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數百學生疑因學校旁“毒地”致體檢指標異常情況,昨晚,國家督學牽頭的督導組在常州外國語學校,與4位家長代表見面。會上家長提出了“學校搬遷過渡”等要求。
近日,新京報記者拿到的一份報告披露,“毒地”原有的三家化工廠,曾生產高毒、致癌化學品,搬遷過程中,均發現有傾倒廢液導致土壤嚴重污染的情況。
目前,“毒地”現場已經聞不到異常味道。據施工人員介紹,目前跟環保相關的工作已全部暫停,接下來幾個月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植被覆蓋和開放式公園建設。上百位園林工人每天在此栽種玉蘭、香樟。
“部分化工原料高毒、致癌”
所謂“毒地”,指的是如今常州市外國語學校北部那塊面積約26.2公頃的平地,三所化工廠曾在此興旺,分別是建于1958年的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建于1983年的常宇化工有限公司,和建于1990年的常州市華達化工廠。
2010年前后,三所工廠搬遷,隨后政府在此進行土地修復。
作為該地修復單位,常州市黑牡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黑牡丹公司)于2013年,曾向江蘇省環保廳報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該報告表披露了三家企業的問題:使用大量的有毒有害化工原料,部分化工原料及其中間產品具有高毒或致癌性。
報告還稱,“原企業搬遷后遺留的已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成為該場地的主要污染源;該場地地下水大都受到污染,是該場地的一個面源污染。”
修復單位在調查結果中指出,該地塊土壤和地下水確實污染較重,環境風險不可接受,必須對污染場地實施修復。
報告分析,該地塊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與產品生產過程或事故狀態時所產生的跑、冒、滴、漏以及物料存放、廢水排放、廢物廢液管理不規范有密切關聯。
被指搬遷時填埋危廢
除了生產存在問題,三工廠的搬遷過程中,也被指出現污染土地的行為。
上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對此也有表述。在該報告表“原有環境問題”一欄中明確指出:“在三個廠區都發現廢物填埋的情況,特別是常隆農藥廠,搬遷過程中也發生過廢液傾倒導致局部土壤嚴重污染的情況。”
2015年10月底,一位自稱在常隆化工廠工作了30多年的退休老員工向新北區環保局實名舉報,常隆化工廠在2010年搬遷至泰興工業園區期間,曾將數量不明的危險廢物填埋到地下。
但當地環保部門隨后宣稱,這位退休員工舉報內容并不屬實。
而多家媒體今年1月曾報道,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在常州暗查時,從常隆化工原廠址挖出除草劑、黑色瘀質土壤、建筑垃圾等物,常隆化工廠當年的“偷埋固廢”得以確認。環保部為此點名通報涉事化工廠。
附近居民稱化工廠曾每年發放補貼
為減少污染工程項目對學校、居民區等環境敏感區的影響,國家規定,大氣環境防護距離一般認為至少在300米以上,這一距離內,不應有長期居住的人群。
而在“毒地”北面,記者看到,一街之隔,不過十來米,就是名為盤龍苑的小區。50歲的李愛玲(化名)告訴記者,這個小區人口過千,已經建成近15年,屬于拆遷小區。
2010年化工廠搬走之前,李愛玲幾乎每天都能聞到明顯的異味。居民們稱,為了補償,化工廠每年會向每位居民發放幾十元補貼。
焦點1
修復土地,封閉設施為何該建未建?
2010年,三所工廠搬離。撤走后的這片空地,被稱為“常隆(華達、常宇)公司原廠址地塊”,總面積約為26.2公頃。
常州市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徐圃青披露,2011年,相關部門開始對該地塊開展場地環境調查。
常州黑牡丹公司在上報省環保廳的報告表中表述,據《常隆(華達、常宇)公司原廠址地塊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報告》和《常隆(華達、常宇)公司原廠址地塊健康風險評估報告》的調查結果表明,“常隆(華達、常宇)公司原廠址地塊土壤和地下水確實污染較重,環境風險不可接受,必須對污染場地實施修復”。
2013年修復工程立項,2014年3月份,項目正式開始實施。
新京報記者獲得的常州市新北區環保局在2013年9月6日下發給黑牡丹公司的建設報告表審批意見(后稱《意見》)中,詳細規定了該地塊土地修復工程的實施內容。
這是一個投資總額約3.94億元的大工程。
其中包括建設1座10000平方米的鋼結構密閉大棚用作堆場及分選場地,4個3000平方米的集水池、2條集水溝、1條施工便道、1個臨時碼頭。
《意見》中,鋼結構大棚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內容被強調,按計劃,大棚內會配備換風設備,“廢氣經收集采用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后通過15米高排氣筒排放”。
但在土地修復全程,這座“鋼結構大棚”根本就未修建。挖出來的“毒土”,或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或是用薄膜覆蓋。
4月18日,徐圃青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按照原有的要求,堆場本應做封閉處理,由于未封閉,挖出來的土壤暴露在空氣中,才把氣味刮到校園里。
同一天,常州黑牡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李飛向媒體解釋,給土壤蓋了一層薄膜,不采取鋼結構封閉措施,是“為了減少污染環節”。當地環保部門尚未對此予以回應。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認為,該地塊原是化工用地,有揮發性強、毒性強的物質,平原地帶風無遮擋,又與學校這類敏感地帶相鄰,處理廢氣的大棚就顯得尤為必要。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后果也就格外嚴峻。 他舉例稱,2006年原武漢農藥廠舊址被二次開發,露天施工時,就曾出現工人中毒暈倒事件。
焦點2
修復延期,學校搬遷為何不延期?
