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9-27 15:08 原文鏈接: 農村污水治理:在曲折中走向前方

      處理要分期、分批穩步推進設施建設。要逐步加大財政投入,從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建管主體責任入手,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的技術,建立農村污水可持續處理機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人口的梯度轉移,大量農村人口向集鎮、新村集中,與城市相比,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后,農村集中居住點水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國務院日前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其中要求,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建設、管理,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治理。

      近期在重慶、江西等部分農村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正在逐步推進農村水污染治理,在農村地區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

      但記者調研時發現,基層政府運行污水處理設施專業性不足、管護成本分攤不均、新技術推廣不力、環保監管不夠等諸多困難制約著農村水污染治理效果,農村污水可持續的治理體制亟待完善。

      多地推進農村水污染治理

      重慶市云陽縣位于三峽庫區腹地,該縣巴陽鎮永利村居民點有1300多名村民。在該居民點污水處理站,污水收集后經過曝氣處理、濕地過濾,水質明顯改觀,日處理量50噸。云陽縣環保局副局長李京川介紹說,農村水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畜禽養殖,該縣大力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投資5374萬元在34個行政村和社區建設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對規模化養殖場實施污染總量減排、關閉或搬遷禁養區養殖場,70%以上的養殖場污染得到控制,建成市、縣級生態村共273個。

      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赤田鎮小型污水處理廠,一個綠色的巨型橢圓形罐子一天可以處理集鎮近8000人產生的300多噸生活污水,這種FMBR兼氧膜處理技術,實現了污水和有機剩余污泥同步處理。該鎮羅塘村村支書帥義梅說,以前集鎮的污水直接排到田里,混雜著糞便、污泥、垃圾的污水讓全村120多畝水田嚴重富營養化,種不了作物,村民為此多次上訪。現在,處理后的清水可灌溉村里300多畝水田。

      近年來,不少省市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其中水污染治理是重點內容。2008年,重慶開展全國統籌城鄉環保試點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從2013年開始,重慶將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列入重點民生實事,計劃到2017年完成2000個村的連片整治,實施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以及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為主要內容的“三治一保”。根據場鎮、居民點人口多少,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日處理量100噸以上、地處環境敏感或收取自來水費的區域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日處理規模不足50噸的,建設無動力小型人工濕地,實施該項目的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60%。

      為適應農村水污染向鄉鎮集中的趨勢,江西也計劃投入2億元,按照“鄉鎮主體、市場運作、部門指導、財政補助”原則,在2015年全面推進百強中心鎮鎮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鎮村聯動治理農村水污染問題,計劃到2017年鎮區污水收集率達到80%,鎮區生活污水基本得到有效處理。

      “盡管不少地方加強了對農村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但農村環保設施覆蓋面非常有限。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謝德體教授介紹說,我國農村污水幾千年來多是“自產自銷”,通過自建化糞池、廁所進行收集,這些污水最后變成了農田肥料被再利用。但目前大量農村地區人口向集鎮轉移,已不再從事農業活動,而多數新興集鎮沒有建設污水處理設施。

      江西確立的120個百強中心鎮,僅有30余個建有污水處理設施。據江西水文部門近十年的監測,鄱陽湖枯水期總體水質由上世紀的Ⅰ~Ⅲ類下降為現在的Ⅲ~Ⅳ類,部分區域出現Ⅴ類水質。其主要污染物是總氮和總磷,除了農業面源污染外,農村生活污水是主要“貢獻者”。

      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困境

      國務院日前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指出,要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化“以獎促治”政策,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

      專家表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促進農村環保設施的完善,未來幾年,農村水處理設備數量將快速增長。

      “但采訪發現,現有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常態化運營困難重重,“建起來容易,用起來難”成為基層普遍反映的問題。

      一是基層政府缺乏環保設施運行的專業性技術支持。

      記者了解到,除少數較大規模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由專業公司運行管理外,多數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好后移交給當地鄉鎮政府運營管理。

      在重慶市忠縣白石鎮萬板村居民點,一個小型人工濕地將居民點生活污水進行過濾后排放。“污水設施的運行比較專業,小型人工濕地的植物需要定期收割,幾年之后需要更換,有動力的污水處理站還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鄉鎮一級政府缺乏技術支撐。”忠縣白石鎮副鎮長王鐵牛說。

      二是管護成本主要由基層承擔,經費缺乏有效保障。

      江西省高安市八景鎮鎮長湯志平告訴記者,污水處理設施管理運營成本多數需要基層政府自行解決,這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而言,財政包袱比較重。

      本刊記者從重慶市環保局獲悉,除少數財力較好的區將農村環保設施運營納入財政預算外,多數區縣采取財政適度補貼、收取部分村民污水和垃圾處理費,其余采取鄉鎮自籌的方式。據云陽縣一位基層干部介紹,污水處理站需要人工、電力、管網維修等成本投入一年至少5萬元。云陽縣約有150個包括污水處理在內的農村環境整治項目,縣里對每個項目補貼5000元到1萬元,鄉鎮運行資金壓力很大。不少農村場鎮和居民點沒有使用自來水,單獨向村民收取污水處理費很難。

      云陽縣永利村村主任萬丹說,污水處理費基本上收不起來,垃圾處理費每戶村民收5元錢,一個月也只能收幾百元。忠縣馬灌鎮副鎮長吳宗立介紹說,全鎮一年垃圾、污水等衛生費能收10萬元左右,資金缺口40多萬元。

      三是污水處理新技術推廣困難。

      江西省環保廳科技標準處處長龔勇表示,前些年,各地推廣傳統的氧化塘、氧化溝等污水處理技術,雖然前期設備投入較小,但后期逐漸暴露出維護耗財耗力、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而近年新研發的技術綜合運營成本較低,處理效果好,但設備投入較高,推廣起來并不容易。

