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5-19 10:11 原文鏈接: 人民日報:科技指標當助推科研求真求新

       科技工作的本質在于求真求新,僅用一些量化指標是很難去全面評價的

      前不久2016年自然指數排行榜發布,中國的12所大學進入全球高校前100位,國家排名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位,表現搶眼。實際上,我國的其他科技指標,比如ESI、SCI、學術著作、ZL數等,近年來也進步神速;特別是新增ZL數,已經連續五年世界第一。成績十分可喜,與此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科技整體實力上升是事實,但是科技指標背后的問題仍需辯證看待。

      首先應該看到,所有的科技指標實際上只是評價研究工作的一種測量方式,不是研究的本質。“異想天開”“無中生有”的創新性研究與擴展性、補充性甚至重復性的一般性科學研究,用科技指標是無法嚴格區分的,評價創新性研究工作的最好方式還是同行評價。有些學科特別是一些非常抽象、非常重要的學科方向,由于做的人很少、單篇文章的引用不可能多,期刊的影響因子也不可能高,而有的學科正好相反。科技工作的本質在于求真求新,僅用一些量化指標是很難去全面評價的。

      其次,科技指標的背后是工作量的大小,人員總數的規模對這些指標的影響非常大。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位,2016年自然指數排行榜進入前100位的中國大學中,絕大部分學校教師隊伍的規模都遠大于進入排名前100位的美國大學的教師規模;在美國,一年授予博士學位人數最多的大學也不過900人,中國大部分“985大學”一年授予博士學位的人數都超過了這個數,有的大學甚至達到美國的兩倍;中國大學從事研究發展活動的人數是美國大學的二至三倍,目前還有一些大學仍然熱衷于擴大教師研究人員規模。因此,很多科技指標即使我們有數量上的一些優勢,甚至在一些所謂高水平的影響力指標中也有所表現,但是我們研究人員在科技創新的整體能力和水平方面還是頗有差距的。

      再者,科技指標的數量大小有時候還可以通過非學術的方式人為做大,與學術的追求背道而馳,甚至會玷污學術的純潔、破壞研究發展的生態。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期刊為了提高刊物的影響因子,不僅要求論文作者多引用本刊物上已經發表的文章,而且要求論文的評審專家在審稿的時候提出相應要求;有一些教授為了提高個人論文的引用情況,甚至讓不同學生之間的論文無相關性地相互引用;有些學校希望通過擴大教師規模提高引用數量;更有甚者,一些學校對論文引用數進行獎勵,導致有些教授專門請其他學校的師生進行論文引用,并給引用的師生回扣。還有在ZL、著作、獎勵等方面,非學術的不良風氣也不少見。用非學術的方式人為做大指標不可能真正推動創新性研究工作,更可怕的是這將嚴重腐蝕和破壞科技工作本身。

      我們還應該看到,現在國際上非常有影響的科技指標排行榜幾乎清一色使用英語評價體系,對各個民族自身文字的科技成果缺少客觀評價,同樣會導致一些評價結果的偏差。總之,辯證看待和科學使用科技指標,使之推動科學研究求真、求新,才是科研評價的應有之義。

    相關文章

    16.1!《極端制造(英文)》期刊JCR影響因子蟬聯學科第一

    北京時間2024年6月20日,科睿唯安發布最新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簡稱JCR?)。《極端制造(英文)》(InternationalJournalofE......

    重磅!2024年影響因子正式發布最大變化是…

    6月20日,2024年影響因子已全面發布!完整名單下載:2024JCR.xlsx今年JCR的最大變化為:把屬于不同數據庫,但屬于同一學科的期刊統一進行排名。影響因子最高神刊:CA-ACANCERJOU......

    重磅!知網發布2023自然科學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來看看哪家最高?

    近日,中國知網正式發布《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23版)(下簡稱《年報》)。年報,是中國知網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成立的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對中國學術期刊進行統計分析和定量評價,形成的......

    被踢19本后,Hindawi還有期刊可以投嗎?

    今年3月,Hindawi被科睿唯安官方一次性剔除了19本,可以說損失慘重。那么對于普通科研碩博來說,Hindawi旗下的其他期刊是否還能投呢?是否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反其道而行之,在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我......

    上海科技期刊影響因子四度蟬聯國內榜首

    據國際權威機構科睿唯安今天(6月28日)下午公布的2023期刊印證報告(JCR),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的《細胞研究》以44.1的得分再度領跑全國。這是上海科技期......

    官宣:2023影響因子發布時間確定!將迎重大調整!

    6月14日,科睿唯安公眾號更新文章,提到:今年的2023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簡稱JCR?)即將于6月底正式發布!科睿唯安作為期刊引征報告JCR的發布機構,......

    棄用影響因子!2022年中科院分區表即將公布

    2022年中科院分區表即將公布。據官方透露,今年的中科院分區表“預計11月底或12月初上線”。(之前幾年基本都在12月末,甚至次年1月)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分區表將會有較大變化。從今年開始,分區表將只發......

    中國農科院院刊JIA最新影響因子創新高

     期刊封面。JIA供圖近日,科睿唯安發布的2021年度期刊引證報告顯示,《農業科學學報(英文版)》(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以下簡稱JIA)2021年......

    替代影響因子,需要誠信且負責任的同行評議

    追求熱門、“操縱”數據、惡性競爭......近年來,在科學評價中,影響因子的誤用給科學界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為扭轉這一不良局面,中科院決定棄用“三年平均影響因子”,改用“期刊超越指數”;《自然》雜志也......

    IF最高漲幅900%這些國產期刊正在破浪前行

    何時我們的論文能發在國內的好期刊上?有數據表明,2016年,中國學者在全球SCI期刊發文32.24萬余篇,而在中國SCI期刊發文僅有2.24萬余篇,不到前者的1/10。今年,中國的SCI期刊累計達到2......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