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不少人信奉蛋白質減肥法,認為高蛋白飲食減肥效果好,不僅可以對抗饑餓感,還能避免肌肉損失。然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過量攝入蛋白會消除減肥對胰島素敏感性的改善。這項研究于十月十一日發表在Cell Reports雜志上。
“我們看到,通過高蛋白飲食減肥的女性,胰島素敏感性沒有得到任何改善,”Bettina Mittendorfer教授說。“而蛋白攝入量減少的減肥女性,明顯對胰島素更為敏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因為許多肥胖者的胰島素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最終導致二型糖尿病。”
胰島素敏感性是代謝健康的指標,通常會在減肥過程中得到改善。Mittendorfer及其同事研究了50-65歲之間的34名肥胖女性。這些女性的體重指數(BMI)都在30以上,但沒人患有糖尿病。研究人員在為期28周的研究中將她們隨機分為三組,他們要求對照組女性維持體重,為第二組女性提供蛋白含量符合RDA的減肥飲食,讓第三組女性食用蛋白含量更高的減肥飲食。
研究顯示,蛋白攝入量符合RDA推薦的女性,減肥給代謝帶來了很大好處,胰島素敏感性出現了25-30%的提升。這樣的提升可以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而高蛋白飲食的女性就沒有獲得這樣的改善。“雖然她們的體重都減輕了不少,但高蛋白飲食的女性完全沒有獲得減肥的代謝益處,”Mittendorfer表示。
過去十五年間,“健康肥胖”這個概念被炒得很熱。但近幾年來,科學家們開始對這個概念提出質疑。八月十八日Cell Reports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健康肥胖”其實并不存在。“代謝健康”的肥胖者與“代謝不健康”的肥胖者并沒有什么差別,在他們的白色脂肪組織中,響應胰島素刺激的基因表達出現了幾乎完全相同的異常。(更多詳細信息參見:健康肥胖只是一個美麗的幻想?)
肥胖對男性而言似乎更加危險。男性更容易積累危險的腹部脂肪形成“啤酒肚”,肥胖男性也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最近Buck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發表文章,揭示了這種現象背后的潛在機制。他們發現,在高脂飲食的雄性小鼠體內,一種涉及營養感知和代謝的蛋白受到了抑制。提高這個蛋白的表達水平可以幫助雄性小鼠對抗年齡誘導的肥胖和代謝衰退。(更多詳細信息參見:Cell子刊:為何肥胖對男性更危險)
我們都知道運動是最健康的減肥途徑,運動得越多燃燒的熱量也就越多。然而Current Biology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對此提出了挑戰。研究人員發現,人體會對高水平運動做出適應,加大運動量未必能燒掉更多的卡路里。
近日,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兩種蛋白質片段。研究人員將其應用在前臂皮膚上后,這塊區域的關鍵蛋白質結構水平增加了,而這種結構能使皮膚更有彈性。由于體內炎癥水平上升和暴露在紫外線輻射下,皮膚中形成彈性網絡的蛋......
近年來,人工智能(AI)已在醫學、生物學及制藥領域中展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在蛋白質設計和工程領域,基于AI技術創建人工的蛋白質序列已經成為現實,并可能被用于治療各種疾病。日前,來自AI研究企業S......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其自身的基因組,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近日,連化物所生物分子結構表征新方法研究組(1822組)王方軍研究員、劉哲益副研究員團隊與西南交通大學封順教授團隊合作,利用我所自主搭建的高能紫外激光解離—串聯質譜儀器,揭示了質子化氨基酸側鏈的正電荷......
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算法Deep-SMOLM,可生成蛋白質5D圖像,包括單個分子的方向和位置等信息。實驗室的單分子成像經常存在因包含“斑點”或波動等情況導致圖像模糊的問題,......
細胞的合成代謝需要消耗足夠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和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而這些關鍵因子在病理條件下往往不足。在生命科學和臨床醫學的前沿探索中,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向退行性變及損傷......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自身的基因組,且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自身的基因組,且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科技日報記者劉園園西湖大學12月8日公布,該校人工智能(AI)講席教授李子青團隊與廈門大學、德睿智藥合作,首創研發了能夠刻畫蛋白質構象變化與親和力預測的AI模型——ProtMD。這是第一個嘗試解析蛋白......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晏石娟團隊聯合加拿大約克大學、德國馬普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等研究人員在磷酸化修飾蛋白質組學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搭建全自動在線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