若按照原來的計劃,2015年6月場地將完成修復工程,2015年9月常州外國語學校新生遷入。
“毒地”與學生,這兩者將完美錯開,不會有任何交集。
但這中間出了差錯,問題出在水泥廠。
當年的《意見》規劃,修復過程將產生污染土方61萬噸左右,分選工序將產生建筑垃圾4萬噸左右,都是由水泥廠來綜合利用。
“2014年水泥行情不好,水泥廠開工不足,導致原定工期嚴重拖后。”徐圃青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原定是兩期的修復工程,應該在2015年6月全部完成,但到了2015年年底,第一期工程才勉強結束。
常州市新北區環境檢測大隊長吳榮炳向新京報記者證實,水泥廠的經營不善,無法接納土壤,導致工程延期。
查閱常州外國語學校官方網站公布的環評報告發現,報告早早指出“周邊場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對北地塊的影響”,其中提到,常隆地塊場地土壤和地下水已受到污染,存在人體健康風險和生態風險,并指出本地塊嚴禁開發和利用地下水資源。
報告還特別指出,常隆地塊開展修復會產生一定的空氣污染,學校如果在修復驗收完成之前投入使用,要加強監督防護,注意土地修復產生的污染對師生的影響。
也就是說,不管是在建校前,還是建校后,政府、學校都知道近三千學生可能要面對的是近在咫尺的“毒地”。
多位家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對此并不知情。
直到2015年12月,劇烈的異味由北往南送入學校教室,他們才得知此事。
4月20日晚,新京報記者就此是否事先知情、為何不延期搬遷的問題致電常州外國語學校校長曹慧,但她并不愿對此做出回復。
2023年7月6日上午,江蘇睿恩新能源一期睿恩高倍率鋰離子電芯研發制造基地項目在江蘇省常州國家高新區開工建設。據了解,睿恩高倍率鋰離子電芯研發制造基地項目一期總投資60億元,用地面積324畝,新增建筑......
天津大學第十二屆世界校友代表大會日前在江蘇常州落下帷幕。會上,常州市人民政府與天津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戰略需求,充分發揮天津大學科研優勢,在新型儲能、智能電網等技術領......
3月18日上午,江蘇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的江蘇兢業制藥有限公司發生火災,人民網從常州市消防支隊獲悉,火災過火面積約為260平米,目前火勢已被撲滅,無人員傷亡。據金壇區消防救援大隊對媒體透露:此次火災系操......
11月19日,江蘇省常州科教城舉行高質量發展大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打造動能更加強大的“創新之核”。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
近日,由常州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研究院作為主要起草單位申報的國際標準《氧化石墨烯結構表征:AFM和SEM測量厚度和橫向尺寸》(英文名《Structurecharacterizationofgrapheme......
江蘇常州武進區人民政府網站5月24日發布消息稱,5月24日20時45分左右,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花園新村小區182—183號兩層半居民樓因瓶裝液化氣泄漏引發爆炸造成坍塌,房屋面積100平米左右。事件發生......
3月17日,常州第5場疫情防控發布會召開,介紹當前疫情防控最新情況。會上通報,近期,我市三河口中學校門外,因一位接孩子放學的家長未戴口罩,導致病毒在一定范圍內快速傳播,30多人被感染。所以,我在這里再......
“TOP大學來了”小編按,2月4日起,常州、上海、蘇州等地教育局發布最新通知:2月底前不開學。1、上海“TOP大學來了”小編按,2月5日舉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透露:根據疫情發展情況,為......
按照中央、省、市委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項整治的總體要求,常州市市場監管局積極部署,穩步推進,牢牢守住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線,以“五個全面”深入推進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社會各界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