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10-18 14:05 原文鏈接: 陳賽娟院士研究組最新Blood文章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的陳賽娟(Saijuan Chen)院士及同事們,近日在Blood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重要的通訊文章,介紹了研究組12年以來,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患者砷滯留,和慢性不良反應的隨訪結果。

      白血病是目前最致命的癌癥之一,在四十歲以下男性、二十歲以下的女性中,白血病的死亡率占據了惡性腫瘤排名的首位。其中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為代表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其危險性更是難以想象。

      上世紀70年代以前,APL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用化療,5年的無病生存期,國外報道在30%左右,國內由于缺乏有效的支持療法,只能達到10%左右。再加上這種白血病的細胞里有一些促凝物質,往往一經化療,細胞溶解就會釋放促凝物質,可能引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繼而發生出血。一旦出血發生在顱腦,就會危及生命。

      陳賽娟院士研究組為闡明APL的發病原理和治療機理邁出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他們提出“協同靶向治療”,即用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前者是維生素A的衍生物,沒有化療的副作用,后者就是人們常說的“砒霜”。

      研究表明對維甲酸和/或化療耐藥的APL復發病人應用三氧化二砷的話,完全緩解率可達90%以上。之后研究組通過對85例APL初發病人聯合用藥隨訪7年的研究,表明5年無病生存率達到90%以上。

      目前針對這種治療方法,很少有介紹其不良反應,長期毒性和ATO 輔助致癌作用,就此在最新這篇報道中,研究人員通過多年的跟蹤調查,指出!--[if gte IE 9]ATRA/ATO 組合治療方法療效好,未出現毒性AEs或擴散腫瘤的報道。不過ATO滯留會比健康對照組稍微高一些。

      陳賽娟研究組在大量動物實驗、分子調控網絡及隨機臨床對照研究的基礎上,應用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聯合方案,通過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協同靶向治療535例初發APL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達92.9%。該治療方案的長期安全性亦得到充分證明。目前正在將APL協同靶向治療的思路進一步拓展至其他類型白血病,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此外,陳賽娟團隊還在國際上率先提出DNA甲基轉移酶3A(DNMT3A)等表觀遺傳相關基因異常是構成急性白血病發病的第三類致病基因的理論,證實了DNMT3A基因突變是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的始動因素之一,是診斷和預后監測的重要分子標志和藥物靶標。研究團隊還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變和M2b急性髓系白血病多步驟發病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發現,為拓展白血病協同靶向療法奠定了重要基礎。

      作者簡介

      陳賽娟

      1989年獲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主任,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工程院、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長期致力于白血病發病機理與治療研究。率先提出并實施了白血病基因組解剖學計劃,發現了一批新的白血病發病相關的突變基因與融合基因,揭示了白血病發病的新機制,為臨床診斷、預后判斷和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生物分子標志和靶標,建立了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預后相關的分子分型體系,進一步豐富了白血病多步驟發病機理的內涵,為制定分子靶向治療策略提供了理論依據。以AML中的兩個亞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和AML-M2b為研究對象,成功地實現了APL 新型協同靶向治療,并進一步將這一思路拓展至其他類型白血病。陳賽娟教授和她的團隊發表了包括Nature Genetics、 Science在內的國際高水平期刊論文300多篇,被引證數達20000余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獎特等獎等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10余項。

    相關文章

    第二款國產CART療法產品獲批上市,為白血病患者帶來福音

    近年來細胞治療賽道熱度不減,本土創新藥企更是不斷迎來CAR-T產品獲批。近日,第二款國產CAR-T療法產品源瑞達(納基奧侖賽注射液)獲批上市,用于治療成人復發或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r/rB......

    科學家揭示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新機制

    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國際期刊《先進科學》雜志發表論文,揭示了鐵蛋白載硒降解融合蛋白AML1-ETO誘導分化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新機制。白血病是一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惡性血液腫瘤,位居......

    白血病有救了!科學家又發現一高效藥

    端粒酶能在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在內的大多數人類癌癥中實現永久復制,伊美司他(Imetelstat)是一種首創端粒酶抑制劑,其對骨髓纖維化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均有一定的臨床療效。近日,一篇發表在......

    新研究為臨床診斷和監測提供依據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是惡性血液腫瘤,通常因髓系造血干/祖細胞分化受阻引起。AML病程進展迅速、治愈率較低。化療是AML的治療方法,可顯著減少腫瘤細胞數量,......

    艾滋病病情可長期緩解,并不意味著徹底“治愈”

    法國和瑞士研究人員近日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名被稱為“日內瓦病人”的男子,是最新被宣布病情得到長期緩解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重要的是,他并沒有像之前的病例那樣接受帶有病毒阻斷突變......

    點燃燃氣灶會增加與白血病有關的室內化學物質含量

    每當居民點燃燃氣灶時,一種與白血病和其他血細胞癌高度相關的化學物質就會悄悄潛入數百萬家庭。美國斯坦福大學領導的一項新分析發現,一個高溫燃氣灶或一個設置在350華氏度的燃氣烤箱,會使室內致癌物苯的含量高......

    維生素A可降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療期間胰腺炎風險

    富含維生素A或其衍生物的飲食可能有助于降低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兒童和年輕成年人在化療期間發生痛苦的胰腺炎癥的可能性。最近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強調了飲食解決方案預防與化......

    陳賽娟院士:亟需啟動農村地區應急計劃

    當前,新冠疫情防控進入了新階段。“隨著防疫措施逐步調整,對當前疫情的規模和走向進行科學評估與預測,將對指導公眾和公共衛生系統應對此次疫情具有重要價值。”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陳賽娟對《......

    實驗性堿基編輯技術“治愈”白血病女童

    一名罹患白血病的13歲女童艾莉莎成為全球首例接受一種新型CRISPR療法的人。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11日報道,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發布聲明稱,這名女孩之前對其他療法已無反應,但在今年5......

    香港中文大學研新法提升急性白血病存活率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復發性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罕見且極具侵略性的急性血癌,病人若復發,存活率往往不足四成。香港中文大學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成功結合藥物及基因測試,可在三日內完成藥物靈敏度測......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