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根據草案,我國擬征收環境保護稅,并把現行排污費收費標準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應稅污染物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
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之后,第一部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稅法法律草案。與排污費制度相比,稅收制度更具執法剛性,且適用稅額可以進一步上浮,將推動企業在發展生產的同時更注重防治污染。機構看好作為稅法執行基礎的監測設備行業從中受益。
相關概念股:
華測檢測:行業應用拓展順利,政府訂單上升致短期業績承壓
8月27日,華測檢測發布2016年中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6億元,同比增長19.45%;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1613萬元,同比下滑58.81%;扣非后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為1021萬元,同比下滑70.24%。分季度來看,二季度上市公司營收增長26.6%,相比于一季度的10.49%出現明顯的季度性好轉。
簡評:政府訂單占比增加,營收增長利潤下滑。由于檢驗檢測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以及政府購買服務的增加,公司上半年政府訂單的占比繼續增長,截止二季度末已有4750萬元政府訂單未確認收入;此外公司加速主業擴張,期間成本費用同比上升較快,在報表上表現出一定的業績壓力,但是分季度來看,二季營收開始呈現明顯增長,維持全年公司營收增速30%的判斷。
行業應用拓展順利,電商、醫療領域持續突破。今年上半年,公司先后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GLP資質認證,中標阿里生鮮電商品質管控項目、中標杭州國家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測處置中心項目,與臺灣慧智基因簽訂10年技術轉移合約,共同布局中國基因測序-精準醫療市場。公司定增項目獲批,繼續加碼醫療細分市場。
迎來改革窗口期,外延拓展加速。檢驗檢測事業單位改革進程的推進打開行業市場化空間,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綜合性第三方民營檢測機構將優先受益。公司已經在東南沿海等地布局90多家實驗室,并將密切關注東北、中西部等區域市場——通過多點布局獲得先發優勢、穩步拓展行業客戶、持續并購鞏固龍頭地位,仍是公司未來的主要戰略路徑,看好公司市場占有率的持續提升和盈利能力的持續增強。
先河環保:業績增長符合預期,未來看網格化檢測及VOCs治理
公司日前發布2016H1報告,報告期實現收入3.63億元(YOY+33.79%),實現凈利潤0.43億元(YOY+20.58%),單季度看,公司2Q實現收入2.22億元(YOY+23.98%),實現凈利潤0.33億元(YOY+14.65%),符合預期。公司營收增長主要是環境監測業務以及運營服務訂單增長以及合幷的廣州科迪隆及廣西先得公司業績保持增長。
預計公司16、17年分別實現凈利潤1.17億元(YOY+34.57%)、1.74億元(YOY+49.35%),EPS0.34、0.51元,當前股價對應16、17年動態PE45X、30X,公司成長性較高,考慮到目前估值偏高,暫給予“持有”建議,目標價17元(2017年動態PE34X)。
外延式擴張帶來業績增長:公司15年收購的廣州科迪和廣西先得公司表現優秀,分別實現凈利0.27億元、0.08億元,按照占股80%比例計算兩者占到總利潤66.52%。分產品來看,環境監測系統錄得營收3.06億元(YOY+41.16%)占總營收84.02%,占比進一步擴大;運營業務錄得收入0.44億元(YOY+61.18%)占總營收比12.25%。隨著《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出臺,公司作為環境監測領域的龍頭企業有望抓住機遇,積極拓展新市場,業績有望持續增長。
毛利率、費用率同比微升:財務指標看,公司16H1年綜合毛利率45.73%,同比微升1.45pct,主要是環境監測業務毛利率提升所致。費用率看,16H1綜合費用率26.45%,同比微升0.25pct,主要因為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導致銷售及管理費用提升,預計后期費用率有望保持平穩。
簽訂網格化精準監控訂單:公司公告中標保定市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精準監控預警及決策支持系統項目,中標金額8777萬元。該項目以實時、準確的環境監測數據為基礎,覆蓋檢測重點區域,形成一套集監測、預警、指揮、執法、管理五位一體的環境監管新模式。網格化監控系統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戰略重點產品,此次中標將有助于公司進一步拓展國內國內網格化市場。
收購衛家環境,進軍民品凈化領域:公司以超募資金1780萬元收購北京衛家環境改善,衛家環境(v.home)技術力量雄厚,其空氣凈化產品是首批獲得國家最高A+級能效標準,凈化效果一流。隨著居民對空氣健康的重視,預計未來我國空氣凈化器銷量將保持30%以上增速,至17年可達1000億元。此次收購有助于完善公司業務鏈條,整合民品檢測市場資源,產生協同效應,共同推進公司在民品凈化領域的發展。
VOCs污染治理行業迎來春天:十三五綱要正式將VOCs納入總量控制指標,在總量控制標準的強制約束下,也將助推VOCs治理進度將加快。隨著相關政策利好不斷兌現,VOCs治理在2015-2017年迎來春天,估計工業企業及工業園區VOCs監測設備需求將超過600億元。公司15年與雄縣政府簽署的18億元VOCs治理PPP協議目前正有序推進中,項目建成后對公司未來業績高增長提供強力支撐。
盈利預測:預計公司16、17年分別實現凈利潤1.17億元(YOY+34.57%)、1.74億元(YOY+49.35%),EPS0.34、0.51元,當前股價對應16、17年動態PE45X、30X,公司成長性較高,考慮到目前估值偏高,目標價17元(2017年動態PE34X)。
天瑞儀器:并表增厚業績,環境監測提升產品需求
天瑞儀器日前發布2016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40.71-3715.97萬元,同比增長25-35%。預計報告期內非經常損益金額為1560萬元左右。
