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10-21 13:44 原文鏈接: “十三五”科技創新將聚焦六大重點任務

      “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目標是什么,有哪些要考核的硬指標?“十三五”科技創新的重點任務清單長啥樣?10月19日,在省部級干部“學習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專題研討班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中國科協主席萬鋼一一進行了最新權威解讀。

       萬鋼介紹,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科技創新思想,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是“十三五”科技創新的基本遵循。“十三五”是我國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決勝階段,要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各項部署要求,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各項任務,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積極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十三五”科技創新的十二項主要指標具有繼承性、延續性、銜接性、階段性。其中尤為重要的兩項指標是:到2020年,科技進步貢獻率要從2015年的55.3%提升至60%;研發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15年的2.1%提升至2.5%。

       “完成這兩項指標,有很大難度。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一項世界通行的衡量標準,比例本身代表了科技創新在全社會發展中的受重視程度,反映了全社會尤其是企業前瞻部署創新驅動的意愿和能力,通過分析其內部的結構,還可以研究科研投入的效率和效益。‘十三五’應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并通過一些普惠性政策引導帶動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萬鋼說。

       談到“十三五”科技創新主要部署時,萬鋼表示,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提升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采取差異化策略和非對稱路徑,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任務部署。重點從六個方面加強“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系統部署和謀劃:構筑國家先發優勢、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拓展創新發展空間、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

       在構筑國家先發優勢方面,實施關系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實施重大專項,啟動“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在重要戰略方向率先突破;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加速引領產業變革; 完善支撐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的技術體系,突破資源環境、健康、公共安全等瓶頸制約,形成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體系,加強深海、深地、深空、深藍等領域戰略高技術部署。

       圍繞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大對好奇心驅動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導科學家將學術興趣與國家目標相結合,做出更多原創發現。切實加大對非共識、變革性創新研究的支持力度。

       培育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壯大創新型企業家隊伍。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加強國家各類科研基地和平臺統籌布局。

       在拓展創新發展空間方面,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構筑全球開放創新高地;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和創新型城市建設,打造若干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區域創新中心;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高新區建設,進一步發揮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領頭雁”作用,引領帶動區域創新發展水平整體躍升;深化國際科技合作,用好全球創新資源。

       為推動“雙創”有效服務實體經濟,要建設創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發展專業化眾創空間,支持眾創眾包眾籌眾扶,打造“互幫互助”“用戶參與”的開放式創業生態系統;要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向企業開放ZL信息、科技資源和科研基地;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提升面向創新全鏈條的服務能力。要鼓勵擁有豐富經驗和創業資源的企業家、天使投資人和專家學者擔任創業導師,鼓勵高校開發創新創業交流課程;設立新興產業基金、中小企業基金和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完善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流轉退出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創新創業。

       為構建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構建高效研發組織體系,深入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加快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建設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科研院所;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加快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政府工作重心轉到戰略規劃、政策標準制定、評價評估、體制改革、法治保障等方面,做好營造環境、引導方向、提供服務等基礎性、公共性工作;要建立完善國家科技創新決策咨詢機制。

       在加強科學普及和創新文化建設方面,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營造激勵創新的社會文化氛圍。萬鋼強調,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

    相關文章

    浙江全省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通知發布

    9月3日,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發布“浙江省科技廳發布全省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通知”。內容如下:各設區市科技局,各有關單位:為強力推進創新深化和深入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加快培育高能級科創平臺,......

    聚焦兩院|“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9月2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活動并作“科學與中國”20周年總結與展望報告。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李曉紅,科技部......

    最高5000萬擴容支持北京加快外資研發激勵、促進科研儀器開放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中提到,要吸引外資研發中心在京落地集聚,根據其在引入國際創新資源、擴大開放合作等方面的綜合評估結果,給予最高不......

    未來科學城集中發布200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

    8月4日,2023未來科學城技術成果推介大會暨首屆項目路演資本對接會召開。大會發布了《2023北京未來科學城技術創新成果集》,包括低碳環保、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核能核電、綠色冶金、大飛機、新材料等重點......

    科技含金量提升發展“含綠量”

    如何進一步增強科技支撐、提升“雙碳”科技創新整體效能,是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一個重要著力點。當前,需要不斷塑造科技助力“雙碳”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通過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有效......

    全國首個氫能碳減排交易項目落地北京

    “碳惠氫能-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項目啟動發布會”3日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召開。今年4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正式發布《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該方法學由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管理事務中心和北......

    ITER、GEO、SKA親歷者講述中國走向國際大科學合作前沿

    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以下簡稱國際大科學計劃)是世界科技創新領域重要的全球公共產品,也是世界科技強國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提升本國創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有重點地......

    科技部:加快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7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表示,在金融的助推下,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1位,正在蹄疾步穩地向建設科技強國邁進。......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激發活力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是鼓勵科技創新的重要政策抓手。河北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用足用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營造有利于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2022年以來,河北省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數量增長......

    科技賦能為江蘇農業現代化插上騰飛之翅

    以全國3.2%的耕地,產出5.5%的糧食,糧食總產連續9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7月19日,記者從舉行的江蘇省推進農業現代化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江蘇依靠科技創新實現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糧自給、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