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福建作為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將成為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新試驗的綜合性平臺。
近年來,福建省前瞻性地設計并不斷完善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方面探索路徑、積累經驗。并以此為藍圖,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在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全優的前提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運行,生動地詮釋了既要“生態美”、又要“百姓富”的深刻內涵。
■做好頂層設計,引領綠色崛起
當前,優越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福建最具競爭力的發展優勢。如何在經濟中高速發展的同時,持續保持環境質量全國領先,已成為福建發展的時代命題。
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做好頂層設計,福建歷來敢為天下先:
率先在全國成立以省委書記為組長、省長為常務副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
率先在全國建立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將市長環保目標責任書升格為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
率先在全省經濟運行分析會上把環境保護作為重要內容,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讓環保工作不得力的地方“臉紅”“出汗”……
同時,福建省還通過加快修訂《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等一批環境保護地方法規和規章,讓環境保護更具剛性約束力并且能夠有效實施。
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前瞻性頂層設計不僅寫在紙面上,更寫在八閩大地上:
打破“九龍治水”的制度缺陷。2014年福建開始實行“河長”制,省內閩江、九龍江、敖江流域分別由一位副省長擔任“河長”,推動行政資源的調配整合,使治水的保障力度空前加大。
瞄準問題的源頭,以小河水凈促大河清。今年,福建專門出臺了《福建省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計劃(2016年~2020年)》,推動全省水系治理向縱深、向源頭、向治本全面邁進。
寧可項目少一點,也要好一點、環保一點。堅持保護優先,將接近48%的國土面積納入紅線范圍進行保護;實行環境質量和減排總量雙控管理制度,實施比國家更嚴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落后產能淘汰標準……
頂層設計推動福建在綠色中崛起。“十二五”期間,福建省在財政收入翻番的同時,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實現五年連降,全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硬任務,萬元GDP排放強度為全國平均值的一半。
■機制創新,探索可復制的環保新模式
把增進人民群眾的生態福祉作為綠色崛起的根本目的,福建始終堅持經濟社會發展一定要守住“清新”,確保綠色生命線不能逾越。
福建省環保廳以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為重點,大力推進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探索符合省情、可復制、可推廣的環境保護新模式。
對各縣(市、區)出境斷面實施雙月考核,考核結果與流域生態補償資金和省級流域專項資金分配掛鉤;
定期發布9個設區市空氣質量日報與預報,公布23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對空氣質量持續下降的城市進行約談和重點督查,形成倒逼機制;
生態的理念充分體現在機制上,以問題為導向,今年福建省啟動了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通過獎罰并舉,彌補環保短板,倒逼環境質量改善。
去年開展的“清水藍天”專項執法行動,前兩季度共查處了976起環境違法案件,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影響較大、久拖不決、污染嚴重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不僅敢于“堵”,更善于“疏”。
福建省積極借助價格、信貸、補償、金融等經濟杠桿,讓企業主動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強化生態環保工作。企業排污指標由免費改為有償使用,治理污染騰出的排污指標可以交易獲利。此舉大大增強了企業減排治污的內生動力,倒逼企業由“要我減排”為“我要減排”。
嚴格落實好機制催生好生態。
2015年,福建省12條主要河流整體水質為優,Ⅰ類~Ⅲ類水質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30個百分點。23個城市空氣質量均達到或優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9.5%。森林覆蓋率達65.95%,是全國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全優的省份之一。
今年上半年,12條主要河流水質繼續保持為優,Ⅰ類~Ⅲ類水質占比95.1%,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Ⅰ類~Ⅱ類優質水占比47.6%,比上年同期提高21.7個百分點;9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達97.7%。
■環保結碩果,群眾享福利
環境的改善,絕不僅僅是環境監測數據上的變化,更要讓群眾有切身感受。
福建省把“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環保責任底線,一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受益的治理成果,滿足了群眾既要溫飽也要環保,既要小康也要健康的新期待。
長汀縣從水土流失嚴重的“火焰山”變為一碧千里的“花果山”,被譽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長汀經驗”在全國推廣;
泉州市以“賽水質”為推手,用創新的環保舉措助力民生改善,不僅賽出了小流域良好的水質,更開啟了小流域周邊群眾的新生活;
永泰縣堅守無污染企業的底線,當地大樟溪水質達到Ⅱ類標準,成為閩江“北水南調”的水源地,不僅讓水可以賣錢,優越的生態也讓當地的旅游產業紅火起來……
良好的生態,絕不意味著經濟的落后。堅持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良性互動、環境優美與群眾致富共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十二五”期間,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7%,人均生產總值達10915美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福建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福建將按照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要求,在建立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等方面大膽探索,改革創新,走出一條有別于先污染后治理傳統模式,保護與發展并重的新路子。
青山為伴,綠水相依,綠色福利,全民共享。當前,福建正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書寫“清新福建”的新篇章。
針對福建省較多高等級承裝(修、試)企業在年內需要完成許可證延續問題,今年以來,福建能源監管辦多措并舉,持續提高許可服務水平,保障企業順利完成許可證延續。一是主動告知,梳理本年內需延續企業清單,提前六個......
福建省科學技術廳關于下達2024年度省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資助項目等科技項目計劃和經費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經省科技廳研究,決定將“基于近紅外磷光銥配合物選擇性識別生物硫醇及生物醫學應用”等1515項福建省自......
近日,莆田市教育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兩名公費師范生違約處理決定書,兩人被要求一次性向莆田市教育局退還所享受的公費教育費用(含學費、住宿費和師范生助學金),并繳納該費用30%的違約金。莆田市教育局稱,經查......
9月21日,由《給水排水》雜志社主辦,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芯視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洞見城市生命線——2024城市排水管網數智化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旨在推動排水管網數智化創新,為構建......
2009年2月,國際期刊《自然》發表題為《中國晶體——藏匿的珍寶》的采訪調研文章,認為中國禁運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將對美國功能晶體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并斷言“其他國家在晶體生長......
福建省科學技術廳等四部門關于組織申報2024年度福建省高校產學研聯合創新項目的通知省內有關高校:為促進我省高校之間優勢互補和協同創新,加強人才、技術、資源整合,共同服務我省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福建省關于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推薦人選的公示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開展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工作的通知》,經組織推薦、專家評審,確定我省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推薦人......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已成為生態環境領域一個靚麗的公共品牌,已連續3年作為六五環境日主題活動之一,日益深入人心,推動了全社會廣泛參與,促進了我國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建設事業健康發展。今年六五環境日,生......
記者5月7日從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近日發布《關于建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五個全覆蓋”工作機制防范化解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通知》,突出構建全領域、全鏈條、全流程的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著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規定,現將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第13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相關信息通告如下:本期通告的監督抽檢信息涉及26大類食品566批次,包括:糧食加工品、食用油(含油脂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