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3-22 09:24 原文鏈接: 【科學時報】美國名校如何應對災難危機

    斯坦福大學校長漢尼斯親自參加了3月15日晚舉行的燭火守夜會,并告訴大家“僅有懷念活動是不夠的”。

      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0級強烈地震,此后的海嘯對日本的破壞極其嚴重,繼而導致核反應堆發生了核泄漏。這一連串的事件,不僅對日本構成重創,也在全世界引發了極大震動。在各國紛紛為日本提供各種援助的時候,世界名校也都反應迅速,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目前世界各國的大學越來越追求國際化,各校的留學生人數劇增,到世界各地高校任教的教職員工也越來越多。一旦發生災難,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破壞,留學生的生命安全自然會牽動母校的心。面對日本此次空前的災難,美國名校有著近乎一致的反應,所采取的各種措施也大同小異。

      發表聲明 及時通報信息

      在日本地震發生后的當天及之后的幾天內,幾乎所有美國名校的校長都代表校方發表了聲明,簡要通報情況,在對日本的災難表達慰問之情的同時,主要通報該校在日留學生的情況。

      美國康奈爾大學校長斯考頓在美國東部時間3月11日發表聲明,代表該校對在日本地震及海嘯中遭受災難的所有人表示慰問。他說:“作為全球大學之一員,康奈爾因為校友、教工和學生的緣故而與日本有著個人的和校際間的聯系,我能深深地體會面臨全國性災難時的痛苦。康奈爾正在盡力搞清楚是否有師生員工在日本,如果有,他們是否安全,一旦得到消息,會及時通報大家。”他相信,在未來的幾周乃至幾個月內,該校將會提供各種幫助,他也要求所有康奈爾的師生員工為此作出貢獻。

      哈佛大學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教務長多明凱茲說,哈佛在地震的當天啟動了國際緊急反應預案,發動哈佛在日本的相關人員,包括哈佛商學院在東京的辦公室,尋找所有與哈佛有聯系的在日人員,以確定他們的人身是否安全。

      在災難來臨之時,信息的及時發布,一方面可以幫助迫切想要了解災區情況的人們有一個信息來源可靠的渠道,另一方面,對于那些親人或者是校友身在災區的人們來說,緩解其焦慮、恐慌之心也非常重要。

      情況危急 撤離海外學生

      近年來,美國大學國外留學項目異常火爆,除了傳統的歐洲、南美洲的項目外,新增了許多到亞洲和非洲的學習、實習項目。日本是美國很多名校在亞洲的主要選擇之一。當日本發生了空前的災難后,自然會引發美國大學對其留學生及教職員工的關注,而且隨著信息不斷更新,人們發現地震、海嘯以及核泄漏所造成的嚴重后果,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嚴重得多,各個大學立即想方設法撤離在日本的留學生和教職員工,并在撤離之后立刻向全校通報相關信息。

      地震發生后的第4天,隨著危機的加劇,天普大學接回了其在東京最大的分校區的200名大學生。

      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古特曼在3月14日發表聲明說:“我們接到報告,所有在日本的留學生及教職員工都安然無恙,他們正在想辦法回到賓大,對此,全校師生員工深感欣慰和感激。”

      群策群力 提供各種幫助

      一旦災難發生,不管災難發生地在哪里,美國高校一般都會作出迅速反應。經常可以看到的場景是,既有來自校方各個機構的慰問和學術探討,也有來自師生自發組織的群體活動,當然也少不了向災區的募捐活動。

      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古特曼說:“在得知我們所有員工都平安無事后,我們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到怎樣去幫助日本人民從這場悲劇事件中走出來。”而實際上,在此之前,賓夕法尼亞大學已經在網上建立了一個信息網頁,人們可以找到相應的組織機構去幫助那些在災難中需要幫助的人。

      在哈佛大學,日本研究院和美日關系專業等機構正在籌劃一個“哈佛日本周”活動,除了3月21日的燭光守夜會和3月26日的公益音樂會外,還包括學術研討會。

      在斯坦福大學,校長漢尼斯親自參加了3月15日晚舉行的燭火守夜會,并告訴大家“僅有懷念活動是不夠的”。他說,斯坦福與日本人民有著長期的友誼,1891年斯坦福創辦的班級中就有5名日本學生。而到目前為止,在日本,僅斯坦福的校友就有1. 5萬人,是美國之外斯坦福校友最多的一個地方。“我希望斯坦福全體師生員工去幫助我們的校友,幫助那些活著的人,就是對那些逝者最好的懷念。”

      斯坦福為此建立了專門的網站,除了提供相關信息外,還與紅十字會的捐款網站鏈接,使人們可以通過網站或上面的電話直接捐款。

      而地震當天,康奈爾大學就提供了相關咨詢與幫助服務中心,其中主要包括心理咨詢服務。據了解,這幾乎是美國高校應對危機時都會采取的措施。對人們在災難中的心理影響的重視及安撫,是非常值得我國高校學習和關注的。

      抓住時機為現實和學術提供服務

      在災難面前,人們盡其力提供幫助,似乎是本能。但作為大學,作為高等研究機構,僅僅提供人盡其能的幫助還不夠,還應該提供更為專業化的知識幫助,同時,更應該充分利用災難所能提供的機遇,搜集數據、預測未來,為人們盡量避免未來的災難提供學術的專業化的科學依據。

      哈佛大學校長在3月17日的講話中說:“我同全世界的人們一起看到了日本災難性的一幕。哈佛全體師生站在那些逝去了親人朋友、眼見自己的家園消失的人們的背后,希望他們能夠回歸平安、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哈佛愿意為此提供各種各樣的幫助。”

