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10-24 11:03 原文鏈接: 八成新藥臨床數據涉假?食藥總局回應稱不符事實

       九月初,一條“八成新藥臨床數據涉假”的報道曾引發輿論熱議。報道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啟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一年來,發現超八成新藥臨床數據涉假,背后監管環節層層失守,藥企、中介、醫生等相關主體違規問題突出。

      10月21日,食藥總局藥化注冊司負責人對此回應稱,“八成新藥臨床數據涉假”不符合事實。

      2015年7月22日,食藥總局發布《關于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要求申請人對申請上市和進口的1622個注冊申請的臨床試驗數據真實性、完整性、規范性進行自查,扣除免臨床試驗的193個,需要進行自查的品種共計1429個。申請人對臨床試驗存在問題的注冊申請可以主動撤回,補充完善后重新申報。截至2016年6月底,企業經自查主動申請撤回了1193個,占應自查總數的83%。

      正是這一數據被媒體誤讀。藥化注冊司負責人強調,不能簡單地把企業主動撤回歸結為數據造假。實際上,企業自查主動撤回有多種原因,有的是不符合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影響試驗結果科學性和準確性;有的是數據不完整,不可溯源,不足以證明申報藥品的安全有效;也有的數據不真實,不排除有故意造假。

      從2015年10月起,食藥總局組織對待批準的注冊申請開展核查。截至2016年9月底,共核查117個注冊申請,對其中存在真實性問題的30個作出了不予批準的決定,約占應自查核查品種的2%;對涉嫌數據造假的27個品種11個臨床試驗機構和合同研究組織(CRO)予以立案調查。

      不過,這組最新數據也表明,國內藥品的臨床數據真實性問題堪憂。因為在核查的117個注冊申請中,發現存在真實性問題的有30個,占比25%以上。而且,在大量企業主動撤回注冊申請以后,繼續堅持的注冊申請本應在臨床數據上更為扎實,存在真實性問題的比例應該是降低了。

      一家生物制藥公司的董事長告訴《財經》記者,為了通過注冊申請,在臨床試驗中篡改數據、選擇性使用數據和試驗不規范的現象非常普遍。

      藥品上市的基本原則是安全有效。一種藥物,究竟有沒有療效、安全不安全,主要靠臨床試驗數據來衡量。

      大多數情況下,臨床數據造假的直接后果是藥效差。服用這樣的藥品很可能會貽誤患者的治療時機。比如,部分精神障礙疾病患者需要定期服用氯氮平,以使病情穩定在可控范圍內,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實行診治。氯氮平本身具有副作用,患者服用后會出現白血球降低的癥狀。前述生物制藥公司董事長向《財經》記者透露,他們在研究中發現,服用國產氯氮平的患者中,很少出現白血球減少的情況,這說明該藥的藥效是不足的。精神障礙疾病患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藥物的幫助,有些人會產生暴力攻擊傾向,甚至有自殺行為。

      藥化注冊司負責人指出,藥品研究必須科學、嚴謹,不能有半點虛假,更不能故意造假。開展臨床數據自查核查工作,打擊數據造假,就是鼓勵創新,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確保批準上市的藥品安全有效。

      10月1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在2016年“全國安全用藥月”啟動儀式上作重要講話,也強調,監管部門要嚴把“上市關”。要加強藥品研發、生產過程的檢查,嚴肅查處數據造假、摻雜使假等違法行為,確保研發、生產、流通中所有數據真實、可靠、完整、可追溯。

    相關文章

    我國治療痛風的1類新藥將出口美國等高端市場

    6月13日,記者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來到沈陽三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袁杰介紹,除了進一步拓展現有藥物向巴西、埃及、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國家出口之外,三生制藥與瑞典SOBI......

    撤稿!捏造113個數據這篇論文被認定數據造假

    腫瘤自主神經支配對腫瘤生長的影響尚不清楚。2019年7月8日,日本岡山大學AtsunoriKamiya作為通訊作者在NatureNeuro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Geneticmanipulati......

    安捷倫在新藥發現與開發產品領域榮獲兩項“科學家選擇獎”

    2024年2月21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近日宣布榮獲由SelectScience頒發的兩項權威大獎——“2023年度最佳新藥發現和開發產品獎”以及“年度最佳新藥發現和開發網絡研討......

    一日兩款新藥——涉及阿爾茨海默癥和中藥創新藥

    2024年伊始,創新藥領域又迎來好消息。根據1月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消息,有2款創新藥獲批上市,涉及阿爾茨海默病藥物以及一款中藥創新藥。根據國家藥監局1月9日消息,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優先審......

    信達生物:將遞交瑪仕度肽減重適應癥首個新藥上市申請

    1月9日,信達生物制藥集團官微宣布,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GLP-1R)/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雙重激動劑瑪仕度肽(研發代號:IBI362)在中國超重或肥胖成人受試者中的首個III期臨床研究(G......

    重大疾病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集中簽約39個項目

    12月12日,在章貢區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重大疾病新藥靶發現及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合作集中簽約39個項目,總投資112億元,涵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寵物產業等領域。重大疾病新藥靶發現及新藥創制全國重......

    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啟動,吳以嶺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

    10月28日,石家莊以嶺健康城舉行了一場重要的啟動會——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啟動會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此次會議標志著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正式啟動,并宣布中國工程院院士吳......

    上半年我國1類新藥獲批數量超20個,數量超去年全年

    首款國產mRNA新冠疫苗、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抑郁中藥新藥……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我國獲批上市的1類新藥為20款;2023年上半年,獲批1類新藥(除疫苗外)已達24款。“多年......

    國內開發一款新藥,需要花多少錢?

    開發一款新藥究竟需要多少錢?醫藥行業有個著名的“雙十定律”,即新藥從發現到上市需要耗時十年,耗資十億美元。但隨著開發難度提高、試驗成本增加、監管標準收緊等,如今各大跨國藥企開發一款新藥的金額遠不止這個......

    新藥從研發到上市的全流程:IND、NDA、ANDA傻傻分不清?

    10年時間,花費10億美元,研發一款新藥,無論是利益的驅動,還是拯救萬千患者的成就感,藥企的這一行為都值得我們尊敬。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都需要經過哪些流程?每一步又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本文以小分子藥物......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