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中文版)(以下簡稱《年鑒》)7月7日在京發布。數據顯示,全球能源消費進一步放緩,能源結構正在向低碳轉型。
《年鑒》顯示,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僅增長1%,遠低于10年期平均水平。其原因是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尤其是中國正在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與此同時,化石能源價格下滑也促使能源結構進一步調整,石油和天然氣穩步增長,而煤炭需求量發生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
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在解讀世界能源市場發展趨勢時表示:“2015年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年,能源供應不斷充裕和能源需求增速放緩兩大趨勢明顯,并將在未來繼續產生影響。”
技術浪潮席卷能源市場
戴思攀提到的第一大趨勢是,技術進步極大地促進了能源供應的充裕性。例如,美國通過頁巖革命獲取大量石油天然氣資源,也對傳統油氣造成巨大沖擊。《年鑒》顯示,2015年,全球天然氣產量繼續穩定增長,新增產量中美兩國占一半以上,且全部歸功于頁巖氣。
由于供應充裕而需求疲軟,全球能源價格急劇下跌。但歐佩克國家在低油價下持續增產,天然氣主要供應國俄羅斯同樣選擇降低價格保住市場。“這反映出上述國家都意識到這樣的沖擊可能是長期的。”戴思攀分析稱。
隨著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電力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在美國,天然氣已經取代煤炭成為發電領域的第一大能源。“這意味著美國電力行業的能源組成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戴思攀說,“天然氣將是未來20年增長最快的化石能源,未來甚至會和石油平起平坐。”
BP的業務轉型也體現了這一點,2015年,BP集團的天然氣業務首次超越石油。據悉,預計未來5~10年,BP天然氣業務的比例將從40%提升到60%。“這體現出BP對天然氣的重視,也體現出今后20年亞太經濟對天然氣這種清潔能源的依賴。”戴思攀認為。
得益于技術的提升,可再生能源也進步巨大。《年鑒》顯示,全球范圍內太陽能供應量在過去10年中增加了60倍,每20個月太陽能產能就會增加1倍。可再生能源會比歷史上任何一種能源的發展都更迅猛。
《年鑒》同時認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供應中的比重不會超過10%。戴思攀指出,從歷史數據來看,一種新能源滲透進能源市場并占據一定比重,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目前而言,可再生資源的發展趨勢和歷史上其他能源類似,真正要在全球能源中占有一席之地還需要很長時間。
全球進入低碳轉型
第二大趨勢是,全球能源需求放緩,進入低碳轉型。
戴思攀指出,全球過去15~20年能源需求的強勁增長主要是由中國驅動,而現在中國經濟不斷走向成熟,發展模式也更加具有可持續性。
這在2015年已初現端倪。《年鑒》指出,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量增長僅為1%,增速放緩最明顯的國家是中國,增速只有1.5%,創過去20年來最低值。
同時,戴思攀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結構向服務業和消費領域轉型,能源強度也在不斷降低。“這意味著中國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所消耗的能源越來越少,這的確讓人備受鼓舞。”戴思攀說。
雖然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疲軟,但《年鑒》顯示,2015年,石油需求在低價刺激下迅猛增長,天然氣需求正在復蘇,可再生能源也有強勁增長,唯一讓出市場份額的就是煤炭。
2015年,全球煤炭消費創歷史最大跌幅,下降1.8%,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中的比重已降至29.2%,是2005年以來的最低份額。同時,煤炭消費的凈下降完全來自于美國和中國。
其中,美國貢獻最大——煤炭被擠出發電市場,使得煤炭消耗劇烈下降。中國的貢獻同樣不容忽視。數據顯示,中國煤炭消費已連續兩年下降,去年碳排放也有所下降,這是過去20年從沒出現過的情況。
那么,中國煤炭消費是否已經見頂?碳排放是否會持續下降?還是僅僅是短期周期性因素所致?
對于這個問題,戴思攀分析稱,中國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雖然去年產量下降,但未必會持續萎縮,因此在能源結構、提高能效、發展新能源等長期結構性因素之外,不排除有周期性因素。“今后是否會延續絕對下降值得關注。”
除了中國,全球碳排放也增長乏力。戴思攀認為,世界各國都開始關注提高能源效率也是一大原因。
《年鑒》顯示,2015年,全球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增加了0.1%。除發生經濟衰退的2009年外,這是1992年以來的最低增速。“這是令人鼓舞的進展。”戴思攀說。
新華網北京5月26日電(石海平)5月23日,2023世界氫能技術大會開幕式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行。“氫能交通是國家對氫能支持力度最大的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理事長歐......
據英國《自然·能源》雜志近日發表的最新研究,一組國際聯合團隊報告成功制造了鈣鈦礦/硅雙層單片電池。在室外條件下,雙面串聯太陽能電池實現超出任何商用硅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這也是首次通過實驗清晰證明了雙面......
近日,在能源基金會的支持下,中國民促會在京召開減緩與適應—社會組織參與氣候治理交流會,共話社會組織參與氣候治理的發展方向和未來機遇。能源基金會策略傳播高級項目主任荊卉在致辭時指出,社會組織參與氣候治理......
據首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達到50.5%,標志著電力行業“雙碳”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3月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6.2億千瓦,位......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結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基地建設,盡快落地一批光熱發電項目。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國光熱發電每年新增開工規模達到300萬千瓦......
2022年,我國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答卷,全年汽車銷量為2686.4萬輛,同比增長2.1%,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成績背后,也是我國自主品牌乘勢而上的歷程,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
4月12日,國新辦就“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舉辦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會上表示,要始終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最重要的使命任務,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確保國內原......
4月2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共同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正式迎來閉幕。在昨日的主論壇上,比......
3月28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組織召開“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能源利用效率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結題評審會在廣州舉行。據悉,廣東省經濟和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探索科學......
歐盟“A-LEAF”項目團隊在最新一期《能源與環境科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研制出了一款“人造樹葉”系統,能模仿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可持續燃料,創下10%的太陽能—燃料轉化效率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