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PLOS Genetics 雜志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李軒研究組題為The landscape of A-to-I RNA editome is shaped by both positive and purifying selection 的研究論文。該工作通過對多生物物種RNA編輯事件的系統發現和分析,首次揭示了RNA編輯表觀遺傳位點的系統進化規律,及其主要在動物神經功能和神經發育上的作用。
RNA編輯是轉錄后RNA分子發生堿基插入、刪除或替換,從而導致基因編碼序列改變的機制。目前研究最多的是A-to-I RNA編輯,即廣泛存在于后生動物中RNA上腺嘌呤(A)脫氨基變為次黃嘌呤(I)的堿基變換。A-to-I編輯是由一類作用于RNA分子的腺苷脫氨酶(ADAR)催化,主要發生在RNA雙鏈結構區域。而次黃嘌呤在翻譯的過程中會被識別成為鳥嘌呤(G),帶來mRNA 編碼改變,增加遺傳多樣性。針對A-to-I RNA編輯的表觀遺傳作用,存在一系列關鍵問題亟待回答。首先,A-to-I RNA編輯是如何、并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轉錄組編碼基因的多樣性?其次,RNA編輯事件本身在進化中如何被約束和選擇?RNA編輯的表觀遺傳作用是否導致相關基因的進化動力學改變?最后,RNA編輯的表觀遺傳作用帶給宿主的適應性是通過哪些功能怎樣實現的?進化中被選擇的有益RNA編輯事件,有怎樣的功能偏好性?
針對這些問題,李軒研究組博士生周紅霞、博士后余曜等人,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郝沛、美國密之根大學教授王紅兵合作,利用果蠅7個物種構建了一個由進化上相近的物種(進化距離~4500萬年)組成的模型系統,并開展特定時間跨度內A-I RNA 編輯事件的發現和進化追蹤。通過收集多維轉錄組大數據、系統篩選和鑒定,該研究共發現了9281個A-to-I RNA編輯事件,其中5150(55.5%)分布于2734個基因的編碼區(CDS)。進化遺傳分析發現這2734個基因屬于1526個同源基因家族,約占7個果蠅物種總基因家族的5%。根據CDS區內編輯位點的保守性,這5150編輯事件被分成3種不同的類型:第一類位點發生在單基因家族基因上;第二類發生在多基因家族基因上,但位點不保守;第三類發生在多基因家族基因上,且位點保守。對這三類位點及其基因進行選擇分析發現,第一和第二類位點均受到純化選擇(負選擇)影響,而只有第三類位點受到正選擇壓力。重要的是,發現第三類位點高度富集于神經系統的元件和功能中。通過對這三類編輯位點進行不同組織、不同發育時期以及動物變態發育過程中的分布及變化分析,第一次發現了A-to-I RNA編輯在動物發育、交配(mating)等生理過程中動態變化的證據,進一步支持了三類不同編輯位點的重要功能。這些結果都指向神經系統功能,說明了RNA編輯表觀遺傳作用的適應性主要通過神經系統功能實現。神經系統功能是檢驗有益RNA編輯位點的主要標準。以上發現,揭示了由RNA編輯表觀遺傳機制引入的編碼可塑性,而產生一類新的二分變異。在二倍體有性生殖系統中,它是維持基因表達雜合性的一個重要機制,對克服等位雜合子分離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的支持。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RNA編輯表觀遺傳位點的系統進化規律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脫氧核糖核酸(DNA)決定了生物體的全部表型。但問題來了,在相同環境中成長的同卵雙胞胎,身高、膚色、性格、健康狀況等并非完全相同,這是為什么?為了揭開表觀遺傳的“神秘面紗”,科......
RNA表觀遺傳學為基因表達調控提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以RNAm6A甲基化修飾為代表開辟了RNA表觀遺傳的研究新方向。首個m6A去甲基化酶FTO的發現證實了m6A修飾的動態可逆性,成為推動m6A領域發展......
來自芬蘭綜合方法開發與驗證中心(FHAIVEFHAIVE)和坦佩雷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與納米粒子暴露有關的新型反應機制,這種機制在不同的物種中是共享的。博士研究員GiusydelGiudice博士......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和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了Nano-CT,可以同時探測單個細胞和數千個細胞中的幾種不同組蛋白標記,更詳細地研究小鼠大腦中細胞如何獲得獨特屬性和專門化。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生物......
一周多前,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雜志才剛剛報道著名學者張鋒教授在基因療法領域做出的潛在顛覆性變革。不到半個月,張鋒教授團隊又在《Nature》子刊《Nature·Biotechnology》發......
圖像:LUAD患者RNA編輯亞型的鑒定。肺腺癌(LUAD)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死亡率仍居高不下。LUAD基因組研究的最新進展已經確定了一些特定基因的驅動改變,從而實現了分子分類和相應的靶向治療。然......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11月1日,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四川成都世外桃源酒店繼續召開。在第一天大會報告后,組委會安排了精彩的分會報道,光譜生物技術及應用......
大豆胞囊線蟲(Soybeancystnematode,SCN;Heteroderaglycines)病是引起大豆減產的病害之一,研究大豆-線蟲互作機制對提出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培育抗胞囊線蟲病的大豆新品......
3月26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昆蟲發育與進化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王四寶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魏剛研究組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上在線......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雞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在雞脂肪肝相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通過DNA甲基化測序與LncRNA測序等手段發現了與雞脂肪肝相關的重要表觀標記。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