      其實,早在日本地震發生后的幾個小時內,哈佛大學的地理分析中心就建立了網站,專門搜集各種數據。建立該網站的目的,就是要為那些對此次地震信息感興趣的人們提供幫助,其中可能包括地面搜救人員,也可能包括那些想研究如何從悲劇中吸取經驗教訓的人們。該網站還發布來自各個日本電視臺的相關信息,成為人們捐款、賑災信息發布并提供幫助的一個平臺。

      3月17日,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組織了一次論壇,討論日本此次災難所帶來的三大危機,并討論了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應對災難的主要方法。該論壇通過校園網向全校師生直播。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危機研究中心主任麥克·克堅發表文章,評估和探討此次災難對日本和世界經濟的影響,以及美國和歐洲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教訓。

      重新評估未來的出國項目

      對于此次災難對到日本學習的國外留學項目所造成的影響,美國各高校也迅速作出反應,作出取消、停止或者重新進行評估的決定。

      斯坦福大學海外留學項目執行主任肯尼迪在一封寫給計劃到東京學習的學生的信中說,現在還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存在,特別是鑒于日本方面未來無法預料的影響,因此很難再開展過去所提供的那些專業學習計劃。斯坦福的校內日本語言研究中心也對相關計劃進行了調整,并告知所有學生。而斯坦福由商學院所資助的“全球游學計劃(日本)”項目已經取消。

      中國高校面對危機時的三個“缺乏”

      筆者的體會是,美國名校在此次日本災難中的反應與表現,幾乎就是美國所有高校在危機和災難關頭的一種“正常反應”。之所以說“正常”,是因為在所有危機與災難到來之時,他們都是如此反應和行動的,只不過會根據危機與災難的大小作出反應的強度和措施的多少有所不同而已。

      仔細思考一下,要在中國的高校特別是名校做到上述反應以及采取相應的措施似乎并不難。但為什么現實中卻沒有呢?

      在筆者看來,未能做到的原因大概在于三個“缺乏”:第一,缺乏應對社會危機、作出快速反應的理念。作為高校,應該對社會產生影響,而危機與災難時分,無疑是發揮高校科學知識及其引領作用的最佳時機。這一點,應該成為高校領導者的共識。

      第二,缺乏面對和應對社會危機和災難時高校應該承擔的一種責任意識。這一點與第一點相輔相成,有了“參與”的理念,就會有責任意識。高校若無參與社會的責任意識,就會喪失其服務社會的功能。

      第三,缺乏相得益彰、符合高校特點的支援措施和辦法。

      由此而言,此次日本災難面前美國名校的應對意識及方法,對于中國高校特別是名校來說,是值得反省、學習和借鑒的。

    相關文章

    【科學時報】美國名校如何應對災難危機

    斯坦福大學校長漢尼斯親自參加了3月15日晚舉行的燭火守夜會,并告訴大家“僅有懷念活動是不夠的”。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0級強烈地震,此后的海嘯對日本的破壞極其嚴重,繼而導致核反應堆發生了核泄漏。......

    【科學時報】美國名校如何應對災難危機

    斯坦福大學校長漢尼斯親自參加了3月15日晚舉行的燭火守夜會,并告訴大家“僅有懷念活動是不夠的”。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0級強烈地震,此后的海嘯對日本的破壞極其嚴重,繼而導致核反應堆發生了核泄漏。......

    【科學時報】美國名校如何應對災難危機

    斯坦福大學校長漢尼斯親自參加了3月15日晚舉行的燭火守夜會,并告訴大家“僅有懷念活動是不夠的”。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0級強烈地震,此后的海嘯對日本的破壞極其嚴重,繼而導致核反應堆發生了核泄漏。......

    巴西泥石流已造成806人死亡500多人失蹤

    據巴西媒體25日公布的數據,里約州山區洪水引發的泥石流災害目前已造成806人死亡,500多人失蹤。為防止疫病流行,當地醫療機構正緊急采取防疫措施。據報道,遇難者中1/3是青少年和兒童。災難發生后,受災......

    人造食物災難:人造黃油、味精、炸雞、方便面、芝士漢堡

    近期,反式脂肪酸危害健康的報道引起了強烈關注。除此之外,我們身邊究竟還有多少飲食正威脅著健康?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維特羅斯食品畫報》邀請多位名廚、美食評論家和歷史學家,在食物歷史中評選出10......

    各國專家尋良策應對全球極端氣候多地頻發

    極端氣候事件,這種被定義為“一個地點或地區發生‘概率較小’的天氣氣候現象”為何頻頻出現?在過去一個世紀、特別是過去的半個多世紀,全球陸地或特定區域的極端氣候事件頻率、強度是否發生了顯著的趨勢性變化?原......

    英媒體公布未來可能毀滅人類四大災難

    北京時間11月24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在地球長達45億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許多猶如世界末日的大災難:火山爆發、流星撞擊、大火和寒冰一度幾乎徹底毀滅了這個星球上的所有生靈,甚至威脅到地球本......

    歷史上的重大疫苗事故和災難

    由于疫苗的研究、開發和使用,極大地降低了傳染病的發病率,拯救了無數兒童的生命。然而,在疫苗的試制和生產過程中,因為污染、減毒不徹底、脫毒方法不正確、安全實驗不健全、生產過程不嚴謹和無菌生產環境不合格等......

    科學家預言未來70年人類十大災難

    一、“黑洞”吞噬地球。物理學家擔憂美國紐約布魯克哈文實驗室的全球最大粒子加速器,將產生類似黑洞的高密度物質,把整個地球吞噬。二、機器人控制世界。科學家預計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內,機器人有可能成為地球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