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2015年度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的基礎數據信息。數據顯示,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呈現提質增速、布局優化等積極趨勢。
截至2015年年底,從機構數量看,全國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計31122家,較2014年度增長9.82%,近3年年均增長11.92%;從營業收入看,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營業收入1799.98億元,較上年增加10.37%,近三年年均增長13.45%,遠高于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水平。從吸納就業看,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共吸納就業人口共計945073人,較上年相比增長8.78%,近3年年均增長率10.36%,高于全國新增就業人口增幅。
國家認監委總工程師許增德表示,近年來,國家連續發布有關涉及調整和促進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有關產業政策,尤其是2014年,大量政策密集出臺,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迎來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期。這使得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不但在速度上勢頭迅猛,質量方面也在明顯提升。
許增德介紹,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檢驗檢測機構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機構為1689家,較2014年增長70.7%。“檢驗檢測行業是高技術服務業、知識技術密集行業,2015年是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最多的一年,這表明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的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據介紹,2015年,國家認監委部署開展檢驗檢測機構專項監督檢查活動,對全國3.1萬余家檢驗檢測機構進行監督檢查。與此同時,大量合法運營的民營、外資等檢驗檢測機構涌現出來,檢驗檢測服務業結構布局也在持續優化。
數據顯示,近3年來,民營檢驗檢測機構保持高速增長,數量年均增長超過30%,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7%;外資檢驗檢測機構在華業務發展迅速,2015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7%。這表明,民營機構已經成為推動檢驗檢測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下一步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的發展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公益性的,一類是經營性的。公益類的要壓縮,國家財政"買單"的檢驗檢測機構會越來越少,絕大部分是變成經營類,民營、私營、集體機構增多。因此對于民營機構的高速增長,不要擔心多了,而是擔心它少了,應該把它做大做強。”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主任喬東說。
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也遇到了一些挑戰。檢驗檢測機構總體上以小微機構居多,服務范圍有限,國際競爭力不強。對此,許增德表示:“未來需要政府發揮引導作用,在市場機制調節下,加速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向品牌化、規模化、市場化方向邁進”。
近日,全國石油專用計量測試技術委員會石油加工及產品檢驗檢測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成立大會暨一屆一次全體成員大會在北京召開。工作組組長、石科院副院長趙曉敏主持會議,全國石油專用計量測試技術委員會秘......
2023年12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2年度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報”。截至2022年底,我國獲得資質認定和其他專業領域法定資格、資質的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有52769家,全年實現營業......
各分支機構、會員、有關單位及專家:為進一步發揮科技群團優勢,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聚賢匯智,促進學科發展,形成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和助力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根據《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技術服務與咨詢專家智庫管......
1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認監委)在北京召開2024年全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會議。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
2024年1月10日,奧影正式入駐國家模具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廣東),雙方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并攜手共建大灣區X射線工業CT聯合創新實驗室。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技術研發、市場應用、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優勢......
2023年,錦州市市場監管局按照遼寧省市場監管局印發的認可與檢驗檢測工作要點,結合錦州發展實際,積極履行工作職能,全面加強檢驗檢測機構監管,不斷強化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發揮檢驗檢測引領作用,促進經濟......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金融監管總局三部門聯合印發《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以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實現產品高質量、企業現代化、產業高端化......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市場監管主管部門:2021年8月,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開展了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商貿流通專項)工作,試點期限為2年。根據《商務部辦公廳市......
江蘇大橡木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深耕實驗室建設領域15年的領先服務商,以其卓越的專業度、豐富的項目經驗和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贏得了檢測檢驗機構和科研機構的廣泛認可。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領域的實驗室建設具有高度......
2023年12月16日,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測試裝備分會在上海天美公司會議室舉辦研討會,旨在從相關標準和應用方面展開研討,進一步推動測試裝備的自主創新。會議現場為了確保研討會的質量和深度,分會特邀請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