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這個要求已落實到規劃確定的各項指標當中。”
4月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詳細解讀了“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的有關情況。
萬鋼表示,“十二五”期間,要切實把科學技術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各項戰略任務,用科技的力量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此,“十二五”規劃已有了明確指標。
如在科學教育一欄中,明確全社會用于研究試驗的支出要占GDP的2.2%,這個支出包含了國家財政對于科技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帶動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特別是企業用于創新的支出。
第二個指標是每萬人發明專利的擁有量,這個指標意味著我國在未來五年發展中,會更加注重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和應用,也意味著今后科技創新必須更加注重和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更加注重惠及民生、惠及大眾,更加注重“人”的因素,發揮人的創造能力。
具體來說,充分發揮科技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支撐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是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把實施重大科技專項作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抓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力爭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
二是前瞻部署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瞄準世界前沿技術發展,重點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搶占戰略制高點,優化和完善基礎研究布局,促進基礎學科協調均衡發展,推動跨學科研究,培育和支持新興交叉學科。
三是運用高新技術加快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推進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和重點產業振興。加快發展創意產業、研發設計與服務、現代物流等知識型現代服務產業,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
四是切實加快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繼續實施糧食豐產工程,加快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農村清潔社區、農村信息化、科技特派員等科技行動,構建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要支持農村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把科技帶到農民的身邊,使農民的生產生活能夠得到更強的科技支撐。
五是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加強人口健康、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等重點領域的技術研發與集成示范。制定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科技行動規劃,加強氣候變化的科技問題研究。
萬鋼還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還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主要包括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推進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體制改革、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進力度、著力增加全社會科技投入、造就宏大的創新人才隊伍、進一步擴大科技對外開放等。
9月19日,2022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在中國科技館舉辦。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出席活動,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一同參加活動。萬鋼一行先后參觀了“喜迎......
國家統計局8月31日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以2014年為100)為598.8,比上年增長35.4%。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首席統計師何強表示,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
31日從國家統計局獲悉,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598.8,比上年增長35.4%,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動能實現穩步成長,經濟活力不斷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家統計局統計......
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和4億左右的中等收入群體,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全可以建立起以我為主的新賽道體系和生態。我國還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是全球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新賽道上具備......
西安市為人們展示出了三張閃亮的名片,不但城市規劃超過國內眾多一線城市,而且以西北人特有的膽識與魄力,拆舊立新大建新西安。當人們來到古色古香的大唐芙蓉園中,仿佛“夢回大唐”,不禁遙想漢唐雄風,激發出炎黃......
11月12日,備受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簡稱“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閉幕。記者從“未來地球計劃”全球秘書中心(中國)了解到,會議在繼續UNFCCC......
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華北平原小麥-玉米輪作區高效施肥技術研究與示范”經過5年的科學研究,已按期超額完成并通過驗收,該課題成果可使每畝農田......
近日,北京市政府對外發布“科創30條”,以更大力度將改革進行到底,為科技創新護航開路。“科創30條”即北京市政府印發實施的《關于新時代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是在......
2018年,深圳年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5天,城市綠化覆蓋率已超過45%,河水質躍升至30年最佳水平。深圳還率先建成了全球首個公交全電動化城市,實現了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和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天藍......
2018年,深圳年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5天,城市綠化覆蓋率已超過45%,河水質躍升至30年最佳水平。深圳還率先建成了全球首個公交全電動化城市,實現了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和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天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