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貴州省利用云建設、大數據準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積極開展“環保云”工程,以大數據為依托,轉變政府管理模式,通過提升環境管理效率,加強社會監督等手段倒逼省內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環境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開啟環保“云思維”
——對話環保云云長、貴州省環保廳廳長熊德威
“目前貴州正處于發展加速期、結構調整期、改革攻堅期,隨著經濟的快速提升,必須牢牢守住生態底線,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抓手。”環保云云長、省環保廳廳長熊德威說,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云建設、大數據,是一條應用高科技來解決問題最準確、最快捷、最客觀的渠道。因此,要守住底線,就得依托“云思維”的方式來發展云建設。
熊德威介紹,省環境保護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積極建設“環保云”工程,并以大數據為依托,轉變政府管理模式,通過提升環境管理效率,加強社會監督等手段倒逼省內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基于已有環境信息化建設成果,面向實際環境保護應用以及公眾對于環境保護的參與需求,貴州省環境保護廳還開展了六大“環保云”應用平臺的建設,并取得顯著成效。
建設環境自動監控云。對全省37個監測點位的地表水水質、32個國控監測點位的空氣質量、454家重點污染源排放進行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監控,實時獲取海量環境監控數據,有關數據進入“云上貴州”系統,為政府管理和信息公開服務。
建設環境地理信息云。基于GIS、RS、GPS技術,實現環境業務數據基于“一張圖”的分析、應用和展示。縱觀于整個系統,全省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環境自動監測數據、視頻監控數據、環境保護專題數據等環境信息盡收眼底,實現各類環境管理對象的全方位自動監控。
建設環境公眾應用云。通過政府網站和“環保云”外網門戶及時發布市民及媒體所關心的環境動態、環境質量信息,提供公眾與環保部門互動平臺。同時環保云平臺自動將業務推送到環保電子政務云進行辦理,實現全流程網上辦事及辦公平臺。
建設環境移動應用云。通過移動互聯的技術手段建設的移動執法系統全面提高環境監察執法工作效率,提升環保監察執法的能力、水平和規范執法流程。通過公眾APP展示貴州省的環境質量、環境監管、公眾互動信息,為政府、企業和市民搭建移動互聯的云技術橋梁。
建設環境電子政務云。打造環保部門統一的電子政務外網云桌面,應用程序一處部署,隨處運行。突破傳統業務辦理模式,取代紙質文件流轉形式,將廳長信箱投訴、咨詢等環境業務交互到內網云平臺全面處理。
建設環境監管云。通過應急信息系統實現應急基礎信息管理、應急知識庫管理、系統規范化管理。在應急信息管理系統中,基于應急預案的內容,建立風險防控體系,利用知識庫支撐,做好應急保障。
熊德威說,現階段貴州省環保云建設著眼點為從云到“省本級應用端”的建設,實現了較好的示范作用。下一步,將立足于資源整合,從三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推進環保云持續發展。
擴展云應用覆蓋的環境管理業務范圍。橫向擴展應用云類型,囊括總量減排、機動車管理、清潔生產、限期治理、大氣污染、成考建模、水環境防治與項目管理等7條業務線,以增加信息維度來擴充云的體量,讓云不但具有海量數據,且擴展更多分析維度。
推進環保云在各級環境管理部門的應用。縱向延伸到下轄9個州市,88個區縣環境管理部門,擴充云的惠及范圍,利用云的高效性來增加使用端的數量,擴充云的體量,增加數據分析樣本,讓大數據挖掘更加接近真實情況。
探索環保云新的運營模式。從主要的政府層面滲透到企業內部,以移動通訊連接云到”端“,為省內有關企業提供豐富的數據,讓環保部門數據不但從企業來,還能為企業提供數據服務,實現內外的數據雙向反饋環,同時計劃實施政府一次性投入啟動投資,企業逐年承擔運維費用的方式,探索新的產業投資與建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