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5-04 09:51 原文鏈接: 淺層地能利用:燃煤替代供暖新實驗

      在中國,每至冬季,供熱面積超過100億平方米。北京等地區的供暖期有4個月左右,而東北地區將近6個月。民眾生活中對熱能的需求主要來源于燃煤,而煤炭直接燃燒,導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我國治理霧霾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任何形式的燃燒和燃燒后的排放。因此,新時期供暖必須滿足新要求:保證室內環境溫度的同時又必須要保護室外環境。

      為了滿足以上要求,從2014年11月開始,北京陸續啟動實施三種電替煤供暖的實驗工程:電能直接轉化熱能;電能轉化機械能搬運空氣能;電能轉化機械能搬運淺層地能為建筑物供暖。

      近日,記者在“地能無燃燒為建筑物智慧供暖技術成果展示會暨媒體發布會”上了解到,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有源)自主研發的單井循環換熱采集系統提取淺層地能,是對電替煤供暖方式的技術支撐。其與太陽能、空氣源熱泵相比具有穩定性,并且既沒有燃燒污染空氣,也不需要城市管網浪費資源,具有很大的適應性和更廣泛的應用范圍。

      淺層地能優勢獨特

      建筑業歷史久遠,供暖總是伴隨著建筑業而存在著。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吳德繩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說,多年以來建筑業的供暖方式變化不大,基本都是采用燃燒取暖。當全球出現了能源危機,燃燒產熱更顯得效率低下,并且嚴重污染環境。

      “其實,為建筑物供暖并不需要太高的溫度,我們的居住環境只需18℃~22℃,就可進行正常的生活、生產活動,所以用高品位能源進行建筑供暖是浪費了能源的品位。”吳德繩說,“我們應該將高品位能源留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使用,不應在建筑物供暖方面使用高品位能源。”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可,能源的科學利用就是應該按照品位來使用能源,用高品位的能源來加熱水到40多度再為建筑物供暖是非常浪費的。

      比較三種不同的供熱方式,電能轉化熱能安裝相對簡單,但戶外電網投資大,戶內運行能耗高。空氣能雖然采集方便,但容易造成城市熱島現象。淺層地能顯示出明顯優勢:不受環境溫度影響,供給熱泵的地能溫度相對穩定,在設計合理、施工質量保證前提下,能有效保證為建筑物供暖的總量,運行成本低。在同樣供暖面積情況下,電源配置總量是電能直接轉化熱能供暖方式的四分之一。

      “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來為建筑物供暖。而淺層地能所處的地能恒溫帶的溫度不受白天黑夜等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其與太陽能、風能相比在能源穩定性供給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尤其是熱泵技術的發展給淺層地能的開發賦予了新的生命。”武強表示,淺層地能是最適宜建筑供暖的能源形式之一。

      “淺層地能溫度一般在5℃~25℃左右,利用相關技術通過熱泵把淺層地能提升成適合我們應用的資源,就是淺層地能無燃燒智慧供暖(冷)的道理。”吳德繩解釋說。

      建筑物供暖的能源革命

      淺層地能的具體定義為深度200米以內、溫度25度以下的可再生的低品位熱能。它區別于國家礦產資源的可以直接利用的高品位的地熱能。

      淺層地能分布廣,在太陽熱和地芯熱的共同作用下,可再生性強,地能采集在設計合理、施工質量保證的前提下,與熱泵技術產品相結合,利用地能熱泵環境系統無燃燒為建筑物智慧供暖,比利用傳統能源給建筑物供暖還有保證,因為它沒有了電能以外的能源運輸問題。

      從有建筑物的歷史以來,都是各種形式的燃燒為建筑物供暖。“今天我國原創的安全、高效、省地、經濟單井循環換熱地能采集技術實現了產業化發展,這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讓傳統燃燒供熱行業升級換代成地能熱冷一體化的新興產業。”武強介紹說。

      該系統工作原理是一份地能,轉化成機械能,搬運相當于三份以上的電能直接轉化的熱能為建筑物供暖,建筑物供暖能耗60%以上是不花錢的可再生能源。同一系統,冬天利用淺層地能為建筑物供暖,是供暖的替代能源;夏天制冷時比空氣冷卻環境溫度低,提高了制冷效率,節約了能源,是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

      據介紹,淺層地能開發利用系統可劃分為三個子系統,第一個是地能的地下采集系統,用來采集地能;第二個是熱泵提升系統,主要起到熱能品位提升作用;第三個是散熱系統,主要解決如何在房間里散熱。目前,我國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子系統技術是相對成熟的。

      在地能采集系統中,過去使用水源井提取地下水中熱量并回灌地下水,但回灌是很困難的,抽灌一旦不平衡,就會造成一系列的地質災害。而以水為介質交換熱量的地源熱泵,由于是通過間壁式換熱,吸收熱量少,所以為建筑物供暖的效率很低,占地面積大。

