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最新發布的《2016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今年突出重點整治的問題包括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等的注冊管理,繼續加強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嬰幼兒輔助食品、乳制品等重點產品的監管。同時,“對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開展全面檢查。”
工信部、發改委等制定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發布已兩年。2014年6月發布的方案指出,到2015年底,我國力爭形成10家左右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企業的集中度達到65%;到2018年底,形成3-5家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企業的集中度超過80%。
食品安全監管逐年趨嚴
部分乳企已運行質量追溯
近日,在工信部牽頭召開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座談會”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處長張軍表示,此前工信部制定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截至目前,第二階段基本完成。“目前,國內品牌前10家企業行業集中度已經超過了65%”。此外,張軍還指出,上述《方案》中提到的第三階段目標應該也能如期完成。
根據座談會上披露的消息顯示:工信部兩年前試運行嬰兒乳粉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伊利、蒙牛-雅士利、三元、完達山、明一和輝山乳業等6家嬰幼兒配方乳粉試點企業已成功運行。
事實上,2013年工信部編制的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重組方案就已出爐,該方案規劃,針對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兼并重組將分為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2013年8月至12月,要求各地的工信部門對當地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制造企業進行調查摸底,特別是黑龍江、陜西、內蒙古等重點區域要編制兼并重組的具體方案,交當地政府批準,并在工信部備案;第二階段從2014年到2015年,奶粉企業要100%完成GMP達標改造并通過認證,前10家國內品牌企業行業集中度提高到65%,企業總數減少40家左右,地區工信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對兼并重組工作落實及階段目標完成情況做中期評估;第三階段為2016年到2018年,要培育形成3-5家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前10家國內品牌企業行業集中度超過80%,企業總數再減少30家左右,最終配方奶粉企業整合到50家左右。
在《方案》宣布后,國內奶粉行業先后出現蒙牛收購雅士利、圣元收購育嬰博士、合生元收購長沙營可營養品有限公司、飛鶴收購艾倍特乳業及關山乳業、貝因美收購敦化美麗健乳業、伊利收購貴陽三聯乳業等多起行業并購整合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被收購的企業中,其中一部分在整合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現了各種問題,如業績下滑、屢上食藥監“黑榜”,其中,最近的一次為貝因美所收購的敦化美麗健乳業近日被食藥監通報,其生產的金貴族幼兒配方奶粉中錳的檢出值為1.11μg/100kJ,比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要求低0.25μg/100kJ。
國企布局海外奶源
乳企市場或將迎來重新洗牌
先后“出手”收購艾倍特乳業及關山乳業的飛鶴集團相關負責人指出,兼并重組后的融合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管理課題。“對于收購方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嘗試。”
對于工信部推行的該方案,業界也是觀點不一。就中國乳粉生產企業而言,小企業是問題點,行業兼并重組后有利于嬰幼兒配方乳粉安全、品質的提高,也是對奶粉市場規范有序的制度保證,客觀上有助于奶粉提高品牌競爭力的發展壯大和對中國消費者利益的保護。
工信部曾一度支持有自控自建奶源的濕法奶粉企業,鼓勵奶粉行業兼并重組,但是沒有其他政策跟進,收效甚微。對于,此次注冊制辦法出臺,使得一些小企業生存艱難,大企業也需要通過兼并來擴大配方注冊數量,具備了兼并的客觀條件。
據悉,在當年的方案中,工信部方面曾表示,對于兼并重組的企業將推出稅收優惠、財政扶持、金融綜合授信、發行股票和債券及被兼并企業土地開發收益5項政策措施和保障。有傳言稱,國家有關方面將會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和貸款等方面給予300億元的資金支持。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處長張軍表示,目前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已經開始向國外拓展。據了解,自從2010年光明乳業收購新西蘭新萊特51%股權后,就拉開了國內乳企海外布局的序幕,伊利、蒙牛、新希望、飛鶴乳業等相繼“出海”尋找合作伙伴,布局奶源、投資建設工廠以及研發中心。
知名乳業專家表示,隨著配方注冊實施,未來政府將加大對奶粉行業管控,與2013年不同,2013年企業兼并重組動力不足,小企業高價帶沽,而且大企業與小企業互補性差,大企業并購也動力不足。但是今天,隨著政策性風險加大以及產能過剩矛盾加劇,企業間兼并重組動力更加不足,小企業從過去高價待沽,現在是低價急于出售,而其中一些企業將面臨明年重新發證,退出市場。
未來國內乳企大企業將加快海外布局和國內去產能化。市場環境惡劣讓消費者只選擇海外生產的產品,所以國內企業紛紛海外合作并購建廠,這個趨勢到今天愈演愈烈,今天由于國內政策風險加大、成本大幅提升等,以至于很多在華投資企業欲退出本國。這將意味著,兼并重組方案推出后半數乳企業將被“滅掉”。
【記者手記】
中國乳企的兼并收購并不頻繁
奶源建設為乳企立企之本
兼并,還是被兼并,這是一個問題。不可否認,中國乳企確實已開啟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這個時代將要與安全問題頻發的過去告別。
試想,一個國家接二連三爆發奶粉安全事故,還有誰會信任國產品牌奶粉?
盡管這樣風光無限,但還是無法挽回國人對中國乳業的信心:外資嬰幼兒奶粉依然壟斷著中國市場,海外奶粉代購業務越來越火爆,奶源荒灼燒著企業的命脈,乳制品安全一點的風吹草動就讓國人神經緊繃。
擺在眼前的是:依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乳企向國際品牌靠攏,而正是在這個時代,如何生存,成為了大多數乳企必須面臨的問題。大而不強,信心未復,依然是很長時間內中國乳企要面臨的問題,而這些并不是降低乳業國家標準、鼓勵奶企兼并重組或者將銷售場所搬到藥店就能解決的。
必須要做的是,從飼料和養殖抓起,加強質量管控、抵制邪惡科技、推進濕法工藝、做好散戶退出和大牧場建設的銜接、合理規劃牧場規模……中國乳業才能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