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7-22 13:53 原文鏈接: 專訪:國家家蠶基因組重點實驗室崔紅娟教授

      ——高創匯專訪:國家家蠶基因組重點實驗室崔紅娟教授

      在得知崔教授和她的團隊最新成果在Nature 子刊《Oncogene》上發表后,高創匯新聞中心立即聯系了國家家蠶基因組重點實驗室的崔紅娟教授進行深入訪問。

      

    模式家蠶攻堅腫瘤難題,表觀遺傳引領科研潮流

      由崔紅娟教授帶領的團隊已經在學術上取得令人贊嘆的成就,今天跟隨高創匯一起來走近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干細胞研究方向總負責人崔紅娟教授。

      高創匯 :

      回國前您在美國從事多年干細胞生物學研究, 著重探討了腫瘤干細胞在腫瘤發生、形成上的機理,尋找腫瘤的特異性分子標志,就腫瘤干細胞的分子標記進行了許多原創性工作,回國后建立了家蠶干細胞生物學實驗室,請問您建立這個實驗室的初衷是什么呢?

      崔紅娟教授:

      我從本科到博士都在西南大學(原西南農業大學)度過,是母校培養了我。而西南大學向仲懷院士不僅是我的科研道路上的導師,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導師。2010年實驗室在向院士的帶領下準備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急需引進一批在國外有著豐富研究經驗的人才。于是以重慶市“百人計劃”作為人才引進到西南大學。西南大學的家蠶團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家蠶研究團隊,基礎雄厚。但家蠶在細胞功能學,尤其是干細胞生物學方面還是一片空白。因此在向院士的支持和倡導下,開展了家蠶干細胞和醫學轉化方向。以腫瘤干細胞技術體系為依托,構建家蠶干細胞研究平臺及家蠶生物學研究體系。將家蠶拓展延伸為醫學模式生物,開展人類癌癥、退行性、代謝性疾病模型的研究。積極拓展合作交流,實現醫學轉化。經過數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們家蠶干細胞生物學實驗室逐步完善起來。

      高創匯 :

      請崔教授為我們介紹一下家蠶干細胞生物學實驗室發展過程?

      崔紅娟教授:

      我在美國從事干細胞生物學及腫瘤干細胞研究近十年,積累了干細胞方面的經驗和技術。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雖然在基因組學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在細胞功能尤其是干細胞方面的研究幾乎還沒有開展。而家蠶又是研究干細胞的一個很好的模型。為了填補目前這個研究領域的空白,我們從最初的實驗室規劃一步步出發,購置了一批科研儀器,并逐步建立了超凈無菌細胞培養房和SPF級實驗動物房。在最近的五年時間里,邊建設、邊研究、邊拓展,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比如我們發現和鑒定了家蠶血液干細胞、中腸干細胞,并發現了一些與干細胞相關的因子,為以后探究家蠶變態發育奠定了基礎。以此為依托,鞏固和提升家蠶的模式生物地位。

      高創匯 :

      崔教授,您和您帶領的團隊,在表觀遺傳學的研究上位于我國前列,能否分享一下,在這個領域的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獨到見解嗎?

      崔紅娟教授:

      表觀遺傳學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一門學科,它是在DNA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研究基因表達的可遺傳性變化的一門學科,是當今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和重點。表觀遺傳學的研究有望成為腫瘤、糖尿病、炎癥、發育障礙、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人類疾病的藥物研發新基石。我們的團隊主要研究腫瘤的表觀遺傳調控腫瘤發生發展的機制,尤其是在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尤其是在這些表觀遺傳調控因子調控細胞自噬、凋亡和代謝等分子機理上進行了深入研究。而剛剛的6月27日,由奧地利科學院和倫敦大學引領的國際科學小組分別在Nature平臺上聯合發布了四篇論文,也證實了表觀遺傳學在臨床診斷和精準醫療上的可行性,這進一步為表觀遺傳學的創新成果應用到臨床好精準醫療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將表觀遺傳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應用到人類疾病的治療上具有廣闊的前景。

      高創匯:

      在實驗室中,您及您帶領的團隊所涉及以家蠶開展人類疾病的模型的研制,實現從昆蟲模型、到老鼠模型以及到人類疾病藥效的轉化研究。您在這項研究的過程當中,遇到過什么難題?是如何攻克的呢?

      崔紅娟教授:

      家蠶不僅具有生長周期短,人工飼養簡單,成本低廉的優勢,關鍵其生物學及基因組研究深入,為將家蠶拓展延伸為醫學模式生物,開展人類癌癥、退行性、代謝性疾病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盡管家蠶的全基因組框架圖已經繪制完成,但是其精細的基因功能研究還不清楚。我們試圖在家蠶中尋找和鑒定與人類疾病,尤其是腫瘤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基因。目前在家蠶中建立了帕金森病模型,并取得了初步的進展。雖然目前還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尚需解決,但是我們已經在初期的探索中邁出了良好的第一步。目前急需解決的還是人才問題。我以我的學生們為自豪,他們為實驗室的建設都做出了貢獻。但是目前師資力量薄弱,急需人才引進。

      高創匯:

      今年您的研究團隊發現KDM4C基因具有原癌基因的功能,可以轉錄調控腫瘤細胞的氨基酸代謝和增殖,這對實現癌癥治療有怎樣的啟發?

