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18 16:32 原文鏈接: 科技部核聚變能發展研究人才工作會議在中國科大召開

      3月17日,由科技部主辦的核聚變能發展研究人才工作會議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安徽省副省長倪發科、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許武等出席會議并致辭。

      許武在致辭中指出,長期以來,中國科大非常重視核聚變研究與人才培養,建校之初就設立了原子核物理與原子核工程系(近代物理系前身),多年來培養了一批等離子體物理和核聚變領域的優秀人才。2009年,中國科大與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聯合建立了核科學技術學院,日前還成立了“磁約束聚變堆總體設計研究中心”,在核科學技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在國內高校中占據優勢和領先地位。今天,科技部將宣布依托中國科大成立“磁約束聚變堆總體設計組”(籌),這不僅體現了對我們的關懷與信任,同時也是對我們的鞭策,我們倍感責任重大。

      許武表示,中國科大將繼續發揮兩個國家實驗室、核科學技術學院和近代物理系等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的優勢,聯合各兄弟單位,努力為總體設計組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夠以設計組為平臺,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推進我國聚變事業的發展。

      倪發科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安徽省高度重視核能的發展,積極謀劃核電項目建設,大力支持中國科大、中科院等離子所的聚變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安徽省將繼續做好各項服務和保障工作,一如既往地支持在皖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聚變技術研究及開發,培養和儲備人才隊伍,為促進我國核能事業的發展多做貢獻。

      會上,科技部基礎司司長張先恩宣讀了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核集團聯合制定的《關于促進磁約束核聚變研究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總體目標是:以派員參加ITER工程建設和全面消化吸收ITER技術為近期目標;以培養一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選派一流科學家參加ITER物理實驗、分享實驗成果為中期目標;以掌握聚變能的核心技術、獨立設計和建設聚變電站為中長遠目標;建設一批人才培養基地,完善相應的硬件設施,有計劃、有針對性、有梯次地開展人員培養與培訓,以滿足以ITER計劃為主體的國際磁約束核聚變科學發展和國內核聚變能源開發的迫切需求。利用10年左右時間,培養2000名從事聚變科學與工程研究以及技術研發的各類人才,為我國核聚變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為落實《指導意見》,科技部決定成立“國家磁約束聚變堆總體設計組(籌)”,總體設計組由19名成員組成,中國科大核科學技術學院院長萬元熙院士擔任組長,中國科大是總體設計組依托單位。

      曹健林作了講話。他指出,聚變能是最有希望徹底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之一。開發資源豐富和環境友好的核聚變能源,對于我國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和經濟意義。鑒于國家對聚變能的迫切需求,我國聚變發展路線圖應瞄準國際前沿,廣泛利用國際合作,夯實核聚變能開發研究的基礎,加速人才培養。他強調,鑒于我國核聚變人才短缺的現狀,我國急需著手構建一個層次、布局、學科合理的磁約束核聚變人才培養體系,通過一系列措施推動形成核聚變可持續發展的局面。《指導意見》的出臺,對加快我國聚變人才培養,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對于我國參與ITER計劃,搶占世界聚變領域的制高點具有重要的意義。

      就如何落實《指導意見》精神、推進聚變研究人才培養工作,曹健林提出了幾點指導意見:一是要統一思想和認識,站在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著眼于開發核聚變能源,根據磁約束核聚變堆總體設計和建設以及ITER裝置建設和運行的需要為導向,盡快構建合理的磁約束核聚變研究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一支可勝任聚變能源開發研究的人才隊伍;二是要結合《指導意見》提出的總體目標,有計劃、科學地按照人才成長規律開展聚變人才培養工作,最終達到滿足國內聚變能源開發需求的目的;三是在具體措施方面,要注意結合自身特點來開展聚變人才培養工作。

