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5-04 09:29 原文鏈接: 魏則西事件:六問生物細胞免疫療法

      從被檢出滑膜肉瘤,到去世,年僅21歲的小伙子魏則西用了兩年時間。盡管不愿相信,一個年輕的生命終究還是走了。而他的一段“知乎”上的留言,讓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的生物細胞免疫療法“走上臺前”,成為被追問的對象,新京報記者為此多方采訪求證,試圖解開圍繞療法的謎團。

      疑問1 滑膜肉瘤是種什么病怎么治?

      有資料顯示,魏則西所患的“滑膜肉瘤”是源于關節、滑膜及腱鞘滑膜的軟組織的惡性腫瘤。

      據北大腫瘤醫院軟組織和腹膜后腫瘤中心主任郝純毅介紹,包含滑膜肉瘤在內的“肉瘤”和我們常說的“癌”屬于不同起源的兩大類型惡性腫瘤。其中,發生于軟組織的叫做肉瘤,比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等。它和癌的發病率、治療方式和治療效果等都不盡相同。

      郝純毅介紹,滑膜肉瘤的好發部位包括肢體、軀干、腹膜后等。

      他表示,滑膜肉瘤在臨床上并不常見,目前沒有精準的發病率統計。位置在腹膜后的軟組織肉瘤,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以下,屬于罕見病。

      郝純毅介紹,像包括滑膜肉瘤在內的腹膜后軟組織肉瘤的治療,對醫生和醫院的治療觀念、技術、經驗、治療團隊乃至治療模式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由于受影響因素太多,在不同醫生、醫院治療的效果有很大差別。這種情形不僅在國內,在歐美發達國家也是如此。因此,建議患者一定要去專業醫院和治療中心治療。

      他說,腹膜后軟組織肉瘤的一大特點,就是大多數對現有化療、放療等手段均不太敏感,手術是唯一能給病人帶來潛在治愈機會的治療手段。

      他指出,腹膜后軟組織肉瘤的治療,即使在專業人士內部也未達成共識。這種腫瘤目前主要是依靠手術,還有一些輔助治療手段包括化療、放療等。對于免疫治療,軟組織肉瘤尚沒有很成熟有效的手段。

      疑問2 生物免疫療法怎么治療?

      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提供的“生物免疫療法”,即是在國內被廣泛使用的“DC-CIK生物免疫療法”,其原理為首先提取患者的DC細胞,在體外將其誘導成熟,同時提取患者的淋巴細胞,在體外激活成為CIK細胞,將DC和CIK兩種細胞共同培養進行腫瘤抗原呈遞,激活腫瘤抗原相應的淋巴細胞,再把它們輸給病人體內。

      記者通過百度搜索進入“上海新科醫院肝病科官方網站”,該頁面上詳細介紹了“免疫細胞療法”的具體治療步驟。該醫院網頁介紹,在治療過程中,第一天對患者進行細胞提取,第七天對其進行臨床注射,在回輸7天后,患者開始第二次的細胞治療過程,每月只需治療2次,3-6個月為一個療程。

      昨天,記者通過百度搜索進入“濟南中山醫院”網頁界面,以乙肝大三陽患者身份咨詢其頁面彈出的一位“王醫生”,王醫生一開始不愿透露DC細胞生物免疫療法的具體情況,在記者再三追問下,王醫生表示,治療一療程價格在一兩千元左右。

      “吉林中山醫院”的相關網頁則介紹,此療法治療乙肝大三陽一個療程的費用在千元以內,具體費用根據不同情況,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

      記者在百度知道中搜索發現,2015年12月25日,一位名為“溫洪澤腫瘤醫生”的用戶回復網友詢問表示,細胞生物免疫療法治療癌癥的費用,一個療程在3萬元左右,不同地區、不同醫院治療費用可能有所不同。這位溫洪澤醫生的基本資料中自稱是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腫瘤生物中心主任醫師,居住地為北京市西城區。

      疑問3 “免疫治療技術”是否成熟?

