國家糧食安全重大需求,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聯合河北、山東、遼寧和天津,針對環渤海低平原4000萬畝中低產田、1000萬畝鹽堿荒地淡水資源匱乏、土壤貧瘠鹽堿制約糧食生產......

    山東積極推動“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深度發展

    山東在深入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鹽堿地改良增產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為黃三角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以發展綠色智慧農業為核心,以“穩糧增收......

    “十二五”期間“渤海糧倉”畝產增近百公斤

    環渤海低平原區是我國淡水資源匱乏、土壤瘠薄的鹽堿地,其糧食產量長期較低。記者3月1日從科技部了解到,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中科院院士李振聲團隊用科技手段改寫了土地產出,幾年間使每畝地平均增產糧食95.7......

    “十二五”期間“渤海糧倉”畝產增近百公斤

    環渤海低平原區是我國淡水資源匱乏、土壤瘠薄的鹽堿地,其糧食產量長期較低。記者3月1日從科技部了解到,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中科院院士李振聲團隊用科技手段改寫了土地產出,幾年間使每畝地平均增產糧食95.7......

    “十二五”期間“渤海糧倉”畝產增近百公斤

    環渤海低平原區是我國淡水資源匱乏、土壤瘠薄的鹽堿地,其糧食產量長期較低。記者3月1日從科技部了解到,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中科院院士李振聲團隊用科技手段改寫了土地產出,幾年間使每畝地平均增產糧食95.7......

    渤海糧倉大數據平臺建設初見成效

    山東省科技廳高度重視大數據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斷加大支持力度,強化“農業大數據”成果的推廣和應用。通過組織實施“渤海糧倉增產增效的大數據支撐研究”、“基于物聯網的數據采集布設方案和大數據平臺......

    鹽堿地長出“神奇小麥”畝產449公斤創世界紀錄

    對“寸草不生”的鹽堿地進行改良,使之不但能種小麥,而且畝產創造世界紀錄。近日,在“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核心區山東省無棣縣,專家對種植在含鹽量0.3%左右土地上的千畝小麥示范方進行了實打驗收。經測定,......

    2006年度李振聲:我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李振聲李振聲與國家主席胡錦濤合影國家主席胡錦濤為李振聲頒發獲獎證書CCTV.com消息(新聞會客廳):董倩:今天我們要給您介紹認識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一位科學家,因為他若干年前的一個科研成果,使得中國......

    河南省副省長劉滿倉訪問遺傳發育所

    12月3日,河南省副省長劉滿倉一行訪問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生物局局長張知彬、遺傳發育所李振聲院士、所長薛勇彪、黨委書記宋秋生、副所長胥偉華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考察。劉滿倉一行參觀了李振......

    李振聲等四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小行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黃昆、吳孟超、李振聲和閔恩澤小行星命名儀式5月3日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向科學家們頒發了小行星命名證書和小行星運行軌道圖。“以國家最高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