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5-30 17:46 原文鏈接: 中國科大教授杜江峰:“嗅覺”引領創新

       杜江峰的學術“嗅覺”一直很靈敏,這次他又“聞”對了方向。

      2015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杜江峰團隊在《科學》發文:利用鉆石中的氮—空位點缺陷作為量子探針(簡稱“鉆石探針”),選取了細胞分裂中的一種重要蛋白為探測對象,將量子技術應用于單個蛋白分子研究,在室溫大氣條件下獲得了世界上首張單蛋白質分子的磁共振譜。《科學》雜志《展望》欄目評價稱,“此工作是通往活體細胞中單蛋白質分子實時成像的里程碑”。

      “量子精密測量的應用很可能比量子計算來得更早。”杜江峰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一個前景可期的未來近在咫尺。

      一路走來,憑借著準確的“嗅覺”,杜江峰的科研之路沒走什么“彎路”,他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創新的時代,碰上了適合自己的創新土壤。

      從跟隨到引領

      杜江峰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已經度過了31年:16歲保送少年班,28歲進軍量子計算,46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不過這31年中,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驗室度過的。

      “上世紀90年代末,量子計算在國際上已經成為熱點,國內剛開始有人進行實驗研究,正好我有計算機的背景,這是以我的知識背景能選擇的比較好的方向。”杜江峰這樣描述自己的第一次“嗅覺”。

      2002年,杜江峰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用實驗實現量子博弈,論文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這也是國內量子計算實驗研究首次在該雜志發表。

      2009年,杜江峰團隊又首次在真實固態體系中實現了最優動力學去耦,極大地提高了量子相干保存時間,成果發表于《自然》。《自然》評述文章指出,該研究成果“重要性在于極大提升了現實物理體系的性能,從而朝實現量子計算邁出重要的一步。”當年,該成果入選了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回顧這些成績,杜江峰認為,是從實驗角度很好地跟蹤了國際前沿。2009年之后,他開始嘗試將研究深入到光探測磁共振領域,購買的譜儀已經不能滿足實驗需求。此時他認識到,要從跟蹤前沿研究轉化為引領前沿研究,首先要自主研制儀器。

      于是,杜江峰在實驗室開始嘗試自己設計、研制新的科學譜儀,以滿足在單分子層面上的科學研究。杜江峰的第二次“嗅覺”不久又帶來了新的成果——量子探針。

      “這種以鉆石為‘探針’的磁共振方法可以把以前看不見的東西變得‘看得見’,在化學、材料、生命等很多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杜江峰解釋說。

      “我每次選題選得都不錯。科研一方面是能力,一方面是‘嗅覺’,能捕捉到科學前沿方向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杜江峰告訴記者。

      談到未來,他說:“希望能多做出一些原創性創新成果,有朝一日在這個領域能夠引領世界前沿研究。”

      享受科研的過程

      靈敏的“嗅覺”、對研究方向的準確把握使得杜江峰團隊獨具吸引力。

      “鉆石探針”成果第一作者、團隊成員石發展從大學三年級就跟隨杜江峰從事光探測磁共振工作。他說:“剛進入實驗室時有過一段迷茫期,幸好杜老師幫我找準了方向。杜老師眼光獨到,能帶領團隊做最有價值的研究。”

      杜江峰研究團隊的人員都很年輕,除他自己以外,其他科研骨干都在40歲以下,大多數是80后。

      “我們這個團隊真是蠻拼的,全年沒有休假日,幾乎每天都有人工作到凌晨,但從來沒有打卡制度,大家都是自愿投入時間和精力,我想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科研的快樂吧。”杜江峰說。

      據石發展透露,杜江峰本人通常是第一個到實驗室、最后一個離開的。

      享受科研的過程,是杜江峰希望傳遞給每個團隊成員的理念。

      “‘鉆石探針’這個成果收到《科學》編輯修改意見時正值春節,杜老師和我幾乎天天泡在這件事上,絲毫不覺得苦累。”石發展說,“杜老師時常告誡我們不要‘混文章’,而要做真正有價值的研究,這個過程是充實而快樂的。”

      事實上,科研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挫折和失敗。

      “現在我對‘失敗是成功之母’理解比較深刻了,但我不稱之為失敗,而叫挫折。”杜江峰告訴記者:“好的工作和成果往往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就是挫折堆出來的。只要‘嗅’準了方向,遇到挫折應該高興,這是做科研的常態,跨過了‘門檻’就能進步。”目前,杜江峰團隊已分別在《自然》《科學》《自然》子刊、《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了2篇、3篇、7篇、27篇論文,在其他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SCI他引2500余次。

