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干細胞(CSC)能夠通過自我更新和分化,啟動并維持癌癥的發生和發展。人們已經在越來越多的腫瘤中分離和鑒定到了癌癥干細胞,比如結腸癌、肝癌、乳腺癌和胰腺癌。
肝癌是一種預后很差的常見惡性腫瘤。我國是肝癌高發國家,每年約有11萬人死于這種疾病。肝細胞癌(HCC)是原發性肝癌的主要類型,也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人們普遍認為肝癌干細胞對HCC的異質性和復發率有很大貢獻,但還不了解它們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鑒定了一種支持肝癌干細胞自我更新的lncRNA(lnc-β-Catm)。這項重要研究成果于五月三十日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志上,文章通訊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范祖森(Zusen Fan)研究員。
長非編碼RNA(lncRNA)是一些長度超過二百個核苷酸的RNA分子,來自于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域。雖然lncRNA沒有編碼任何蛋白質,但它們在不同組織和發育階段特異性表達。研究者們普遍認為ln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但對它們的具體功能還知之甚少。
研究人員通過轉錄組芯片分析發現,lnc-β-Catm在人類HCC和肝癌干細胞中高水平表達。小鼠肝臟腫瘤的發展 和肝癌干細胞的自我更新需要這種lncRNA。進一步研究顯示,lnc-β-Catm能將β-catenin與甲基轉移酶EZH2關聯起來,促進β -catenin甲基化。甲基化會抑制β-catenin泛素化,提高其穩定性,進而使Wnt–β-catenin信號通路激活。
去年四月,范祖森研究員和陳潤生院士領導團隊解析了另一個在肝癌干細胞中高水平表達的lncRNA。他們在Cell Stem Cell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lncTCF7通過激活Wnt信號促進人類肝癌干細胞的自我更新。
德克薩斯大學MD Anderson癌癥中心的研究顯示,lncRNA在癌癥代謝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分子通過影響癌細胞的糖酵解推動癌癥發展。相關論文發表在Cell旗下的Cell Reports雜志上。
斯坦福大學Howard Y. Chang教授前不久在Cancer Cell雜志上全面介紹了癌癥通路中的lncRNA。這篇文章概述了在癌癥中鑒定lncRNA生物指標的現狀,探討了lncRNA在癌癥病理中的一些已知 作用。文章指出,lncRNA的轉錄調控與細胞惡變有關,lncRNA還通過與其它大分子互作驅動重要的癌癥表型。這些引人注目的分子有望成為對抗癌癥的 新靶標。
作者簡介:
范祖森 博士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創新課題組組長
1998年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博士學位,之后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于2003年晉升為哈佛 大學醫學院講師。2004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回國工作,2005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 程”國家級人才。2008年院“百人計劃”終期考核優秀。2010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范祖森課題組從事免疫細胞發育分化、腫瘤干細胞、腫瘤靶 標發現與腫瘤個體化治療等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免疫細胞譜系建立的信號轉導、抗腫瘤免疫機制、腫瘤干細胞鑒定及干預機制、腫瘤新靶標的鑒定與腫瘤靶 向藥物研發等,課題組經過多年的研究積累業已形成優秀的研究平臺和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圍,在腫瘤免疫與腫瘤治療領域培養出一支優秀的科研團隊。以第一及通訊 作者在Cell、Cell Stem Cell、Nature Immunology、EMBO J、Curr Opin Immunol、Blood、Cell Death Differ、Stem Cells、MCB、J Immunol、 JBC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
常規的動物實驗,除了皮膚或者骨的缺損修復,癌癥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種。目前,癌癥仍然威脅人類的一大疾病,因此需要動物實驗來深入了解如何有效進一步治療癌癥。通常,動物模型一般是研究者利用化學致癌劑或者致癌病......
海軍軍醫大學胡適、雷長海課題組采用合成生物學細胞重編程方法,建立了能夠識別多樣性未知抗原的合成免疫細胞組庫。該組庫由多克隆免疫細胞組成,攜帶有大容量嵌合抗原受體信息,可以識別超過106種抗原。作為一種......
近三十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們對癌癥的發病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不斷開發出針對特定癌癥有前景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然而,由于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一樣,導致大多數靶向治療只對一小部分患者有......
“我們老百姓常常會有這樣的口頭禪,比如說吃了靈芝和蟲草就能提高免疫力,提高了免疫力,就不會長腫瘤,或者腫瘤不會再復發,其實這個觀點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免疫力’是非常寬泛的概念。”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
日前,上海市抗癌協會攜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2022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涵蓋20種常見癌癥和遺傳性腫瘤的預防篩查推薦,并首次增加“居民降低癌癥風險的七大建議”。據世界癌癥研究中心......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應用于活體腫瘤診斷分析的納米成像探針在過去幾年呈爆炸性增長,主要可分為兩大類:“alwayson”探針和可激活探針。由于“alwayson”探針的信號在活體內始終存在,因此具有較高......
手術治療(外科治療)是癌癥常見和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癌癥部位的精準成像能夠保障腫瘤組織的完全切除和健康組織的不必要切除,不僅是癌癥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腫瘤手術治療的“導航”。然而,如何實現腫瘤病......
近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馬立新團隊在細菌腫瘤治療領域再獲突破,相關成果以《細菌誘導腫瘤血栓并表達溶細胞素增強腫瘤治療》為題,近日發表于AdvancedSc......
“腫瘤會導致患者全身性的營養消耗,進而導致營養不良。同時,腫瘤還會引發機體系統性炎癥,導致患者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功能低下等一系列改變,影響抗腫瘤治療整體效果。”近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腫瘤中心教授崔久嵬......
近日,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與國內醫藥科技企業“聯影醫療”聯合研發的臨床創新“黑科技”——uCT-ART在線自適應放療技術在肺癌放療領域率先落地。該技術不僅實現了動態定位,為直擊癌癥裝上了“衛星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