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案人員展示犯罪嫌疑人為投稿者頒發的假論文證書(3月22日攝)。
個人7年非法創辦20余種刊物,只上過中學的員工竟組成編委會“審核”論文來稿,約2萬名投稿者交納版面費超過1000萬元——這是海南省最近查處的一起特大非法期刊案,背后暴露的問題發人深省。
3月22日,自辦刊物有償發表論文的符莉夫婦,被海口市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7年創辦20余種非法報刊為何沒被發現?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何以屢屢受騙?職稱評審如何避免“論文市場”的沖擊?圍繞一系列疑問,記者進行了追蹤采訪。
“非法報刊密密麻麻堆成小山,93枚假公章擺了一地,公司規章、員工手冊、報刊郵寄單和發票攤了一大摞。”海口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陳淼說,在符莉等人的辦公室,干警們驚呆了:在這些假報刊中,僅帶有“中國”字頭的就有《中國教育科研雜志》《中國醫學論壇報》等多種。
據介紹,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去年向海南有關方面下發舉報線索,反映《中國教育科研雜志》涉嫌利用非法期刊進行網絡詐騙。由此牽出一個隱藏多年、受害人覆蓋眾多省市的學術論文詐騙團伙。
符莉夫婦承認,從2004年始,他們成立公司招聘員工進行專門培訓,設立數十個網站發布征稿信息,假稱其學術報刊是國家批準公開發行的正規刊物,誘騙需要晉升職稱的人向其投稿,并以兩千字內340元、每增加一千字加價100元的標準索要版面費。收錢后,他們便開機印刷非法刊物郵寄給投稿人。
記者翻閱發現,這20余種非法報刊大多集中在衛生和教育領域。符莉向記者坦陳:“因為這兩個行業有發表論文評定職稱的強烈要求。”
記者查閱該團伙的賬目表看到,僅2010年7月份,他們就收到來稿2201篇,入賬版面費40多萬元。據警方統計,受害人預計達2萬人,涉案金額至少1000萬元。
荒唐的是,符莉夫婦設立的審稿編輯部,竟由招聘的3名中學文化程度的員工組成,而投稿者大都受過高等教育。該編輯部成員徐云輝說,她主要負責“審核”來稿的格式、字數和錯別字,“有時也淘汰少量不符合要求的論文。”符莉則對記者直言:“我們不管論文的專業性,就是為大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
為了掩蓋造假行為,符莉要求員工只接受電子郵件投稿,期刊編輯部地址全為虛構,編輯部固定電話通過某種手段轉移到40部手機上。
符莉還編制了“常見問題回答手冊”對員工進行系統培訓。問:“如何查詢雜志屬于國家二級期刊?”答:“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并沒有對任何一本雜志評定級別,由該雜志的讀者和作者針對雜志滿意度而評比出來。”問:“是非法的刊物嗎?”答:“本刊1995年創辦,每個月底出版一期,如果是非法刊物,能一直創辦到現在嗎?”就是這樣可笑的答復,竟然蒙蔽了眾多投稿的教師和醫生。
符莉等人自辦學術刊物詐騙長達7年之久,為何無人查處?對此,陳淼等辦案人員認為,其中既有一系列貌似合法的外衣“掩護”,也有投稿者為晉升職稱不愿舉報、有關部門難以發現的因素。
“我們實行‘公司化’運作,幾年下來,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已經合法了。”這個造假編輯部的徐某告訴記者,員工每天上午9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每周開例會總結表彰,還有休假制度。“老板甚至給我們簽合同、買保險,我慢慢覺得在這里工作挺光榮的。”
記者采訪發現,為給自己“貼金”,這個“論文”公司在一些中央級大報上刊登廣告,公開宣稱“期刊具有國際國內刊號,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屬于國家級核心期刊,主要職能是方便作者晉升……”等。
另一方面,他們還與一些權威網站建立不正當合作關系。據調查,符莉夫婦的網站參與了百度競價排名,投稿者提出在學術論文數據庫上能夠查詢全文的要求后,符莉主動聯系重慶維普咨詢有限公司及中國知網開展合作,兩家網站相繼給她“創辦”的部分雜志頒發了網絡出版證書和收錄證書。此外,她還偽造“中國教育學術委員會”等公章為投稿者頒發獲獎證書、論文證書和教師繼續教育學分。
這個造假團伙得以滋生壯大,還因為單個投稿者涉案資金少,而且很多人通過論文達到了晉升職稱的目的,不愿向有關方面舉報。符莉說:“很多教育衛生行業的作者反饋,論文在他們評定職稱時起到作用,還主動介紹同事給我們投稿,甚至要求寄發票到單位報銷。”
陳淼等辦案人員表示,即使在被查處之后,仍不斷有投稿者打電話到編輯部,咨詢發表論文和匯款事宜。
“雖然目前20余種假報刊已被查封,但暴露的問題已遠遠超出案件本身。”辦案人員坦言,大部分人否認投過稿件、匯過錢,對辦案人員閉門不見甚至是惡語相加,取證比較困難。這些論文投稿者的心態折射了什么?