      崔紅娟教授:

      癌癥原本就是一種代謝異常的疾病。因為癌細胞的基因突變改變了許多細胞內關鍵的代謝系統,并通過這種異常的代謝途徑獲取維持自己無限增殖所需的分子原料和能量;但是這種異常代謝途徑也為藥物治療癌癥提供了可能。而我們最近發現的KDM4C恰好就是一類促進癌細胞異常代謝的基因,我們可以針對這一類有關代謝的基因設計其抑制劑或阻斷劑,對癌細胞進行特異性的“饑餓”,抑制或降低其代謝水平,從而達到“餓死”癌細胞的效果,進而改善并治愈腫瘤。最近幾年在國際上,尤其是美國的制藥公司,例如Agios制藥公司等,已經研發了抑制三羧酸循環的IDH2酶抑制劑,在臨床試驗階段,成功地摧毀了70%患者體內的癌細胞,這樣的結果結果令人振奮也引人矚目,使我們看到從代謝這方面來治愈癌癥的曙光。因此,我們在代謝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為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創匯:

      最近您帶領的研究團隊的兩項研究成果在6月份同時被Nature系列頂級期刊《Oncogene》接收和在線發表。可以給我們分享一下這兩個研究成果的意義嗎?

      崔紅娟教授:

      癌癥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死于癌癥。癌癥的發病原因和作用的分子機制還沒有完全搞清楚。為此,對癌癥發生和發展的基礎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性。這兩篇文章深入探討了MINA和CSN6這兩個因子在腫瘤中的調節作用。

      首先,基于對病人臨床數據的大數據統計分析,我們發現許多腦瘤病人的腫瘤中MINA這個基因的表達都要高于正常水平。對腦瘤患者的生存預后進行追蹤,我們發現MINA表達水平高的病人預后生存率要明顯比MINA表達水平低的病人預后要差。由此我們推斷MINA可能在腦瘤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隨后我們在細胞水平和小鼠模型上做了一系列的實驗,最終確定MINA的確是一個癌基因,它的高表達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和成瘤。并且我們還從分子層面解析MINA是通過表觀遺傳修飾的作用促進細胞周期相關蛋白CDKs和cyclins的表達來促進癌細胞生長的。因此MINA有望成為腦瘤治療的新的分子靶標。

      另外,我們還發現在惡性腦瘤中高表達泛素調節因子CSN6時惡性腦瘤病人的預后生存率差,我們發現CSN6與腦瘤的生長和轉移密切相關。據統計30-40%惡性腦瘤病人中EGFR是高表達的。我們首次發現CSN6可以通過調節EGFR蛋白的穩定性從而調節EGFR通路,進而影響腦瘤的生長和轉移。此前已有針對 EGFR 的靶向藥物,CSN6 處于EGFR靶點的上游,如果可以聯合靶向CSN6和EGFR的藥物治療,將可能增強靶向藥物的治療效果。

      我們的這些發現在國內外都屬首次,對進一步闡明表觀遺傳改變對癌癥發生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這些成果可以為抗癌藥物的研發提供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甚至有望可以作為新的,潛在的癌癥治療靶點。

      高創匯:

      在您看來,干細胞生物學在后期的產業化和廣泛應用上,目前有什么樣的機遇和困難?

      崔紅娟教授:

      干細胞研究逐漸從實驗室走向臨床、走向產業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漸行漸近。干細胞不僅可以用于組織器官的修復和移植治療,還將促進基因治療、基因組與蛋白質組研究、系統生物學研究、發育生物學研究等。我國在干細胞臨床轉化與應用方面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和案例。但由于缺乏大規模的循證醫學臨床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遭到質疑。同時,相關政策法規滯后、行業標準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干細胞產業的發展。因此,目前我們在干細胞上還需投入更多的研究,讓干細胞技術發展得更成熟,并制定合理的行業標準和法律法規,這樣才能讓干細胞治療得到廣泛的認可。

      高創匯:

      您和您帶領的研究團隊未來5-10年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呢?

      崔紅娟教授:

      我們未來幾年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幾點:1. 首先在基礎研究上著重研究腫瘤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探討表觀遺傳調控,腫瘤代謝異常對腫瘤的影響。為腫瘤的個性化精準醫療提供新靶標,新策略,新途徑。同時加強與企業,醫療機構的緊密合作,實現醫學轉化。

      高創匯:

      您知道,高創匯是一個生物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平臺,那從產業化的角度,您能為我們講解您的成果能夠如何應用到產業化生產上來呢?

