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4-11 11:06 原文鏈接: 談到“創新”,李克強與瑞士聯邦主席相談甚歡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瑞士聯邦主席施奈德—阿曼。圖/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瑞士聯邦主席施奈德—阿曼。圖/中國政府網

      李克強總理4月7日會見瑞士聯邦主席施奈德—阿曼。談到“創新”,兩人相談甚歡,足足談了近20分鐘。

      “瑞士是一個缺少自然資源的國家,但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機遇。因為我們別無選擇,必須投資我們的腦細胞,大力發展教育和科研創新體制。”施奈德—阿曼說,“瑞士正在籌備設立創新園,希望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中國作為我們的合作伙伴,可能對此會感興趣。”

      “瑞士歷來有創新國度的美譽,不僅在投資大腦細胞等方面不遺余力,而且有極強的‘工匠精神’。”李克強回應道,“中國也在加快推動創新平臺建設,我們可以在瑞士創新園和中國雙創平臺方面積極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總理表示,中國正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我們要把過去更多依賴自然資源的發展方式轉變為更多依賴人力資源上,這就必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我們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市場手段,把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有效地組合到一起,建設創新平臺。在這一方面,中瑞兩國意愿高度契合,合作前景廣闊。”李克強說。

      他進一步表示,在這一合作中,中國可以向瑞士學習先進經驗、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瑞士產品也可以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實現互利雙贏。

      “您講得非常好。”施奈德—阿曼說,“我剛才特意提出‘創新’這個詞,就是覺得這對我們兩國都意義重大。”

      “沒錯,創新是中國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總理說,“中瑞經貿合作有很好的基礎,去年在中歐貿易整體下滑的背景下還實現了逆勢增長。但我們兩國不能僅僅是貿易關系、買賣關系和投資關系,還應該加強創新合作關系。這不僅會為中瑞合作開辟新天地,也會為中國同歐洲其它國家合作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

      施奈德—阿曼專注聽著,不時點頭:“看來,我們的很多觀點一致,利益也高度一致,接下來我們需要指定相關部門盡快開展研究磋商。”

      他進而介紹,在鼓勵創新方面,瑞士尤其關注數字化、“工業4.0”等新趨勢,以及趨勢背后蘊藏的新發展機遇,希望在這一領域我們能夠走在世界前沿。

      “在這方面,中國也有一個對應的‘中國制造2025’。因為我們還處在工業化進程當中,既要補‘工業2.0’的課,也要充實‘工業3.0’,同時我們要追趕‘工業4.0’。”李克強說,“我們可以加強‘中國制造2025’和‘瑞士工業4.0’的對接,助力雙方在數字化和‘工業4.0’浪潮中走在前沿,實現更高層次的互利雙贏。”

      “太好了,我們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合作領域!”施奈德—阿曼高興地說。他當即指定同行的有關部門負責人,與中國相關部門盡快對接。

      李克強總理進而建議道,中瑞兩國不僅可以在政府層面制定合作框架,也可以為企業合作搭建平臺,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參與。

      “我非常同意!”施奈德—阿曼當即表示,“相信我們雙方的對接部門很快就能拿出具體的工作步驟和時間表。我們接下來馬上就要‘大干一場’了!”

      “我們就這么定了!”李克強信心滿懷地說。

    相關文章

    李克強:改革科技體制,讓科研人員有經費使用主動權

    3月11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總理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還要繼續改革科技體制。讓科研人員有自主權,很重要的是要讓科研人員有經費使用的自主權,不......

    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自信源于科技自立自強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業大學材料與制造學部教授王璞兩年前就呼吁,“關鍵核心技術、材料和工藝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國家提出“科技自立自強”,他更加明確了方向,干勁更足。“......

    政府工作報告: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研發投入年增7%

    3月5日(星期五)上午9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政府工作報告說,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

    科技部:基礎研究占研發投入比重首次超過6%

    中新網2月26日電國新辦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就創新型國家建設有關情況做介紹。他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決定性成就;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萬家。王志剛指出,“十三五”......

    人民日報談深化醫改,完善生物醫藥創新生態

    在國家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藥品監管改革、醫保制度改革和科技金融創新的合力助推下,我國生物醫藥迎來蓬勃發展、量質齊升的可喜局面只要繼續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創新生態,中國新藥研發未來可期最近一段時間,生物......

    科技部副部長:加快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科技部副部長李萌......

    警惕科研“快餐化”“反噬”創新能力

    近年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29位升至第14位。然而,學術研究、科技創新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快餐化”就是其中之一。不少學者熱衷于“炒冷飯”、......

    讓科技創新贏在跨界融合

    新冠疫苗研發的超級加速度,讓全世界見證了產學研通力合作的巨大能量。在科學改變世界的路上,企業和資本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從實驗室到商品架,從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日前舉行的......

    人社部:完善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價標準

    據人社部網站消息,人社部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完善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淡化學歷要求,強化技能貢獻,建立綠色通道。意見要求,......

    中國科學院10人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2020年,共有52位中國科學家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0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