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阜康荒漠生態站李彥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2009CB825102)和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KZCX2-YW-431)的支持下,針對全球土壤碳儲量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且時常忽略土壤無機碳庫這一問題,以降水梯度變化為主線,景觀類型轉變與剖面土壤碳儲為結合點,開展了中國北方區域降水梯度下自然景觀從森林到荒漠土壤有機/無機碳儲及其垂直分布的研究。
結果證實,除森林外50%的土壤碳存儲于1-3m土層(圖1),對于草原和疏林草原景觀,主要是有機碳,對于荒漠和灌叢荒漠景觀主要是無機碳;土壤有機碳密度:森林>草原>疏林草原>灌叢荒漠>荒漠,土壤無機碳密度:森林、草原<疏林草原<灌叢荒漠<荒漠。
研究結果展示了在流域、區域和全球碳儲分布研究中,深層次土壤剖面層中草原景觀有機碳儲和荒漠景觀無機碳儲是不容忽視的,結果對于估算中國碳儲大小以及由此而展開的預測氣候變化的發展趨勢模型模擬的研究者提供了有效的參數。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海岸帶生態系統過程與環境健康研究組通過對廣東珠海淇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開展的野外實驗研究,揭示了亞熱帶河口紅樹林土壤有機碳來源。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地學期刊Catena。論......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科研人員依托廣東鼎湖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長期模擬酸添加控制實驗平臺,研究揭示了酸化森林土壤有機碳累積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與土壤》。酸添加下土壤有機碳......
溶解有機質是碳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有機碳分解等多種生態系統功能密切相關。氣候變暖背景下,湖泊沉積物有機碳分解特征的空間格局及驅動機制尚不清楚,阻礙了對變暖背景下湖泊碳匯功能的評估以......
稻田是我國常見的農田類型,通常比相鄰旱地具有更高的土壤有機碳和微生物殘體碳含量。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機碳的微生物代謝特征尚不清楚。因此,解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謝對土地利用方式的響應,對設計適當的農田管理......
河流是連接陸地與海洋生態系統兩大碳庫的通道,是全球碳循環的關鍵樞紐之一。河流溶解有機碳(DOC)屬于活性較高的有機碳,易被氧化分解,是河流水體微生物的直接碳源,也是河流水體溫室氣體排放源之一。近些年來......
在全球氣候和土地利用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深層土壤有機碳在碳管理和碳循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區域尺度上,深層土壤樣品獲取困難,導致深層土壤有機碳的空間變異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缺乏。中國科學......
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流域凍土濕地土壤有機碳儲量豐富,并對氣候變化頗為敏感。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區永久性凍土層消融面積不斷擴大,加劇了凍土濕地土壤有機碳不穩定性。CO2排放速率的增加,促進了......
傳統觀點認為,由于生物固氮是一個消耗能量的化學反應,當土壤可利用氮濃度增加時,兼性固氮者下調固氮速率(轉而利用土壤氮),而專性固氮者被淘汰或取代。基于這樣的認識形成的“氮富集抑制生物固氮”理論觀點已被......
除了光合作用,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大氣中的氧氣含量?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鐵氧化物促進的有機碳埋藏是影響大氣氧含量的一個獨立因素,可以引起大氣氧含量發生數量......
土壤是陸地生態系統中儲量最大的活躍碳庫。探究土壤有機碳周轉及其對氣候變暖的響應對準確預測未來氣候變化至關重要。然而,土壤有機碳組成復雜,不同分子組分的化學結構和環境行為(如與土壤礦物的交互作用)存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