      詹文龍在講話中介紹了中科院核聚變研究和人才培養及隊伍建設等情況,認為目前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他對中國科大與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聯合共建核科學技術學院,培養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合理知識結構、卓越創新思想和實踐技能的核科學技術高端科研、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還表示,在科技部的大力推動下,在全國各相關單位的支持下,依托中國科大成立的“磁約束聚變堆總體設計組”(籌),一定能促進中國核聚變能及未來先進核能的長足發展,能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中科院將不遺余力地支持這項工作。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陳盈暉和中核集團科技部主任羅長森分別介紹了教育部和中核集團落實《指導意見》的有關措施和建議。

      在會議第二階段,科技部基礎司副司長廖小罕介紹了國家磁約束聚變發展研究“十二五”規劃,科技部ITER中心副主任羅德隆作了《全面參與ITER計劃促進我國核聚變人才培養的報告》,中國科大萬元熙院士作了《磁約束聚變堆總體集成設計及人才培養》報告。

      在下午的會議上,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李建剛研究員,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劉永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潘垣院士分別作EAST、中國環流器二號(HL-2A)、J-TEXT的研究進展報告,并介紹了人才培養情況。中國科大副校長陳初升介紹了科大人才培養的特色、改革創新舉措和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培養核科學技術領域高端人才的優勢和做法。中國科大俞昌旋院士作了ITER的物理基礎和面對的挑戰的報告,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段旭如研究員、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高翔研究員分別介紹了2009和2010年度ITER人才項目工作的進展情況。

      廖小罕作了總結講話。他表示,下一步將協同有關部門,從項目、課題、招生等環節入手,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盡快確定一批核聚變發展研究人才基地,將國家磁約束核聚變發展研究“十二五”規劃等落到實處。

    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大承辦。安徽省政府副秘書長徐焰爐、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李曉明、安徽省科技廳廳長徐根應等出席會議。來自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核集團等相關部門的代表,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成員,ITER計劃國內研究項目及人才課題負責人,長期從事核聚變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以及部分承擔ITER計劃采購包任務的企業代表等180多人參加了會議。

    相關文章

    從“芯”出發,“源”露鋒芒RADOM全新ICP光譜儀亮相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2024年11月18-20日,第十二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2024)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舉行。此次展會匯聚了全球1200多家優質企業,共同展現最新科技創新成果與行業發......

    不接受進口!這家研究中心超600萬采購ICPMS等儀器設備

    近日,中國海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發布多個采購通知。其中,中國海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2024年動植專項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等設備采購項目的采購預算263萬元,采購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熒光定量PCR儀、全自動酶......

    525萬海關總署重新招標采購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

    近日,海關總署物資裝備采購中心就“海關總署2024年科技司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采購項目(重新招標)”進行國內公開招標采購,預算金額共525萬元。一、招標編號:CG2024-PL-GK-HW-0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又一位院士接任校長!

    據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消息,2024年10月11日15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東校區理化大樓東三報告廳召開全校教師干部大會。會議宣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央候補委員常進院士(844校友)履新接任中國科......

    包信和:科研的道路上,既要埋頭苦學,又要抬頭看路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秋意漸濃,桂子飄香。今天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6歲的生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們歡聚一堂,隆重舉行2024級研究生開學典禮,共同歡迎新同學成為中國科大人。在此......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申報指南發布

    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24年度公開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國科核發管字〔2024〕7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

    中國科大在拓撲驅動膠體糾纏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16年,關于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的理論研究工作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因此,將數學中拓撲的概念引入至凝聚態物理系統中產生了各種新奇的物理現象。其中,拓撲糾纏是理解固體系統中拓撲序的關鍵。而在軟物質凝聚態系......

    姚期智:中國完全有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自主培養鏈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在給學生上課。清華大學供圖(資料圖片)創辦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簡稱“姚班”)、量子信息班、人工智能班,持續引領高水平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動成立清......

    走出國門并非拓寬視野唯一方法

    當前,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者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部分個人經歷和學術背景各異的華人學者,通過中英文著作發表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可,并成為享譽全球的頂尖學者......

    張一鳴、梁汝波捐贈2億元支持南開數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今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5周年。8月21日,南開大學2001級校友、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與南開大學2001級校友、字節跳動CEO梁汝波共同捐贈人民幣2億元,主要用于支持南開數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南開大學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