      武強十分看好恒有源自主研發的單井循環換熱系統:“該系統借鑒了國外水源熱泵和地源熱泵的優點并克服了其缺點,實現同井同層回灌,效率高,占地面積小,是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淺層地能市場容量巨大

      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專注開發利用淺層地能作為建筑物供暖替代能源的科研與推廣,集科研開發—地能采集—系統設計—裝備制造—工程安裝—運維保障—公共服務于一體,為客戶提供地能熱冷一體化無燃燒智慧供暖整體解決方案。

      據恒有源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工孫驥介紹,恒有源的核心技術是單井循環換熱地能采集技術,主要產品包括自采暖系統的地能熱寶、集中供暖的地能熱泵環境系統、城鎮熱力的50~900MW分布式地能冷熱源站。截至目前,在我國推廣應用已由北京輻射至除海南及港澳臺以外的所有地區,實現地能無燃燒為1300多萬平方米建筑物智慧供暖,每年節約41.12萬噸標煤。

      “發展地能熱冷一體化新興產業,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減少燃燒造成的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是我們一直以來奮斗的目標。”孫驥說。

      恒有源集團副總裁賀永平在回答記者提出的“北京市淺層地能利用潛力以及在推廣利用淺層地能過程中所遇到問題”時表示:如果將目前北京全市農村農戶的散煤燃燒和燃煤鍋爐全部改造成利用淺層地能供暖的形式,其市場容量大約是620億元。

      “北京市對淺層地能供暖的鼓勵政策從2006年的每平方米補助50元,到建設部2009年每平方米補助80元,一直到現在按投資的50%給予補助,說明政府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但目前主要問題是這個理念還未被大家所廣泛認識,所以這就需要我們今后更加努力,讓淺層地能無燃燒成為建筑物智慧供暖的新選擇。”賀永平說。

    相關文章

    剛脫短袖就供暖,今年冬天冷不冷?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數據,今年秋季以來(9月1日至11月1日),全國平均氣溫15.0℃,較常年同期偏高1.4℃,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然而,一夜入冬。11月5日北方大部地區的雨雪天氣導致溫度驟......

    清潔能源供暖,不只省下“一塊錢”

    山西靈丘縣,群山環抱。西北風呼嘯著掠過山尖,整個縣城冷得在風中打顫。去年入冬以來,靈丘縣室外氣溫多次突破零下10攝氏度。但在該縣五靈鎮易地扶貧搬遷戶王期兵的家中,暖氣熏得人暖洋洋的,室溫達到20攝氏度......

    東北首個核電供暖項目即將啟動!計劃供暖24.24萬平方米

    位于大連瓦房店市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是東北首座核電站,也是東北最大的電力能源投資項目。近日,隨著6臺機組全面投產,這里成為國內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也是世界第三大核電站,在運總裝機容量達到670萬千......

    核能與公眾的距離拉近,專家:安全不必擔心

    11月15日,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萬平方米項目在山東海陽正式投產,使海陽成為全國首座零碳供暖城市。國家電投“暖核一號”核能品牌亦同步發布。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余兵在北京的投產儀式上表示,......

    全國首座“零碳”供暖城市出爐

    國家電投9日宣布,2021年—2022年供暖季即將到來之際,其“暖核一號”——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萬平方米項目在山東海陽提前6天投運,供暖面積覆蓋海陽全城區,惠及20萬居民。此舉使海......

    國家發改委研究依法對煤炭價格實行干預措施

    中國國家發改委19日發布消息稱,近期煤炭價格快速上漲,連創歷史新高,大幅推高下游行業生產成本,對電力供應和冬季供暖產生不利影響,社會各方面反映強烈。針對上述情況,為做好煤炭市場保供穩價工作,10月19......

    國家能源局:我國有能力保障好能源供應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全球能源需求大幅增加。“我們有能力保障好能源供應。”10月13日,國新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表示,“今冬明春能源供應是能夠得到保障的,我們也能夠統籌兼......

    冷空氣“發威”!北方將入供暖季煤電能否供得上?

    暴雪肆虐冷空氣“發威”煤炭供應趨緊隨著北方地區陸續進入供暖季,煤炭、天然氣冬季保供也進入了關鍵時期。疊加外部煤炭供應減少,供需偏緊格局下,國內煤炭廠商有望迎來機遇。據公開消息,北方多地經歷暴雪、降溫。......

    清潔供暖:給藍天“減負”

    隆冬臘月時節,北京的最低氣溫已經跌破零下十度,但昌平區先鋒家園小區居民石守和的三居室里卻溫暖如春。一進門,就能明顯地感覺到一股暖意,下意識地想把身上的羽絨服脫了,墻上的溫度計顯示,室內氣溫已經達到25......

    多地供暖限產脫離一刀切以污染定企業開關

    隨著供暖季的來臨,新一輪錯峰限產啟幕。記者獲悉,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首個攻堅期,今年秋冬季多地高排放行業錯峰生產方案脫離了以往的一刀切模式,規定更為細化具體,以“污染”定企業“開關”。目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