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召集的一個委員會日前警告稱,科學家尚未做好將一種可使特定基因在種群中快速傳播的技術在野外施用的準備。換句話說,對“基因驅動”物種還需開展更多實驗室研究及高度可控的田地試驗,現在把這類物種如轉基因蚊子釋放野外用以應對寨卡疫情等挑戰為時尚早。
科學家對基因驅動的研究已經持續了半個多世紀,長期以來,它都被假設為根除一些蚊媒傳染病(例如瘧疾)的有效途徑。然而這一領域的發展一直受到技術上的牽制,直到最近出現的復雜但卻易于使用的基因工程工具,這一切才有所改觀。
基因驅動是指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遺傳給下一代的一種自然現象。在過去的兩年中,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流行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極大地促進了基因驅動。在酵母、果蠅和兩種蚊子中,基因驅動能夠使一種特定基因在種群中以指數級的速度傳播,遠遠快于普通的基因傳播速度。
基因驅動也因此成為目前生物學界的新興熱門研究領域,并促使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成立一個專家委員會對這種技術的利弊進行調研。在6月8日發布的這份報告中,該委員會指出,此類基因驅動所引發的復雜的生態危險至今尚沒有得到很好的闡釋。
該委員會聯合主席、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范德堡大學醫學院科研誠信教育家Elizabeth Heitman表示:“現在時機尚未成熟,并且我們也沒有對任何一種釋放到野外的物種做好準備。”他說:“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盡管如此,Heitman和該委員會的其他成員認為,基因驅動的可能性——例如對抗蟲媒疾病——是如此的引人注目,必定會帶來額外的實驗室與野外研究。
然而Heitman指出,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在基因驅動上的疾速發展,它已經超過了科學家對其生態后果的認知水平。即便是來自實驗室的一次很小的、事故性的釋放都有可能造成全球傳播。該委員會在題為《基因驅動出現在地平線上》的報告中寫道:“在被釋放到環境中后,一次基因驅動并不懂得什么是國境、邊界。”
該委員會在報告中說,現在還沒有“足夠證據”支持可以把基因驅動物種釋放到野外。從不利的方面看,基因驅動技術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對非目標物種造成破壞或制造出新的適應力強的入侵物種。
但報告同時強調,基因驅動對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可能益處是“明顯的”,因此應采取階段式測試方式對這種技術逐步展開研究,首先在實驗室中證明其安全性,然后再開展高度可控的田地試驗。
報告列出基因驅動的潛在益處包括:在公共衛生方面,可利用這種技術制造遏制登革熱、瘧疾和寨卡病毒傳播的轉基因蚊子;在農業方面,可通過它控制或修改那些破壞作物或攜帶作物疾病的物種;此外,這種技術還可幫助解決一些環保相關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該委員會認為,應協調各國監管基因驅動項目,并在實驗室中開放共享最佳方法。該委員會還詳細說明了應該用多個階段的測試評估一次基因驅動的影響,并強調在決策的制定過程中需要涉及研究人員的所屬機構、監管機構,甚至公眾。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研究科學政策的Todd Kuiken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整體策略。但他強調,該委員會錯過了一個制定進行基因驅動野外試驗所需的基礎設施和安全措施的機會。“他們沒有指出如何實現這一切以及錢從哪里來。”
在開發出基因驅動技術之前,科學家已經嘗試利用基因工程技術來控制蚊蟲。比如,英國牛津昆蟲技術公司在巴西投放的代號為OX513A的轉基因雄性蚊子,可導致與其交配雌蚊產下的幼蟲早亡,從而達到減少攜帶登革熱和寨卡病毒伊蚊數量的目的。但這種技術使用的基因只能傳一代,高度可控,因而不能被稱為基因驅動技術,基因驅動技術使用的基因可多代遺傳。
“眼相關疾病嚴重影響著國民健康和生活質量,如何整合并優化現有醫療資源,提升眼科領域整體醫療水平,使優質醫療服務覆蓋更廣大的患者群體,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前不久,在“一帶一路”國家眼科專家研討會(第......
2月17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周嘉偉研究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spg4high小膠質細胞參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過程中的小膠質......
哈佛法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分析得出結論,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進口國,由于旨在應對這些威脅的政府機構之間存在差距,因此沒有為未來動物傳播或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播做好準備。作者呼吁采用“同一個健康”的方......
開放獲取出版的國際專業學術期刊《BMC醫學》(BMCMedicine)2月14日發表一篇健康研究論文顯示,游離糖(即添加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和果汁中的糖分)攝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越高。這項研究......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企業信息(專用設備)2023年2月至3月采購意......
據發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上的一項新研究,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NIC)的一個研究小組與美國研究機構合作,已經證明編碼蛋白p53基因的獲得性突變,將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展......
福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2年新址儀器設備采購項目(子項四)貨物類采購項目項目編號:[350100]ZK[GK]2022018發布時間:2022-12-1214:29福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2年......
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藥物雷帕霉素僅會延長雌性果蠅的壽命,卻并不會延長雄性果蠅的壽命;此外,雷帕霉素僅能減緩雌性果蠅腸道中年齡相關的病理學改變的發生。藥物對女性和男性的影響或許......
原創轉網轉化醫學網收錄于合集#行業動態499個飲食可能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組成,并對宿主的生理、新陳代謝和免疫力產生負面影響。膳食纖維是復雜的聚合碳水化合物,不能被人類基因組編碼的酶代謝,通過厭氧發酵被腸......
日前,國家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三部門聯合發布了《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重大傳染病防控經費預算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此次提前下達的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