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和太陽能這類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都屬于一次性投入,使用時是免費的。雖然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一,但大量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設施已經建成卻不使用,就是純粹的經濟損失。”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保爾森基金會研究部副主任侯安德表示。
在中國,由于政府定價、市場缺失等多種原因,使人們誤以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比燃煤發電更貴,導致多地棄風、棄光包括棄水問題逐年加劇。
棄風、棄光、棄水問題逐年加劇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的擴大,中國新能源市場消納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棄風、棄光包括棄水問題逐年加劇,已成為當前制約新能源發電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2015年,美國的風電并網容量僅為中國的58%,但風力發電量卻超過中國。侯安德稱,從2011年到2015年,中國棄風限電導致的電費損失累計約510億元人民幣,多消耗了原本可以避免的4.3億噸原煤。
以河北省張家口為例,該市已被列為首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贏得2022年冬奧會的聯合主辦權,雙方都致力于把這一屆冬奧會變成綠色冬奧會,這就包括要大幅度使用可再生能源。但是之前張家口城市規模較小,用電需求并不大,不足以完全消納本地的清潔電力,導致張家口棄風率一直居高不下。
史立山表示,在加強跨區輸電網的建設,完善落實支持新能源發展政策方面,國家能源局也做了很多技術和管理上的探索,但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在史立山看來,新能源發展必然要擠占常規能源發展的一些市場、空間,在當前用電需求增長非常緩慢的情況下,這一矛盾會更加突出,因此存在一個重大利益的調整問題。
“燃煤電廠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未來幾年,中國政府顯然要處理煤電行業的閑置資產。”侯安德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中國面臨的困難很多,不僅在新能源的運營方面,在立法方面也需要有很大的變革。
保爾森基金會的執行主任莫爭春則認為,京津冀地區是最有潛力解決棄風問題的地方,“探索出來的很多經驗,可以到其他省去復制”。
可再生能源其實更經濟
風電和光電不需要更多技術“突破”,就可以實現經濟效益。世界上風力和光照充足的大部分地區,風能和太陽能已經實現平價上網。美國今年沒有再建新的火電廠,以當前價格和技術水平來看,只有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還有經濟效益可言。侯安德斷言,煤炭開采企業和燃煤電廠將逐漸被淘汰出局。
然而在中國,由于調度系統的偏差、電力現貨市場的缺失、以及政府設定電價的做法,使人們誤以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比燃煤發電更貴。
啟動電力現貨市場,加上電力調度系統改革,侯安德認為這些將有助于糾正這種偏差。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國政府已經承諾推動綠色電力調度。綠色調度是經濟調度的一種形式,在燃料和其他邊際成本之外,還考慮發電的環境成本。
如果把燃煤發電污染空氣導致的大量疾病和致死人數計入成本,只能更加凸顯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侯安德表示,即使不考慮環境成本,只要電力市場改革道路正確,風能和太陽能眼下在中國仍是經濟的發電資源。
睿博能源智庫高級分析師戴翎松強調,可再生資源的運行成本幾乎是零,所以“我們應優先考慮發展可再生能源”。
借鑒德美經驗
從德國來看,在某些時段,太陽和風能都非常充足時,太陽能、風能幾乎占到整個德國所需能源的85%甚至90%。
侯安德介紹,中國棄風率高達15%,但是德國的棄風率大概只有1%,而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這一數字甚至低于1%。
實際上,美國得州2009年棄風率達17%,與中國現在的狀況差不多,隨著政策調整,其風能裝機容量翻了一番,同時棄風量也大幅下降。
侯安德表示,解決棄風問題,需要有很大的改革決心和投入,包括對于電力系統的控制和調度政策也要進行調整,還要考慮到配電網的建設成本。
美國Brattle咨詢公司分析師楊穎霞在對美國得州和內蒙古的比較研究中注意到,輸電線路的鋪設,對于解決可再生能源整合、降低棄風率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
國家能源局已批準建立4條輸配線路,這些都是連接內蒙古和其他地區的,楊穎霞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努力。
現在火電廠仍然是中國發電的主力軍,展望未來,楊穎霞稱,如果我們能夠將更多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并網,整個電力使用將會變得更加綠色、清潔。
9月23日,歐盟將制定“能源系統數字化”計劃,并將于下周正式公布。該計劃將要求歐盟在2030年前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5650億歐元(約合5560億美元),以實現其綠色計劃,并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產品加工團隊以特色農產品(蜂花粉)為研究對象,基于多傳感技術,通過多參數在線監控和實時反饋系統,創制了一套真空管太陽能—電力聯合智能干燥裝備,可實現太陽能聯合干燥......
9月3日,由航空工業一飛院研制的“啟明星50”大型太陽能無人機在陜西榆林首飛成功。“啟明星50”大型太陽能無人機于17時50分起飛,空中飛行26分鐘,于18時16分平穩著陸,順利完成首飛任務,飛機狀態......
8月8日至14日,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SDC)決賽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舉行。來自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等10個國家29所建筑名校組成的15支聯隊同場競技。天津大學聯隊(TeamTi......
從太陽輻射中獲取能量,并將其轉化為熱能加以利用,是應對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加快向可持續低碳世界過渡的前瞻性策略。太陽能選擇性吸收涂層作為光熱轉化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在太陽能光譜波段(0.3-2.5......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未來頗具應用潛力的光伏技術之一。中科院半導體所科研團隊通過引入少量氯化銣,同時實現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光電轉換效率和高穩定性,研制出的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達到目前公開發表的世界最高......
研究表明,串聯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和硅基電池結合在一起)有望比傳統的硅單結電池更好地捕獲陽光、并將其轉化為電能,而且預計成本會更低。然而,當陽光照射到鈣鈦礦子電池時,產生的電子對和帶正電的空穴往往會在鈣......
作者:本報記者崔興毅《光明日報》(2022年07月26日01版)現如今,我們的生活根本離不開電,出差時沒有移動電源,手機都不敢撒開了用。電能豐富的地面尚且如此,身在太空的“出差三人組”,是如何實現充電......
瑞士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使用水、二氧化碳(CO2)和陽光來生產航空燃料的生產系統,該系統已在野外現場條件下實施。20日發表在《焦耳》雜志上的相關論文稱,這一新設計或將幫助航空業實現碳中和。論文通訊作者、......
據世界經濟論壇網近日報道,英國政府正考慮投資160億英鎊,建設空間太陽能電站。空間太陽能電站是英國政府“凈零創新組合”項目將投資的技術之一,被視為可助英國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潛在措施之一。美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