      魏則西在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使用的是“DC免疫治療技術”,近日引發爭議。郝純毅解釋,實際上DC免疫治療技術本身是很成熟的技術,關鍵是如何應用。

      據郝純毅介紹,“免疫治療”的原理是調動患者自身抵抗力、戰斗力抵御腫瘤細胞,而非像化療、放療等的“直接殺傷”。在理論上來講,這是腫瘤治療的一個發展方向,也是當前腫瘤治療學領域中的研究熱點之一。

      不過,郝純毅指出,免疫治療對于某些病種的治療效果比較好,像腎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在很多醫院均有開展。但對于很多腫瘤而言,免疫治療目前還處于研究階段,并沒有取得明顯效果。對于魏則西所患的滑膜肉瘤,使用免疫治療并不是成熟的治療方法。

      國內一些研究者提供的數據顯示,使用DC-CIK療法后,一些病人的遠期生存率有所提升。在一項天津腫瘤醫院發起的研究中,DC-CIK治療使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提高近20個百分點。但直到目前,尚未有直接證據證明,這一療法能在根治癌癥上起到決定性作用。

      據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報道,CIK或DC-CIK療法此前已在美國經歷多年研究,但其相關臨床試驗在美國基本全部宣告失敗,絕大多數基于該方法的治療技術均未得到上市批準。目前,美國已鮮有DC-CIK療法的臨床試驗。

      疑問4 生物免疫療法有多普及?

      昨天,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免疫細胞療法”在國內許多大醫院作為治療腫瘤的手段開展。另外,還有一些醫院用此療法治療肝病、性病等。

      記者在百度上搜索“DC免疫細胞療法”等關鍵字,發現多所醫院在其網頁上,放出“DC細胞生物免疫療法”、“DC-CIK生物細胞免疫療法”、“CIK細胞免疫療法”、“CLS生物細胞免疫療法”等治療手段。

      據媒體報道,清華大學博士何霆接受“知識分子”專訪時曾介紹,DC-CIK治療在我國很多醫院已被應用于多種癌癥不同階段的治療。大概包括肺癌、肝癌、胃癌、腸癌、腎癌、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惡性黑色素瘤、鼻咽瘤、乳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舌癌、甲狀腺癌等。

      新京報記者查閱發現,近年來,免疫細胞療法在國內各省市多家大醫院有使用。2011年9月,有媒體報道天津市腫瘤醫院一項研究結果,晚期肺癌、消化道腫瘤、腎癌患者,輔助生物治療平均生存期可延長1到3倍,治療總體有效率可提高約15%。

      去年,新華網湖北頻道一則報道顯示,武漢同濟醫院成功運用細胞免疫療法治療一例白血病,接受治療的一名復發難治白血病患者,用目前最敏感的分子檢測技術已完全找不到白血病細胞蹤跡。

      疑問5 醫院引進新技術有何流程?

      “魏則西事件”中,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曾稱其技術系由斯坦福大學引入。那么,在國內,醫院引進新技術需經過怎樣的流程?

      有業內人士昨天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醫院對于一些重大新技術的引進,須實行相關審批、備案等程序。其中,臨床試驗研究和效果算是一個“硬指標”;另外,醫院還需遞交包含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材料,供專業機構審核。報告中需具明的一點,便是這項技術在國內外的應用情況。

      記者獲悉,根據原衛生部相關辦法,免疫細胞治療技術曾被認為是“涉及重大倫理問題,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經規范的臨床試驗研究進一步驗證的醫療技術”,不過不在禁止之列。

      關于醫療技術引進的相關規定,記者查詢發現,2009年,根據原衛生部公布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醫療技術被分為三類,原衛生部負責第三類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同年,原衛生部公布《首批允許臨床應用的第三類醫療技術目錄》中,“自體免疫細胞(T細胞、NK細胞)治療技術”被納入其中。負責審定技術臨床應用的衛生行政部門是原衛生部。

      不過,去年7月,根據國務院《關于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決定》,國家衛計委下發通知表示,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

      在通知中,國家衛計委還表示,禁止醫療機構臨床應用安全性、有效性存在重大問題的一些醫療技術,其中“免疫細胞治療技術”不在其列。

      疑問6 生物免疫療法是否接受監管?

