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整合資源實施“62116”科技助推脫貧專項行動,推動科技與扶貧深度融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科技支撐。“62116”科技助推脫貧專項行動,即組建1個以駐泰高校院所為主、市直涉農單位為輔60余人的專家服務團;選派一支以市直及縣市區涉農單位為主、駐泰高校院所為輔200人的科技指導員隊伍;建立1個科技指導員與“第一書記”幫扶協調互動機制;完善1個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引導60個農業科技園區、涉農企業與貧困村結對幫扶,用科學技術這把“金鑰匙”打開脫貧致富之門,助力貧困群眾奔康致富。
一是整合資源,配強力量。制定《泰安市科技精準扶貧專家服務團管理辦法》和《泰安市精準扶貧科技指導員管理辦法》,組建了65人科技精準扶貧專家服務團,由山東農業大學副校長張憲省教授任團長,下設作物、林果、畜牧、蔬菜、水產、綜合等5個服務組,主要為科技指導員和“第一書記”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按照“一人多村”、“一團多村”等形式和就近、便利、對口的原則,選派了首批58名科技指導員到119個貧困村開展技術幫扶,計劃到2016年底覆蓋所有省級貧困村,2017年上半年實現貧困村全覆蓋。同時,引導60個農業科技園區、涉農企業與周邊貧困村結對幫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帶動5個貧困村、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帶動2個貧困村、市級農業科技園區帶動1個貧困村、承擔重點科技計劃項目的涉農企業帶動1個貧困村,通過提供優良品種、技術指導、信息服務和訂單生產等方式,輻射帶動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增加就業崗位。
二是創新機制,組團幫扶。建立科技指導員與第一書記幫扶協調互動機制,對貧困村實行第一書記、科技指導員“雙包”,明確科技指導員為第一書記工作組成員,協助第一書記開展農業技術服務,摸清幫扶村自然狀況、特色產業、致富路徑和技術需求等,制定產業科技發展計劃、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著力解決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和技術難題,幫助指導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真正讓貧困群眾走上產業脫貧、精準脫貧致富之路。
三是搭建載體,主動對接。完善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在條件適宜的貧困村建立基層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務站,推進科技信息進村入戶,運用“互聯網+”手段,建設泰安市科技扶貧信息管理系統,開發APP軟件,為貧困村提供農產品銷售、在線技術答疑、致富信息推介等特色服務,并根據農民需求開展“菜單式”志愿服務,通過科技下鄉、巡回指導等,上門幫助解決技術難題。充分利用“泰山農科”廣播平臺,每周邀請農業專家走進直播間,在線解答農戶亟需解決的問題。
四是典型引領、以點帶面。圍繞貧困村產業發展特點,實施農業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農業良種和農業科技園區創建等系列工程,在各縣市區確定5個貧困村,推廣果樹修剪、蔬菜高效種植、林下經濟、畜牧生態養殖等富民技術,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等,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扶貧示范樣板,以典型示范帶動實用技術推廣,以實用技術致富一方百姓,通過科技幫扶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插上騰飛翅膀。到目前,泰安市逐步探索實施了技術帶項目扶貧、技術帶產業扶貧、技術帶品牌扶貧、技術帶智力扶貧等多種科技精準扶貧的模式和路徑。
五是嚴格管理、強化保障。建立市直有關部門和駐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精準扶貧聯席會議制度,深入探索“接地氣”的新模式和新機制,及時協調推進科技精準扶貧各項工作。實施科技系統扶貧包保制,市科技局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包保1個縣(市、區),各縣(市、區)科技局制定適合本區域的包保工作方案,各鄉鎮設立科技扶貧聯絡員,逐級明確細化工作任務,形成市包縣、縣包鄉、鄉包貧困村的逐級包保工作機制。整合科技資金向貧困村傾斜,從今年開始,將市科技特派員、良種工程、農業信息化及攻關計劃等涉農資金捆綁使用,專門用于科技精準扶貧;專家服務團和科技指導員所需工作經費列入市財政預算,每位科技指導員每月保障活動經費500元,用于開展現場培訓、咨詢服務等。同時,嚴格督導考核,實行科技扶貧工作績效考核和年終述職制度,考核結果作為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和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對年度考核優秀的,在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立項、科技成果評審轉化等方面,優先推薦支持;對工作不實、幫扶不力的及時予以替換,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取得實效。
科技部關于開展2024年度科技統計調查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有關單位:科技統計是支撐服務科技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根據《科學技術部科技統......
近日,省科技廳(省外專局)、石家莊市政府共同建設的河北科技企業出海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出海綜合服務平臺”)在石家莊高新區正式成立,成為全省首個助力科技企業出海的實體化專業化綜合服務平臺。啟動儀式現......
關于2026年度引導投資機構加大投資力度專項征集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京科發〔2024〕18號)有關規定,現面向本市投資機構開展20......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月23日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十三個聚焦“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對2025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
2025年1月9日,江西省委科技辦組織召開2025年全省科技工作務虛會。江西省委科技辦主任,江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德雄主持會議并講話,在家廳領導出席會議。會上,江西省委科技委部分成員單位、各設區......
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科技局重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規劃布局全市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研究出臺《十堰市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實施方案》、《十堰......
浙江省臺州市充分發揮“臺科匯”品牌功能,以搭建區域技術轉移轉化服務平臺為中心,以當地市場和產業為依托,聯動各地科創資源,實現信息共享、技術交易服務、技術經理人培育等功能于一體,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
一是打造“四網”一體服務體系,天網、地網、政策網、金網系統聯動,2024年,集成國內外300多萬科研人才、650多萬科研服務機構數據資源,設立總規模20億元和3億元的在岸、離岸投資基金,實現全省覆蓋、......
一是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湖北省委科技委工作規則、省委科技辦工作細則印發實施,全面統籌能力進一步增強,“大科技”工作格局加快構建。二是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在全國率......
2024年,黃岡市以“強科技”行動為工作統領,以融入武漢都市圈為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為目標導向,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湖北科技強省建設貢獻了黃岡力量。主要科技指標大幅躍升,科創供應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