      崔紅娟教授:

      高創匯為高校或科研機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去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實現產品快速對接,有利于將優秀的創新科研成果向企業和社會快速推廣,使之盡快成為產品或服務,進而產生經濟效益,增強我國各產業的競爭力。我們的一些科研成果也可以借助高創匯這個有利的平臺,實現醫學轉化。我希望像高創匯這樣的平臺越多越好,規模越大越好。

      高創匯:

      現在國家所提倡的雙創,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崔教授您可以結合一下您的經歷為我們新的科研生物醫藥科技創業者提供一些寶貴的建議嗎?

      崔紅娟教授:

      現在國家提倡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所以這必將是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生物醫藥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行業,同時也緊密的聯系著大眾生活,特別是在醫療與保健方面。但是生物醫藥的發展是以創新為推動力的。現在的生物醫學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未來的前景廣闊。但是創新并不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天馬行空,而是像牛頓說的,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扎實的基礎研究,進行產業轉化。在創新的基礎上進行創業。

      作為一個生物醫藥科技創業者,既要有敏銳的嗅覺,實時掌握市場發展的前沿,時刻關注最新的研究熱點和可能有所突破的領域。既要提高自己公司本身的基礎設施,高精尖技術,也要和一些基礎研究單位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規律和科研創新道路上走得更遠。其次,嚴謹求真我覺得也很重要,因為這個行業直接影響到大眾的普通生活和健康保健,對于新興的技術更應該腳踏實地把好質量關。

      結語:

      高創匯再次感謝崔紅娟教授接受我們的采訪。在采訪中我們被崔紅娟教授和她團隊這種務實求真,用于攻堅的科研精神所打動。同樣,作為產業鏈轉化平臺,高創匯希望在今后的科技成果轉化中能夠和崔紅娟教授有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動生物醫藥行業發展。

      高創匯作為生物醫產業鏈轉化平臺,為大家帶來第一期科研大咖專訪,以后將會持續推出更多專家訪談,關注高創匯,獲得走進生物醫藥創新專家。

    相關文章

    西湖大學獲批遺傳物質表達與重構全國重點實驗室

    據西湖大學創新平臺中的國家級平臺信息顯示,西湖大學已獲批遺傳物質表達與重構全國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由施一公院士領銜,于2025年獲批新建布局,依托西湖大學建設。實驗室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世界科技前沿......

    這所地方高校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

    3月26日,精細爆破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推進會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江漢大學舉行。我國著名工程爆破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江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謝先啟受聘擔任實驗室主任。來自全國的19位院士和7位......

    總投資9573萬元,山東理工大學擬更新設備76臺(套)

    近日,山東理工大學高水平教學科研平臺設備更新項目公布。信息顯示,本次項目更新總投資9573萬元,用于山東理工大學進行高水平科研平臺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更新。公開內容顯示,本次更新設備共購置76臺/套,用......

    超4100萬沈陽理工大學又一重點實驗室平臺設備更新中標公布

    近日,沈陽理工大學瞬態物理力學與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平臺設備更新項目中標結果公布。本次中標金額超4100萬元,中標的產品包括透射電子顯微鏡、旋轉流變儀、原子力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固體表面ZETA電......

    全國唯一!市場監管總局重點實驗室,啟動建設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牛羊乳肉制品風險防控與關鍵技術)在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正式啟動建設。該實驗室是全國市場監管領域唯一專注于牛羊乳肉制品安全與關鍵技術研究的國家級平臺,也是內蒙古首個國......

    云南省急診急救與應急醫學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

    2月17日,云南省急診急救與應急醫學重點實驗室在云南大學附屬醫院正式啟動。該實驗室啟用后將聚焦院前急救、院內急診救治、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災難醫學及突發事件醫療救援體系建設等關鍵領域,旨在推動高......

    建好用好藥品監管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

    2月27日,國家藥監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利在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調研藥品監管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情況,出席藥品監管科學工作座談會并講話。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勝參加調研并主持座談會。李利詳細了解中......

    上海啟動這個實驗室,將聚焦基因編輯等三大方向實現交叉融合

    上海市罕見病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重點實驗室(籌)近日正式啟動。實驗室依托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復旦大學,圍繞罕見病的基因編輯、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聚焦罕見病致病機制研究、基因靶向治療技術開發及臨床......

    吉林大學:全國重點實驗室7個

    近日,吉林大學官網學校概況-統計資料部分“重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信息更新顯示,學校現有7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分別為:汽車底盤集成與仿生全國重點實驗室、集成光電子學全國重點實驗室、高壓與超硬材料全國重點......

    該地公布18家重點實驗室(A類)名單

    近日,寧波市科學技術局正式發布了2025年度寧波市重點實驗室(A類)名單,經過嚴格的評估和公示,共有18家實驗室成功入圍。關于公布2025年度寧波市重點實驗室(A類)名單的通知根據相關規定,經評估、公......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