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員研發的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日前在首個航次中應用成功,將成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對黃海影響等水體放射性核素監測的一件“利器”。
新研發的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近日搭乘“中國海警1115”船,參與了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承擔的2016黃海海域放射性監測春季航次任務,執行了10天走航監測,順利完成了對黃海海域表層海水放射性銫的監測。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石紅旗介紹,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在這個航次中運行連續穩定可靠,全航次獲得了22個樣芯,每個樣芯都富集了800升海水中的放射性銫元素。樣芯經高純鍺伽瑪譜儀直接測量,即可獲得海水中放射性銫比活度,再結合位置信息,就可以描述黃海調查區域放射性銫分布狀況,反映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對黃海海域的影響狀況。
專家表示,隨著我國沿海核電站發展,以及可能的跨國界放射性污染,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將成為海洋調查工作的必備裝備。
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實現了流速監控調節、酸度自動控制、壓力監測調控、漏水停機保護、運行數據記錄、停機記錄、運行狀態顯示和故障提示等,操作維護方便,一人即可完成整個航次的監測任務,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石紅旗說,監測儀安裝在調查船實驗室內,水泵將海水抽上來,樣芯富集放射性核素后即將海水排回大海。此前,從海水中富集放射性核素非常困難,因為海水中放射性核素水平極低,需要用塑料桶采集大量海水樣品,否則根本富集不到放射性核素。這些樣品的采集、儲存和搬運都需要人力,后續分析工作也只能在調查結束后,將海水樣品運回陸上實驗室進行。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規范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我部組織編制了《環......
從南極鉆取的一塊冰芯,是多少年前形成的?一處深層地下水又有多少年的歷史?人們對于賴以生存的地球的歷史充滿好奇,科學家則一直在想辦法提高定年的準確度。定年精度隨著科學家前赴后繼的努力而被不斷提高,但在動......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東京電力公司11日發布消息稱,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進行廢爐作業的一名工人面部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內照射即人通過呼吸或其他方式令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物質進入身體,射線會在人體內部直接作......
近日,西南科技大學王孝強教授科研團隊日前在放射性廢物處理研究中取得突破。團隊研制出的中低放廢物玻璃固化實驗室電熔爐,成功通過試驗生產出模擬核廢物玻璃固化產品。這標志著我國中低水平放射性廢物玻璃固化技術......
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引發了公眾對核安全的高度關注。在國新辦日前舉行的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強調,核安全是核事業的生命線,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狀況總體良好,未發生......
近日,萊伯泰科公司與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簽署了兩項重要的項目采購合同,啟動了環境放射性分析領域的深度合作。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采購“核設施液態流出物自動化放射化學分析系統”和“放射性核素分析用電感耦合等離......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CO2放射性碳同位素測量能力建設設備購置項目,現中國華云氣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930萬元中標。大氣CO2放射性碳同位素測量能力建設設備購置貨物代理進口合同詳細內容如下:一、合同編......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分析了一塊來自約46億年的古老隕石,發現該隕石形成時存在的鋁-26(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在太陽系分布不均勻。該發現增進了人們對早期太陽系的理解,或能改進確定非常古老隕石年齡時......
8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市核學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承辦的第118期“放射性藥物研究前沿與發展趨勢”交叉學科論壇在上海舉行。陳凱先、沈文慶、洪茂椿等院士專家應邀參會,上......
8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市核學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承辦的第118期“放射性藥物研究前沿與發展趨勢”交叉學科論壇在上海舉行。陳凱先、沈文慶、洪茂椿等院士專家應邀參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