      江西金達萊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研發的FMBR兼氧膜處理技術在多個國家獲得ZL,被用于維和部隊營區污水處理。公司負責人陶琨指出,目前從事水環境治理的環保企業數量不少,但擁有核心技術的并不多,一些技術不過關的企業熱衷于以低價競爭在市場上“跑馬圈地”,往往忽視后期服務。

      調研發現,多數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由于成本原因沒有安裝在線監控設備,加上分布廣、路程遠,環保部門也難以進行常態化監測,一些設施處理后的污水仍未達標。重慶市豐都縣雙路鎮花園村、名山街道古家店村居民點都建有小型無動力人工濕地,記者看到,這兩個人工濕地由于植物長勢不佳,排出的水依然渾濁發黑。豐都縣環保局綜合科科長李永明說,植物長好后污水經過較好的過濾才能夠達到綜合排放標準。

      謝德體說,如果農村水污染處理設施管護不到位,富營養物質增多,排出的水污染物就更多。目前已經有一些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由于經費不足、運行機制不暢出現了無人管護的現象,不少設施成了擺設,成了二次污染源。

      建立可持續處理機制

      一些基層干部擔心,隨著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推進,治污項目越來越多,鄉鎮恐難以保證運行經費。有些環保項目由于沒有用地指標,且獲得用地指標審批手續時間長,只好租用農民土地進行建設,在項目選址上存在困難;一些失地農民因要求得到較高的補償而阻礙工程建設時有發生。基層環保人員表示,以前鄉鎮對于建設農村環保設施積極性很高,現在有些鄉鎮也不愿意建了。

      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農村污水處理要分期、分批穩步推進設施建設。首先要保障建設和運行維護費用,逐步探索合理的污水處理費用征收機制。南昌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朱樂輝認為,如果不解決建設和運行維護費用問題,設施建好后可能閑置,成為“曬太陽”工程。他建議,

      “一方面要加大省級財政的扶持力度,并按照處理效果進行補助,一方面應積極探索建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費征收機制,多渠道解決費用來源問題。

      其次要明確建設和管護責任主體,增強農民和村集體的參與度。明確以中心鎮作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責任主體,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采用專業化公司運營管理、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逐步實現“服務專業化、運作市場化、管理物業化”。

      專門從事污水處理的重慶樂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寧認為,政府應進一步放開污水處理市場,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第三方治理,提高農村水污染防治效率,地方環保、建設等部門要發揮監督、引導、規范作用。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劉平養博士認為,打破農村生活污水長期管理運營的困局,還要充分調動農民和村集體組織作為污染者和污水處理受益者的積極性,真正把生活污水處理當作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

      此外,要探索適合農村的污水處理模式,重點推廣環境友好型、管護“傻瓜型”的處理技術。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宋乾武認為,不能只簡單地沿用解決城市污水收集與處理問題的辦法解決農村與小城鎮的污水問題。適合新型城鎮化和農村的污水處理技術一定要做到環境友好和管理簡單,同時提高農村污水的資源化利用率,處理后的水可用于灌溉施肥。

    相關文章

    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云南召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場會

    云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場會近日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召開,對去年牟定現場會部署工作進行“回頭看”,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云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天喜指出,近年來,云南省堅持分區分類、......

    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云南召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場會

    云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場會近日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召開,對去年牟定現場會部署工作進行“回頭看”,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云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天喜指出,近年來,云南省堅持分區分類、......

    重慶“小眾”產業“壯大”鄉村集體經濟

    在距離重慶石柱縣城40公里的中益鄉華溪村,產業帶頭人陳朋正與村民們忙著挖掘收獲藥食兩用的中藥材黃精。當地已開發出黃精相關產品十余款,其中黃精面出口到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中國香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

    工信部發布新公告,快看看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企業都有哪些?

    2023年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23年符合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該名單按照《環保裝備制造行業(大氣治理)規范條件》《環保裝備制造行業(污水治理)規范條件》《環保裝備......

    研究:低技術干預措施增加了農村婦女的癌癥篩查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使用DVD等低技術干預措施和通過電話提供的患者導航服務會增加農村婦女接受癌癥篩查的幾率。這項發表在JAMANetworkOpen上的研究從印第安納州和俄亥俄州的農村地區招募了近千名女......

    元旦春節返鄉潮將至,農村如何應對新冠感染?

    近期,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如何應對新冠感染引發關注,特別是隨著元旦和春節的臨近,農村的疫情防控壓力會進一步增加。目前各地基層醫療機構在醫療資源、藥品保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怎么樣?如何提前布局,做好......

    疫情蔓延到農村如何應對?官方回應

    兩節將至,怎樣加強農村醫療救治?如何加強重點人群的醫療救治?12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針對網友關心的問題進行權威解讀。提前布局農村疫情防控讓藥能發下去,重癥患者及時轉上來焦雅輝表示,......

    14天內連發11個通知,預算總額達2475.82億

    時至歲末,又到了財政部“撒錢”的時候。近日,財政部在14天內連發11個通知,密集下達了2023年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補助、農村環境整治等多項生態環保相關資金預算,......

    沒有通知,直接就封了河南、山東等地農村又現隨意封路

    二十條優化措施明確,地方黨委和政府要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嚴禁未經批準阻斷交通,對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當前,我國部分地區疫情擴散速度加快,防控難度不斷加大。近日,多地農村再現“土堆封......

    三部門:從“科技小院”推動農村建設

    日前,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以下簡稱三部門)印發《關于支持建設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教育部研究生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1.請簡要介紹什么是“科技小院”?答:“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