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對韓春雨科研突破的關注,字里行間難掩對中國科技和教育發展的急切期待,也許正因為急切,隨之而來的公共討論中,有品質的專業意見并不多見。
眼下見諸媒體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韓春雨科研成就的非專業評判和過度解讀,如由此斷定中國“本土派”科學家群體的研究水平得到了證明等,而此類對科技和教育現狀的總體判斷,恐怕尚需長期反復驗證方可論定。二是從“河北科技大學、一個副教授、連續10年沒有發過文章了”等符號化的字眼入手,對科技和教育管理體制方面的某些弊端痛加針砭,如強調10年不發論文,意在批評科研管理的機械化思維;強調韓春雨團隊經費不寬裕,意在批評科研經費分配不公正不科學;強調韓春雨“無名校身份、無名氣、無職位”的“三無”身份,更是為了挖掘科技和教育評價系統存在的深層問題。這些都有必要,但毫無疑問,此類討論雖然指出了一些現實問題,但這些問題并非韓春雨這一個案帶給我們的獨特啟示,無非是借助于這一熱點新聞,又一次重復了存在已久的老話題。可以見得,已有的圍繞韓春雨的媒體意見,呈現的是一般性的媒體視角,表達的是一般性的輿論關切,真正有專業價值的意見,還沒有在公共討論中釋放出來。
關于韓春雨,我們期待的是能為科技和教育發展進步提供智慧的討論,是有助于改進管理和改良體制的專業意見,只有泛泛的公共性,沒有扎實的專業性,一個有內在能量的討論議題,就有可能被演繹成碎片化、娛樂化的言論泡沫。這樣的公共討論,除了流露出社會文化中進取精神疲弱的一面,除了折射出媒體建構能力的某種缺失,真的是別無旨趣。
我們期待的專業意見,不能沒有學術共同體的聲音。韓春雨的教育背景、科研條件、工作心態,甚至他的生活態度、個人愛好等,與他的科研突破之間究竟有何關聯,他的科研突破,必然和偶然因素何在,哪些可以借鑒,哪些還說不清楚,也許只有專業相同相近的學術中人,尤其是同齡的學術中人方能體悟到個中三昧,并從中受到啟發。哪怕是針對某些體制性的弊端,更具建設性的意見,恐怕也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更有發言權。如果這些意見能在公共空間充分交流,或許能為我們增添更多的科學雄心。但這種來自學術共同體內的聲音微乎其微,一位在微博中對韓春雨的科研突破透露了異見的科學家,不但沒有引發必要的專業討論,反而被網友們群起斥為“嫉妒”,這倒是讓人看到了輿論生態不健康的一面。
對韓春雨現象,具有科技和教育管理經驗的專業意見同樣值得期待。因為韓春雨,還有此前更引人關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他們的教育和職業經歷,對于如何提高科技和教育治理能力、治理水平來說,都是難得的研究標本,值得認真審視。從這兩位科學家身上揭示出科技教育發展和人才成長的內在邏輯,確切描述出成功個體為我們提供的寶貴智慧,從而找到改良土壤的更多更好配方,方能催生更多的屠呦呦、韓春雨。
鑒于我們和發達國家在科技、教育等領域還有不小的落差,少數杰出科學家的突破,讓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突破本身,他們創造的經驗和留下的啟示,或許更為重要。回想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后,公共討論更多地被扭曲為沒有邊界的其他議題,對于屠呦呦給科技和教育提出了什么問題,帶來哪些思考,在公共討論中并未充分呈現,實在是令人惋惜,因為屠呦呦貢獻的,絕不僅僅只是一個獎。這固然受限于媒體對公共討論的引領能力,但科技和教育界作為職業共同體,也并未展示出足夠的思考和論辯意愿,則是更為遺憾的事。在“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年代,但愿對韓春雨科研突破的關注,能形成更有含金量的公共討論,并從中積淀出更多推動科技和教育進步的內在活力。
近日,韓春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了一篇關于基因編輯的新論文:BackgroundfreetrackingofsingleRNAinlivingcellsusingcatalyticallyi......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首頁發布了題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結果”)的新聞。點開鏈接,這正是學術界期盼已久的對韓春雨團隊的調查結果。結果中稱“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韓春雨論文調查是中國學術生態發展的重要事件,它對我國科研誠信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圖片源自網絡如果說同行們最初關注的是韓春雨論文中提及的技術是否有效、實驗是否可重復,那么此后更多的質詢在于韓春雨團隊及其所......
劃重點: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未發現主觀造假情況,撤回榮譽稱號及相關科研經費和獎勵。9月1日,韓春雨通過校方對處理結果表態: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告訴新華社記者:“此次撤稿展現并......
論文中有多少發現和結論符合客觀規律,需要重復研究來證實。在沒有驗證之前,一切都只是有此一說和假說,不宜急著獎勵,當成真理來膜拜。在國內外學者幾番公開質疑其可重復性一年后,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關于基......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告訴......
自然期刊發表韓春雨撤稿聲明后,今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掛出韓春雨團隊聲明,其中提到,韓春雨團隊同意按學校安排選擇一家第三方實驗室,在同行專家支持下開展實驗,驗證NgAgo-gDNA基因編輯的有效性,并將......
持續了近一年的韓春雨事件,今天終于有了一個回應:《自然-生物技術》北京時間8月3日發表了韓春雨等論文作者的主動撤稿聲明,并刊發了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社論。雜志社措辭極為謹慎:“我們內部的圖像完......
8月3日,韓春雨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那篇著名論文正式撤稿,但是圍繞這件事情的議論和反思,顯然還會繼續下去。人們很容易由此聯想到此前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的學術造假事件。但這兩起事件的最大不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