      “遇到困難時肯定有過郁悶和沮喪,但還好,杜老師帶著我們把一個個問題都攻下來了。”石發展回憶說。

      學術優先的土壤

      “鉆石探針”屬于跨學科研究。“如果能將生命科學的探索推進到單分子水平,就有可能對探明疾病起源有所幫助。”杜江峰談起這項工作的緣起。

      在跨學科研究的過程中,團隊遭遇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最終歷時3年,同從事蛋白質研究的科學家展開了交叉學科的合作,共同完成。

      “多學科是大學得天獨厚的科研優勢,而且中國科大一直以來都有學術優先的文化和傳統,學術交流的平臺比較好。”杜江峰認為,這種環境和土壤很重要。

      他回憶,自己能選擇量子計算方向,也同在科大學習時打下的基礎有關。“中國科大的基礎課比較足,選修課很自由,我選修了計算機方面課程,學了很多東西。而且不管你是老師還是學生,只要目標是求學求知,大家都樂意幫忙。”

      在這樣的學習條件下,杜江峰從本科的物理專業慢慢轉變為碩士時期的偏電子學方向。

      1998年,杜江峰正式開始量子計算方面的研究。當時,他只是物理系一名普通講師,沒有儀器,也沒有經費。

      “大約10年時間我都是借生物系的設備。”談起這段往事,杜江峰記憶猶新:“當時施蘊渝院士有一臺很昂貴的設備,是她很不容易爭取來的,自己也當寶貝似的,但也沒有反對我這個外學院的人來借用,而且鼓勵我好好用,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找他們,都會耐心地講解。”

      第一個實驗成功后,杜江峰向學校借了一部分經費繼續下一步研究,終于陸續申請到一些項目解了燃眉之急。可以說,正是用借來的設備和經費,杜江峰一步步走上正軌。

      “中國科大提供了很好的創新土壤。”杜江峰直言:“創新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光靠科研人員的創新精神不夠,光靠別人搭建的平臺也不夠,需要將兩者合二為一。”

    相關文章

    浙江大學校長杜江峰出任教育部副部長

    據人社部網站消息,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任命杜江峰為教育部副部長;任命齊家濱為國家公務員局局長;任命孫友宏為東南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免去何光彩的教育部副部長職務;免去徐啟方的國家公務員局局長職務;......

    浙大校長杜江峰寄語新生:全心投入到有使命的學習和創新中

    “創新將貫穿你們的一生,施展才華的舞臺無比廣闊。”8月23日晚,浙江大學2024級本科新生專題報告會在紫金港校區體育館舉行。校長杜江峰院士為大家作了題為《面向創新前沿,努力成為引領時代的卓越青年》的專......

    浙大校長杜江峰:全心投入到學習和創新中

    “創新將貫穿你們的一生,施展才華的舞臺無比廣闊。”8月23日晚,浙江大學2024級本科新生專題報告會在紫金港校區體育館舉行。校長杜江峰院士為大家作了題為《面向創新前沿,努力成為引領時代的卓越青年》的專......

    大一學生:想聽聽您的建議?浙大校長:明天見!

    和校長面對面交流未來規劃是什么體驗?關于人生選擇,校長會給我們什么建議?近日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的課后2023級的4位本科同學抱著嘗試的心態主動向浙江大學校長杜江峰咨詢物理領域科研工作的相關情況“明天上午......

    浙江大學換帥!曾在中科大求學工作37年

    綜合《浙江大學官微》消息: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杜江峰院士,已接任浙江大學校長。2022年12月28日15點,浙江大學在其紫金港校區劇場召開全校教師干部大會。會議宣布了新校長任命。據悉,中央......

    杜江峰任浙江大學校長

    日前,中央批準:杜江峰同志任浙江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12月28日,浙江大學召開教師干部視頻會議。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編辦主任李小新同志到會宣布中央決定并講話,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

    黃超蘭、鄭敏合作揭示新冠康復患者血清蛋白分子圖譜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截止到2021年6月初,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多達1.72億,死亡人數超過370萬。新冠爆發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流行病學和......

    杜江峰:科學儀器要從“0”到“萬”

    過去百年來,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所涉及的開創性工作和重大發現中近70%借助儀器完成,物理和化學領域的發展更是離不開科學儀器的支撐。正是意識到儀器在促進科技進步,推動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重要意義,十多年來,......

    中國科大在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杜江峰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建立了在量子系統中實現基于非厄米哈密頓量的量子調控普適理論,并通過對金剛石量子比特的高精度量子操控,首次在單自旋體系中......

    中國科大等首次實現廣義索利斯泵的實驗觀測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杜江峰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龔江濱理論研究組合作,利用金剛石中的單自旋量子模擬器,首次實現了廣義索利斯泵的實驗觀測。相關研究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