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5月4日說,他們第一次證明機器人能獨立實施軟組織手術。這項進展意味著機器人手術醫生正走向現實。
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報告說,這種名為“智能組織自動化機器人”的設備配備了機器臂和手術工具,它在豬體內進行腸吻合手術的效果超過外科專家及目前市場上最知名的“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
“研究結果讓我們很驚訝,”負責研究的美國國家兒童健康系統專家彼得·金在電話記者會上說,“我們的目標不是要取代外科醫生,而是要開發一種工具讓手術更加智能,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手術效果。”
手術機器人的概念已問世多年,但目前市場上使用的都是像“達·芬奇”一樣的輔助系統,它們需要依靠外科醫生進行手動控制,其效果會因個人的水平和經驗而異。
全自動化技術此前僅限于削骨等硬組織手術,在軟組織手術中應用則頗具挑戰性,因為軟組織的形狀容易發生變化。為此,“智能組織自動化機器人”配備了智能成像技術,可實時跟蹤軟組織的立體變化,并以醫生設置的熒光標記為導引實施軟組織手術。
當研究人員把這種機器人做的手術分別與外科專家、“達·芬奇”輔助系統做的手術比較后發現,“智能組織自動化機器人”在縫合、重新連接腸段的效果都最好,而且豬都活了下來,沒有出現并發癥。
為防止“智能組織自動化機器人”出錯,研究人員在手術過程中全程監督。金表示,該機器人在手術過程中40%的時間仍需有人進行細微調整,另60%的時間無需任何干預。
“我們就像學走步小孩的父母一樣,很認真地照看著它,”金說,“但最根本的是,我們證明了軟組織手術現在可由機器人全自動化地進行。”
他預計,如果一切順利,這項技術有望在兩年內應用在人類患者身上。
軟組織手術擁有巨大市場。據統計,美國每年有約100萬個病例需要進行此類吻合手術。
以色列的科學家們創造了第一個旨在對抗癌癥的納米機器人抗體,首次人體試驗將很快開始,將確定這些抗體的效果如何。這些特殊抗體的特殊之處在于,它們被編程來決定腫瘤周圍的細胞是"壞"還是&......
近日,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和腦科學與教育創新研究院教授蒯曙光團隊利用虛擬現實結合計算建模方法,巧妙地對人類社會行走行為進行了量化,并進一步設計出基于人類行為特性的算法,顯著提升了機器人的擬人......
人造微納米機器人(又稱微納米馬達)是一種介于微納米尺度的智能動力裝置,能將外部環境能量轉化為自身運動動能,在靶向藥物輸送、精準醫療、生物傳感和環境修復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最大優勢在于可將眾多外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97.shtm科技日報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西蒙弗雷澤大學和喬......
韓國機械與材料研究所宣布,它已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能夠進行所有抓取動作的抓手,其靈感來自象鼻。具體來說,它是模仿大象用鼻尖捏住并撿起小物體,或通過象鼻深深吸入空氣來抓住大物體。這種象鼻抓手,可利用其柔軟......
當今的大多數機器人抓手依靠嵌入式傳感器、復雜的反饋回路或先進的機器學習算法,結合操作員的技能,來抓取易碎或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美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研究人員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設計了一種新型柔軟......
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孫自法)百香果干表面褶皺還能蘊藏秘密?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計算科學》最新發表中國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一篇物理學論文稱,百香果干表面的褶皺模式,或許能幫助啟發......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張夢然)當今的大多數機器人抓手依靠嵌入式傳感器、復雜的反饋回路或先進的機器學習算法,結合操作員的技能,來抓取易碎或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美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研究人......
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機器人研究所軟體機器人實驗室研制的直接利用微波驅動的機器人成功面世,為機器人驅控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據介紹,該機器人不僅可以直接利用微波驅動,并實現了多自由度機器人的末......
就像一個不用看琴鍵就能熟練彈奏的鋼琴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機械工程師設計出了一種新的材料,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行為并發展出它自己的“肌肉記憶”,允許實時適應不斷變化的外力。該材料由一個具有可調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