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與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在生物學方面有了極大的突破,并將其科技技術運用于生活當中并逐漸提升對自我的關注。甚至連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體檢,都能夠細致到基因的角度,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基因測序這種方式來了解自己的身體是怎樣的狀況。
你考慮過檢測自己的基因嗎?
現在在美國隨便就可以找到一家為你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基因檢測機構,之后他們會直接將結果通過郵件發送給你,以便更方便快捷的查看。
只是,人們究竟能從基因測序中了解到多少?
哥倫比亞大學臨床精神病學教授Robert Klitzman,著名的生命倫理學家和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暢銷書《Am I My Genes?》的作者。以下七點是他對基因檢測的看法:
基因測序并不能預測未來
沒有資料表明個人基因檢測結果可以作為判斷你將來是否會患某種疾病的依據。
那我們又能從基因檢測結果中得到什么信息呢?實際上,我們并不能知道些什么。
”絕大多數人的個性化基因測試結果根本沒有預測價值。“Klitzman說。大多數疾病特征十分復雜,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可行方法去識別所有致病基 因。只有一些與基因密切相關、擁有具體可確認的基因突變癥狀的疾病,如Tay-Sachs(家族性黑矇癡呆癥)或者是Huntington's(遺傳性舞 蹈病),可以通過測試得知。
有些疾病只與一兩個特定基因有關
一些疾病是直接由特定的基因突變造成的。
家族性黑蒙癡呆癥是一種因為一個錯誤排列而對神經系統造成傷害的疾病,具體來說就是因為一個變異的基因產生特殊的蛋白質而阻礙了它正常發揮作用。
從遺傳基因學來講,人因為遺傳而含有一個缺陷基因基本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其他健康基因可以替代缺陷基因來完成工作,但是這種致病基因很可能遺傳給他們的后代,提高他們的患病率。
但有些疾病,如亨廷頓氏舞蹈癥,是體內只要含有這種致病基因就會發病。
基因突變并不代表一定會患病
2013年,安吉麗娜·朱莉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關于她決定切除乳房的文章,原因是她發現自己體內攜帶乳腺癌致病基因,且有乳腺癌家族史,這大大提高了她患乳腺癌的風險。在美國約10%乳腺癌患者是同她一樣伴有遺傳基因突變。
換句話說,有突變并不意味著你會得乳腺癌,但這會增加患病幾率——特別是有家族病史情況下。沒有突變并不意味著你沒有風險。“基因突變的人不一定患病,而患病的人不一定由于基因突變。”Klitzman說。
疾病的產生不是簡單由幾個基因決定的
“不能狹隘的認為人的特征大多只由一兩個基因決定,特別是像智力或抑郁癥這種。”Klitzman說。(2014年他在與別人合著的關于遺傳學研究的雜志中得出過類似結論。)
Kiltzman說:“智力受到上百種不同的基因影響。你只測試了其中一部分就進行分析預測,這并不能反映出遺傳學和大腦思想的復雜性。”
分析結果應考慮生活環境和行為習慣的影響
遺傳學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是否患病,但生存環境與生活行為習慣也有著重要影響,從吃什么、住哪里,到鍛煉頻率都或多或少的決定了我們的患病幾率。
“研究表明,約50%的抑郁癥的發生是與基因有關,另外50%是由環境引起。如果只專注于探究遺傳因素,就會忽略其他因素帶來的影響。”Klitzman說。
例如,吸煙會大大增加人們患肺癌和心臟病的風險,而健康的飲食可以幫助降低人們患胃癌和肥胖癥的幾率。
改善健康的方式有很多,堅持運動或許比基因檢測更有效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基因,但是降低患病幾率的方法卻有很多,例如定期鍛煉、遠離煙草、提高飲食質量等。
關于遺傳學我們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Kilzman表示:“直到幾年前我們都還認為98%的基因組是無用的DNA,可事實上這是個完全錯誤的想法。”
基因測序不是全能的
當今絕大多數的個人基因檢測方法是通過單核苷酸多態性來檢測某些性狀遺傳變異。這是最常見的遺傳變異,但也只是我們人體內DNA的很小一部分。
由于評估個人基因檢測并不能作為確定會患病的依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倡議EGAPP(2004年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支持推出的系統)將重心發展放在那些可以通過基因檢測評估的性狀特征上。作為項目的一部分,工作小組發布了一份《部分疾病基因檢測建議書》。
那么基因測序于判斷疾病的必要性的結論到底是什么呢?他們表示由于目前無法輕易斷言,因此不明確進行支持或是反對。
不過仍然有人建議通過基因檢測檢查部分疾病,例如直腸癌。
雙方的戰略合作關系將為制藥行業提供診斷開發與商業化能力的獨特組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2023年3月2日,全球基因測序和芯片技術的領導者因美納(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LMN)與基因檢測和精準醫療領導......
記者2月15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神經內科、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醫院)教授唐北沙科研團隊于2月10日在《npj-帕金森病》(npjParkinson'sDisease)上......
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OxfordNanopore”)推出PromethION2(“P2”)Solo測序儀,這是全球可及性最高的高通量測序設備,有可能大大提高針對人類......
11月28日,真邁生物主題為“極簡靈活極速交付”的測序系統新品線上發布會成功舉辦,正式發布了真邁生物第三款自主研發的基因測序系統FASTASeq300。FASTASeq300是一款主打靶向測序、全基因......
為進一步指導基因測序儀等體外診斷產品臨床評價,規范審評工作,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組織制定了《基因測序儀臨床評價注冊審查指導原則》《來源于人的生物樣本庫樣本用于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試驗的指導原則》《微衛星不穩......
2022年10月11日,全球基因測序和芯片技術的領導者因美納(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LMN)宣布與以科學為驅動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達成戰略研究合作,將結合雙方在基于人工智......
近日,福建省龍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福建省龍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通量二代基因測序儀及配套儀器貨物類采購項目》,預計花費近275萬元采購通量二代基因測序儀及配套儀器。詳細信息如下:一、項目名稱:福......
基因測序有多準確,現在有了計量標準。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和復旦大學歷時六年半,成功研制中華家系1號(同卵雙胞胎家庭)人源B淋巴細胞系全基因組DNA序列和全轉錄組RNA標準物質,......
本報北京8月26日電(記者陳海波)基因測序有多準確,現在有了計量標準。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和復旦大學歷時六年半,成功研制中華家系1號(同卵雙胞胎家庭)人源B淋巴細胞系全基因組D......
2022年8月,專注于國產基因測序儀研發的賽納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納生物)宣布完成超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二期(國調基金)領投,無錫國聯國康健康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