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剛剛通過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十三五”期間,中國科技創新要向何方發力,備受世界矚目。7月2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圍繞專項規劃逐一道來。
專項規劃中提到要構筑國家先發優勢,圍繞“深空、深海、深地、深藍”,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體系。
深空——建立空間站、火星探測。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目標是要建立空間站。在此基礎上,“十三五”期間,中國考慮啟動火星探測。此外,在重大專項的項目中,國家還在考慮空間開發利用,如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等,都有系統的考慮。
深海——深海空間站。“蛟龍號”證明我國海洋領域已經有了快速發展。下一步,在深海資源勘探、國家海洋權益維護方面,還有大量的關鍵技術需要重點突破。其中一個重點部署的任務就是深海空間站,要用深海空間站這樣一個系統性工程來集成提升我國深海技術和裝備的系統開發與研究。
深地——既包括地球深部的礦物資源、能源資源的勘探開發,也包括在城市空間安全利用、減災防災等方面的內容。
深藍——網絡空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高技術。現在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在國際上已經領先,但是現代網絡空間的信息安全與維護問題,是當前網絡時代大家關心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也是此次重大專項部署的重要內容。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編制過程中著眼長遠,把握“十六個字”:
遠近結合——“近”大力推進先進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加快構建十大產業技術體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遠”面向國家長遠戰略需求,布局“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比如量子通信、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智能制造與機器人、腦科學等,既是國家戰略需要,也是國際科學發展前沿熱點。
軟硬兼施——“軟”強調大力發展基礎研究,特別是加強自由探索的研究和學科體系建設。“硬”要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將加快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設施建設,打造科技創新的戰略力量,大力提升科技創新基礎能力。
雙輪驅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既強調創新驅動發展,也強調改革驅動創新,力爭在制約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上有新突破。
內外貫通——“內”是關鍵核心技術上自主可控,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外”強調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積極主動地融入布局全球網絡,積極主動參與全球創新治理,促進國內國外創新資源的雙向流動,全方位提高中國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
梯次接續——
面向2030年15個重大科技項目
“十三五”期間,國家要實施面向2030年的15個重大科技項目,之前有16個重大科技專項,在論證過程中科技部的指導思想就是遠近結合、梯次接續。
電子信息領域——之前有3個重大專項,第一個是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第二是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是新一代無線寬帶移動通信。在這個基礎上,科技部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中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這和傳統的信息技術是不一樣的,非常前沿。
先進制造領域——之前有2個重大專項,一個是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技術,第二個是大飛機,這個成就有目共睹,產品已經應用和列裝。同樣在這個領域,我國將新部署3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第一個是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第二個是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第三個是重點新材料。
能源環境領域——過去部署了大型油氣田、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還有水體污染治理幾個重大專項。現在將部署智能電網、煤炭清潔利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等“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這些項目是遠近結合、梯次接續,原有的研發成果一定會在以后的研發項目中起到極大的基礎性作用。
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國內科技合作項目通訊評審已結束,現公布參加通訊評審的專家名單(按姓氏拼音排序)。曹錦軒、陳杭君、陳金林、崔海明、鄧廉夫、丁艷鋒、董明輝、董宇、范紅偉、方海蘭、方升......
進入新時代,新型工業化以科技進步為重要動力,以高質量發展為內在要求,以綠色低碳發展為主要趨勢,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和新優勢,推動制造業發生根本性變革,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
朔雁南飛秋滿天,千林紅葉色相鮮。2023年10月21日,第二十一屆現代科學儀器前沿技術研討會及展示會在北京召開。本次研討會由現代科學儀器網主辦、北京海光儀器有限公司和太赫茲光電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協辦......
湖南最新出臺《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奮力打造青年科技湘軍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與支持,激勵與使用。當前,湖南正全力推進長......
10月16、17日,首屆遼寧“校企協同科技創新伙伴行動”高校成果轉化對接活動暨中國東港貝類論壇在遼寧省東港市舉行。遼寧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陳寶祥、遼寧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冀登義、丹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時燕,......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部署,全方位培養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若......
關于征集2024年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指南建議的通知各市科技局,省直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山東省“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科技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
1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了255個光......
北京地區高精尖產業領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申領科技創新券,即可利用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科研設施與儀器開展研發活動。近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印發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與科技創新券實施辦法(修訂......
10月8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主辦、《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編輯部和科技創新評價研究中心承辦的“面向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基礎研究專題研討會”在成都召開。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深圳理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