業績增長主要源于天瑞環境并表。公司2015年4月使用超募資金1.35億元收購問鼎環保100%股權,隨后更名為“天瑞環境”。天瑞環境專業從事環保工程的設計、施工,在工業廢水治理、環保營運和水處理藥劑銷售等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天瑞環境收入從2015年5月開始并表,2015-2017年業績承諾分別為1200、1500、1800萬元。
“天瑞環境”2015年實現利潤1,214.92萬元,達到業績承諾,2016年1-6月預計實現凈利潤730萬元左右,由于環保工程結算集中下半年,預期全年業績承諾能夠達成。2015年5-6月天瑞環境實現凈利潤342.98萬元,今年上半年并表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增加約390萬元。即使16、17年公司傳統儀器業務業績與15年持平,天瑞環境業績承諾的達成將給公司帶來至少25%、20%增長。又因2015年只有8個月的并表收入,預期業績增長將高于此水平。
受益土壤、VOCs等新興領域的監測需求增長。公司作為分析儀器行業的領軍企業,技術實力雄厚。公司過去五年平均研發費用為3762萬元,平均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高達12.35%。截止2015年底,公司及其子公司已獲得授權專利196項。公司2015年成立環保事業部,專門從事環境監測儀器的研發、生產、售后和銷售業務,加上多年積累,目前已有全系列的重金屬便攜檢測和在線檢測產品,并繼續豐富產品線,涉及土壤監測、VOCs在線監測、生物毒性檢測、污染源在線監測、地表水在線監測、空氣質量在線監測等產品。隨著土壤、VOCs治理等市場的興起,前端監測需求將率先啟動,帶動公司傳統監測儀器業務的增長。
產業基金助力公司外延拓展。公司堅持貫徹“利用資本優勢,開展產業并購,拓展公司業務領域”的長期戰略,2016年4月,公司正式與上海東方睿德共同投資設立“東方天瑞并購基金(有限合伙)”。并購基金出資總額3.01億元,天瑞儀器作為有限合伙人,認繳出資6,100萬元,占出資總額的20.27%。并購基金專注于天瑞儀器的產業整合,主要投資于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和生命科學領域。公司利用并購基金的資金優勢,結合自身先進的分析監測技術和設備,將推動其在環境監測和治理領域的產業鏈布局。
盈利預測與估值。預計公司2016、2017年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的凈利潤分別為8472、11247萬元,對應EPS分別為0.18、0.24元,預期天瑞環境業績承諾能夠達成,且分析儀器行業在2016年遇到“土十條”的機會,對比同行業公司估值情況,以及公司產品在土壤監測、醫療等新興領域的應用,給予公司2016年85倍PE,對應目標價15.3元。
行業競爭加劇,毛利率下降。
2022年,科技界發生了很多令人激動的故事:中外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中心黑洞首張照片、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造出迄今最冷物質、美國公布韋布空間望遠鏡宇宙圖像等。2023年,精彩仍將繼續!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
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56個項目獲2022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45項,科普......
9月28日,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公示了2022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申報項目,提名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項目為重點流域水生態安全評估與典型污染防治技術及應用,本項目屬于環境保護領域項目,解析了江西......
白鱘受到公眾廣泛關注,主要有兩次,都是在它被宣布滅絕的時候。第一次是在2020年1月,危起偉團隊在國際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發布論文,基于野外調查和白鱘誤捕記......
7月21日晚上,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這一中國的特有種和長江的旗艦物種,就這樣和我們無聲地說了再見。白鱘是長江里食物鏈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成果榮獲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明確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來,關于“雙碳”目標的“時間表”與“路線圖”就一直備受關注。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
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公告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44個項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
各有關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為推進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根據《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規定,我部組織專家對11個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
關于征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發電設施(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索引號000014672/2020-01761分類應對氣候變化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