“靠假論文證書獲得職稱或職務,這些人有沒有教書育人、救死扶傷的資格?這樣的職稱評定機制是否存在問題?到底誰是真正的受害者?”有關專家表示,此案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令人深思。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認為,這暴露出目前一些行業單純以論文評職稱的“制度弊病”。現行評價機制存在重論文發表輕工作實績、重論文數量輕研究質量的不良導向,已脫離實際違背人心。另一方面,一些人通過假期刊論文評上職稱,還說明目前一些單位評定職稱的程序有漏洞,也反映出部分參與評價的人缺乏學術操守和職業道德。
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曹錫仁認為,此案存在時間之久、影響面之廣令人震驚。現在很多合法刊物也收取論文版面費,應該管一管。同時,由于許多單位對發表論文的數量、級別提出不切實際的“剛性要求”,導致合法刊物根本無法滿足巨大需求,“這為學術造假提供了制度運行空間”。
治亂需用重典。“要從根本上減少學術造假,必須從制度改革層面考量,鏟除造假土壤。”有關專家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強學術期刊監管,改革職稱評定機制和專家評審制度,不能僅以“論文論英雄”。同時應探索建構多元化的學術評價體系,適當發揮民間學術機構的評價作用。
“提升學者的學術倫理和學術道德也刻不容緩。”許章潤等專家表示,“只有讓學術造假者身敗名裂,才能開創清明的社會創新風氣。”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中國已崛起為全球最大的科學知識生產國。根據DigitalScience的Dimensions數據庫,去年有近83萬篇文章涉及中國的研究人員,占全球540萬篇文章的約15%。大多數這類......
1月31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了2023年《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預警名單總計28本期刊,較2021年版本的35本減少了7本,其中20本期刊為今年新增,有3本連續2年進入預警名單。......
近日,湖北省社科聯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財會通訊》宣布“對養育三孩家庭的作者免收版面費”一事引發輿論關注。10月11日,湖北省一會計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財會通訊》在它的官方微信公號發布通知,稱近年來,財......
近日,湖北省社科聯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財會通訊》宣布“對養育三孩家庭的作者免收版面費”一事引發輿論關注。10月11日,湖北省一會計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財會通訊》在它的官方微信公號發布通知,稱近年來,財......
牙科專家發表機械工程領域的論文,醫學、經濟、金融領域專家發表流體力學相關論文……正常學者真能如此跨界做研究嗎?近日,知名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Reports)接連對該刊兩篇論文......
12月6日上午,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線上......
數據來源及統計方法本文統計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該平臺收錄了中文學術期刊8730余種,含《總覽》收錄的期刊1960余種。為了保證數據樣本足夠多以及數據的準確性,檢索的論文數量全部是2008~2020年發......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論文寫作與發表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往,我們在科研中有了重要發現,都會“情不自禁”地優先往國外學術期刊發表。對于國內期刊,更多的則是吐吐槽,比如論文審稿速度慢、版面費高、關......
2019年5月,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聯合決定正式啟動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工作,包括推薦國際期刊和中文期刊兩項任務。推薦工作主要基于同行評議、價值導向......
2020年7月3日,中國地質學會網站發布了我國地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試點成果,《目錄》共有359種國內和258種國外期刊入列。其中國內期刊T1類57種、T2類142種、T3類16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