      在國內,癌癥免疫細胞療法曾被宣稱為除手術、化療、放療外的第四類治療技術。早在1992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就開始了早期免疫細胞治療。但直到2003年,當時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才發布《人體細胞治療研究和制劑質量控制技術指導原則》,首次將免疫細胞制品列入監管范圍。在2005年后,伴隨著人事地震,食藥監局也不再受理生物療法的審批,直到這一年底,免疫治療的管轄權轉到了衛生部門。

      可在2005年到2009年四年間,衛生部沒對免疫治療出臺任何實際管理辦法。

      按照《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衛計委需在批準這一療法之前組織臨床試驗和倫理審查。在2014年南方周末的報道中,有業內人士曾表示,衛計委從未組織過此類試驗或審查,就將細胞免疫療法歸為允許開展臨床應用的第三類醫療技術。

      對此,科學家們也曾想過拿出合理的解決方案。2009年,曾益新院士聯合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天津腫瘤醫院、北京302醫院和中國科技大學四家單位,從四個環節開展了細胞免疫療法的標準研究和制定。這一研究項目在2013年結題并提交給衛計委,但至今未有下文。

      而到了2015年5月,一紙命令取消了第三類醫療技術的審批工作,這項始終沒有認定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療法,就此徹底游走于灰色地帶。

    相關文章

    復旦大學細胞免疫治療臨床研究中心揭牌

    2月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長金力與浦東新區副區長張娣芳一起,在上海市浦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為復旦大學細胞免疫治療臨床研究中心揭牌。至此,浦東醫院依托復......

    科學家發現細胞毒性T細胞的持續殺傷受線粒體翻譯影響

    細胞毒性T細胞(CTL)是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細胞,能夠識別并摧毀癌細胞和受到病毒感染的細胞。線粒體質量與CTL抗腫瘤活性相關,在CTL尋找、識別和殺傷目標時,線粒體如何參與這一過程尚不清楚。泛素羧基末端......

    關于細胞免疫接種預防呼吸道病毒的思考

    MDPIVaccines|新冠之役——關于細胞免疫接種預防呼吸道病毒的思考2020年已悄然離去,但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隨著各國疫苗的陸續推出,科研人也已對整個呼吸道病毒類別和細胞免疫接種預防有了更進......

    清華大學張明徽談NKT細胞免疫治療

    2月27日,據CCTV2財經頻道報道稱,中國有一位科學家已經研制出一種治療腫瘤的新方法,即從自身的細胞里找到了抗癌的勁敵。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所長張明徽是這一項目的負責人,他們的工作是在人體......

    NKT細胞免疫療法,NKT細胞治療,NKT細胞免疫治療,這是啥?

    NKT細胞免疫療法,NKT細胞治療,NKT細胞免疫治療關于細胞免疫治療,大家現在都有了相關的認知,特別是對癌癥的控制,大家都對這種療法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免疫治療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在免疫治療實施過......

    光熱療法有助細胞免疫療法治療實體腫瘤

    3月30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將光熱療法和細胞免疫療法相結合,可提高實體腫瘤治療的成功率。動物實驗發現,這種聯合療法可以抑制小鼠身上的黑色素瘤生長。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

    Nauter子刊:個月增長87%、375項臨床研究、753種癌癥細胞療法!

    細胞免疫療法是癌癥治療的最新領域,在其中誕生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及CAR-T療法都在癌癥治療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通過采集外周血中的免疫細胞進行分離體外培養,再進行基因工程修飾之后再回輸到體內的過......

    CART細胞免疫療法副作用可被抑制

    CAR-T細胞療法被認為是革命性癌癥療法,而根據英國《自然·醫學》雜志28日在線發表的兩項獨立小鼠研究,歐洲與美國的科學家證明,在加上白介素-1(IL-1)抑制劑后,CAR-T細胞免疫療法將可以更安全......

    Tcm細胞或為腫瘤治療打開一扇窗

    “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攻克癌癥難題提供了新思路、新角度。”前不久,在由北京醫師協會主辦的“Tcm細胞免疫臨床應用分享”學術沙龍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表示,如何攻克癌癥已經成為全世界政府、科學家、民眾......

    安捷倫任命生物制藥公司CEO為新一屆董事會董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安捷倫科技公司宣布JunoTherapeutics公司CEOHansBishop當選為董事會董事。Bishop在2013年成立了JunoTherapeutics公司,公司總部設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