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8-03 09:58 原文鏈接: 土壤污染治理要走中國的修復之路

       據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調查資料,我國現有土壤污染耕地面積1.5億畝,其中污灌污染耕地3250萬畝,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土壤污染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省及西北、東北一些地區,其分布南方大于北方,而且以重金屬污染為主。

      土壤污染具有積累性、長期性和隱蔽性等特征。

      1962年,沈陽張士灌區4.2萬畝稻田,開始利用沈陽冶煉廠排放的污水和灌渠沿岸的生活污水進行灌溉。1975年在沈陽市政府統一組織下,中國科學院林業土壤研究所(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前身)與沈陽衛生等部門進行聯合調查,監測發現了我國第一個鎘污染區。灌區上游稻田含鎘高達5毫克/公斤土,而水稻籽實含鎘最高達1毫克/公斤米。與此同時,灌區上游居民尿鎘、發鎘、尿低分子蛋白陽性率和癌癥患者及死亡率均高于對照區。而且污染區每年有200萬公斤水稻鎘超標而不能食用。10多年時間污水灌溉帶來重金屬在土壤的積累,10多年食用污灌含鎘大米而造成當地人群健康的異常,說明重金屬在土壤中逐漸積累和對人體的慢性傷害。

      同樣在上世紀60年代初,沈陽撫順的沈撫灌區10多萬畝稻田,利用撫順石化系統排放的石油污水灌溉,省水省肥提高了產量。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所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經過十幾年的灌溉,灌區稻田中土壤礦物油和致癌物苯并(a)芘大大超過對照區。雖然籽實中的苯并(a)芘含量與清灌區無差別,但灌區上游地下水中礦物油和苯并(a)芘大大超過清灌區,人群癌癥發病率也遠超過清灌區。

      一個無機的重金屬污染區,一個有機的石油污水灌區,雖然污染性質不同,但都表現出土壤污染共同特征。

      上世紀70年代初,發達國家就開始針對污染土壤防治進行立法,“治”立足于“防”。日本、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的土壤污染主要是重金屬污染。日本、美國主要采取土壤蒸發提取、異位固化、離場焚燒等方法。技術雖先進,但投資巨大。而英國、德國、加拿大等主要采取原位生物處理和異位生物處理方法,其趨向以生物處理為主。

      與國外土壤污染治理相比,中國土壤污染面積大,分布廣,有機無機污染種類多,污染重。且中國目前還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還不富裕。所以中國土壤污染修復與治理,必須采用實用、經濟、有效、方便群眾參與的中國自己的修復和治理道路。

      土壤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因受到土壤類型,土壤自身性質,包括質地、酸堿度、有機質、氧化還原電位、微生物等影響,同時也受到外界因素,包括污染類型、地形、外來水質(酸堿度、污染物含量等)、氣候、作物種類等影響,土壤污染就會有輕重緩急、作物生長好壞、作物對污染物吸收難易之區別。因此在土壤污染的治理上,應該根據土壤類型、污染物種類、土壤性質、污染程度、修復難易、治理成本等綜合因素,因地制宜,采用化學、物理、生物等綜合治理措施。

      對污染土地的利用,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工則工,宜城建則城建,并非哪一種治理方法或哪一種用地方式是唯一的方法。現在國際上也力主采用綜合治理和綜合利用方法。

      自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所的科研人員,在張士鎘污染區采取了控制鎘污染源污水排放和灌渠沿岸化工廠含酸廢水排放的措施;與當地農民一起采用化學方法進行防治水稻鎘污染試驗,降低水稻對土壤中鎘的吸收;在污染土壤種植能源高梁制取酒精;重污染稻田改作苗圃,栽種林木凈化土壤等等。這一系列治理措施,為我國首個鎘污染區的修復與治理取得了寶貴經驗。

      當前,鑒于國內城市建設和城市居民對林木、苗木、花卉的大量需求,將污染土地改為林木、苗木、花卉基地,不失為一種改造、凈化污染土壤的良策之一。但是,在沈陽張士灌區微酸性草甸棕壤的污染農田,即便后來停止向灌區排放含鎘污水,施行清水灌溉,仍然使土壤中鎘溶出而被水稻吸收,造成水稻鎘污染,給鎘污染防治帶來難度。

      上世紀90年代中和本世紀初,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所在沈撫灌區開展了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復和治理研究,以化學、物理、生物等聯合技術,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石油和多環芳烴取得良好效果。這些成果先后獲得了中科院科技進步獎。

      上世紀8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張士鎘污染區和沈撫污灌區先后開發成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及新城區,我們的試驗也告一段落。但對重金屬污染和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經驗值得借鑒。我國的土壤污染防治任重道遠。

    相關文章

    黑龍江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

    百年老道外,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較早開發的老城區,滄桑與機遇并存,問題與挑戰并存,曾有著諸多難以破解的環境問題,也曾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諸多有效的生態環境治理方法,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哈市道外生態環境局有效......

    聚焦耕地保護,加強土壤污染防治

    保護好耕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央財經委員會近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等問題,提出要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

    預算報告:中央財政2023年污染防治資金這樣安排!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

    涉土壤/水/大氣污染防治這5項含質譜等檢測標準6月實施

    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部:推薦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

    關于推薦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生態環境部有關單位,各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全國性行業組織及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

    朱利中:如何打贏凈土保衛戰

    朱利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專家,長期從事土壤污染物相關研究,帶領團隊解決了土壤修復的關鍵技術難題,構建了復雜有機污染場地土壤協同修復的技術體系,提升了我國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水平,先后獲得國家科技......

    最高罰200萬!北京出臺土壤污染防治條例,明年1月施行

    近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通過《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為加強北京市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守住土壤環境安全底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條例》共六章五十七條,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

    珠海: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杜絕非法傾倒固體廢物

    各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自2020年底以來,珠海市發生多起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物事件,傾倒填埋的固體廢物數量巨大,因清理處置難度非常大,已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生態環境損害。為......

    環境中的土壤污染及檢測手段研究

    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受到國內外普遍關注。本文擬對環境污染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檢測技術的分析,為我國的環境檢測技術發展提供借鑒,從檢測做起,積極落實環境保護工作。1土壤的相關污染類型概述土壤環境的污染源......

    教育部: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綜合治理加強督導問責

    2月9日,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就《關于加強教育行政執法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綜合治理的意見》答記者問表示,加強督導問責。嚴格執行《教育督導問責辦法》,充分發揮督學作用,對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不力、校外培訓治理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