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土資源報告》(2015)21日正式發布。從土地到海洋,從耕地保護到土地融資,從固體礦產到油氣,作為每年“地球日”前公布的國土資源“常規體檢”,今年這份查體報告得出的結論仍然是:總體不錯,要關注三方面“亞健康”。
河口海灣:86%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
【查體結果】2015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分別為67150平方千米、51740平方千米、40020平方千米和63230平方千米。
河流排海污染物總量居高不下,陸源入海排污口達標率為50%。監測的河口海域、海灣和珊瑚礁生態系統中86%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赤潮災害影響面積較上年明顯減小,綠潮災害影響面積較上年有所增加。渤海、黃海和東海局部濱海地區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加重,砂質海岸和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嚴重。
2015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90毫米,較2014年低21毫米,為1980年以來的第四高位。1980—2015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對治之策】國家海洋局確定深圳市大鵬新區等12個市(區、縣)為第二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深化海洋綜合管理,促進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對于推動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海洋環境生態融入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深圳市大鵬新區等12個申報地自然稟賦和生態保護條件優越,海洋資源開發布局合理,海洋優勢特色凸顯,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整體水平較高,對引領帶動沿海地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全國沿海地區開展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重金屬污染:3488萬畝和7899萬畝
【查體結果】2015年,首次向社會發布《中國耕地地球化學調查報告(2015)》,為土地規劃與管理、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減少耕地污染提供支撐。
全國耕地質量等別年度更新評價成果顯示,2014年全國耕地平均質量等別為9.97等,總體偏低。優等地面積為386.5萬公頃,占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2.9%;高等地面積為3577.6萬公頃,占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26.5%;中等地面積為7135.0萬公頃,占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52.9%;低等地面積為2394.7萬公頃,占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17.7%。
據悉,《中國耕地地球化學調查報告(2015)》對耕地污染問題進行了數據公開和原因分析。調查結果顯示,重金屬中-重度污染或超標的點位比例占2.5%,覆蓋面積3488萬畝,輕微-輕度污染或超標的點位比例占5.7%,覆蓋面積7899萬畝。地質背景值高、成土過程次生富集和人類活動是造成耕地污染或超標的主要原因。此外,局部地區土壤有機質下降,北方土壤堿化趨勢與南方土壤酸化趨勢同時出現等實際問題。
【對治之策】針對我國耕地特點和復雜成因,建議應利用全國耕地地球化學調查獲得的成果信息,加大成果的轉化利用,充分發揮地質調查成果在土地資源管理、現代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中的基礎作用。對目前無污染耕地要實施嚴格保護政策,積極預防和控制工農業生產活動對耕地可能造成的污染影響。對重金屬中-重度污染或超標耕地,建議區別情況對其采取修復治理,調整種植結構或土地用途,開展成因分析和生態風險評估,實行分區、分類、分級管理。對土地有機質及酸堿度變化問題,應采取積極措施減少對北方耕地地下水開采利用,加大水土流失調查與整治力度,管控有可能形成污染源的工農業生產活動并降低人類活動影響。
地下水質:較差級、極差級合計61%
【查體結果】全國202個地市級行政區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監測點總數為5118個,其中國家級監測點1000個。綜合評價結果為:水質呈優良級的監測點466個,占監測點總數的9.1%;水質呈良好級的監測點1278個,占25.0%;水質呈較好級的監測點236個,占4.6%;水質呈較差級的監測點2174個,占42.5%;水質呈極差級的監測點964個,占18.8%。
主要超標組分為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鐵、錳、“三氮”(亞硝酸鹽 氮、硝酸鹽氮和銨氮)、氟化物、硫酸鹽等,個別監測點水質存在砷、鉛、六價 鉻、鎘等重(類)金屬超標現象。
【對治之策】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首批監測井啟動施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等省首批350眼地下水監測井正式開工建設。積極推進革命老區、特困區和生態脆弱區水文地質調查,解決32萬群眾飲水問題。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采用“1+31”模式實施。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部省兩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緊密配合、各司其職,嚴格控制施工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1+31”工程組織實施模式。2015年,新建監測井300個,改建監測井50個,鉆探總進尺38611米,主要部署在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和江蘇省。
2019年12月29日,自然資源部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收官,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京召開了竣工驗收會。由袁道先、王浩、王光謙等14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驗收認為,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竣工,使我國地......
記者從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獲悉,截至4月25日,全國31個省(區、市)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監測站點建設完成鉆探進尺55.7萬米,占工程總進尺的81%;建成監測站點7168個,正在施工的有331個,建成監測......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開始對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實驗室設備購置進行公開招標,此次招標共分為五包,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儀、總有機碳測試儀、串聯四極桿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電位滴......
全國地下水水質具體情況究竟如何?目前,我國地下水監測是由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分工進行,兩者各有監測點。然而,目前地下水的難題正是家底不清。為了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狀況,自2015年6月起,由中央財政投資的......
《中國國土資源報告》(2015)21日正式發布。從土地到海洋,從耕地保護到土地融資,從固體礦產到油氣,作為每年“地球日”前公布的國土資源“常規體檢”,今年這份查體報告得出的結論仍然是:總體不錯,要關注......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距今5700年河姆渡方形木結構井到新疆著名的“坎兒井”,在我國古代,水井曾是人們日常用水的重要來源。即使到現在,仍有不少地方在大量開采和使用地下水。然而近年來,地下水的水......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副院長張作辰29日在京透露,在現行地下水質量標準實施近20年之后,官方擬對其進行修訂。目前新標準已完成初稿,待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審查后出臺。目前中國施行的地下水......
國土資源部給律師寄來的《國土資源部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2月25日,北京律師黃樂平等三人致函國土資源部,申請公開全國地下水監測詳情(詳見本報之前報道)。前天,三名律師收到書面回復,一并寄達的還有厚達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