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權威渠道獨家獲悉,生物醫藥“十三五”規劃已基本制定完成,按照相關工作流程,這一規劃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出臺。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重點發展重大疾病化學藥物、生物技術藥物、新疫苗、新型細胞治療制劑等多個創新藥物品類,同時發展生物3D打印技術等重大醫療技術。
根據規劃,抗腫瘤、抗抑郁、糖尿病、腎病、心腦血管病等藥物將是“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新藥品類;在臨床中有巨大應用前景的蛋白及多肽藥物、新型細胞制劑等生物醫藥制劑也將得到優先發展;此外,生物3D打印、大分子藥物、干細胞、基因等前沿性生物醫藥技術,在未來五年也將得到長足發展。
此外規劃還提出,加快專利到期藥物仿制上市。針對防治重大疾病或突發疫情等用藥需求,仿創結合、系統集成,研制20到30個臨床需求巨大的藥物品類,并切實解決產業化問題,滿足臨床用藥的急迫需求,到2020年國際專利到期的重要藥物90%以上實現仿制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醫藥“十三五”規劃除了對“十三五”期間藥物品類的研發和技術發展作出詳細部署外,還對整個生物醫藥產業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即進一步促進整個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根據規劃,到2020年,要推動一大批生物醫藥企業實現藥品質量標準和體系與國際接軌,其中至少100家藥品制劑企業取得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WHO認證,并實現藥品出口;按照國際藥品標準、研制并推動10到20個化學藥及高端制劑、3到5個新中藥、3到5個新生物技術藥在歐美發達國家完成藥品注冊,并加快其進入國際市場。
規劃還提出,到2020年,推動3到5家基礎好的大專院校與制藥企業聯合建立具有高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的大型醫藥研發基地,同期建立國家級轉化科學中心和協同創新中心,突破10到20項重大核心關鍵技術,初步建立國家藥物創新體系和創新團隊,并使我國制藥工業體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促成部分重點醫藥企業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力爭國際銷售收入平均突破百億元水平。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意義重大。一方面,我國生物醫藥市場巨大,目前我國是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2014年我國藥品市場純銷售額已突破1.5萬億元。當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1.2億,醫療需求快速增長,將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未來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雖然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龐大,到2014年全產業銷售額接近2.5萬億元,但我國藥物的自主研發仍很薄弱,藥品生產以仿制為主,原創性藥物較少,生物醫藥關鍵技術也和國際水平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并力促整個產業涉足國際競爭,將成為提升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的關鍵。
為了能在“十三五”期間達到上述規劃目標,規劃還提出了多項戰略支撐和保障措施。其中包括:遵照國際規范的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GCP)和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LP),建立或標準化國際前沿的各項新藥臨床前和臨床評價關鍵平臺;優化和完善新藥物優先評審和快速審批政策,強化審批檢驗人員隊伍的擴充;細化落實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保障新藥審批。
招商證券等券商研報指出,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我國確定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一方面,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將進一步滿足我國人民不斷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另一方面,作為重要的產業,生物醫藥領域和化工等基礎制造業部門息息相關,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對促進上下游產業、帶動化工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也有著巨大促進作用。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勁松課題組通過結構生物學研究,在分選轉運蛋白(SNXs)中發現了一類新型的非典型G蛋白信號轉導調節因子(RGS)同源結構域(RGShomology,RH)。相關研究......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新冠病毒傳播速度快,感染面積大,毒株易變異等特點,導致疫情防控難度升級。為建立疫情防護屏障,人們需要在短時間內研發生產相應疫苗,并且快速、大規模生產和接種。傳統......
國家衛生健康委8月25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建東在發布會上介紹:惡性腫瘤牽扯到千家萬戶,是大家非常恐懼的疾病。在過去十幾年,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對惡性腫瘤研究......
我是斜杠青年,一個熱愛前沿科學的“雜食性”學者!來源:通過騰訊公眾平臺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一個團隊首次開發了一種新工具,用于預測和定制一種稱為“特定地點重組”的特定DNA編輯的速度。這項研究為糖尿病......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最高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占全部腫瘤的11.6%和18.4%。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約占85%,晚期患者既往5年生存率約為5%。鉑類化學療法一直是晚期非......
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細分賽道仍然活躍8月17日,由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主辦的“第24屆上海國際生物技術與醫藥研討會(BIO-FORUM2022)”拉開帷幕。大會以“突破融合:科技創新驅動生物醫藥......
我們的身體里有40到60兆的細胞,擁有2兆左右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是維持身體“免疫力”的最佳醫師,他們可以殺死病毒、細菌、腫瘤、細胞、細胞等,同時還可以保護我也負責免疫、,讓我們的身體得到更的保護......
政策先行,為短缺藥“保供穩價”自2018年4+7集采以來,國采或地方集采中,中選藥生產廠商因斷供、停產問題,而被取消集采資格的情況時有發生。加上近兩年新冠疫情的沖擊,部分企業因原料藥價格上漲,工廠停產......
根據《自然·心血管研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和β受體阻滯劑的患者,非致命高溫相關心臟病風險或上升。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這一效應。此前研究人員已經證實,暴露于寒冷......
——第四屆細胞生物產業大會暨第二屆中國生物醫藥創新合作大會在京舉辦7月28日,2022CBIC第四屆細胞生物產業大會暨第二屆中國生物醫創新合作大會(以下簡稱細胞大會暨生物醫藥大會)在北京漁陽飯店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