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提升環境治理水平——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就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高敬
國務院26日印發了《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決定于2017年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就開展普查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開展全國污染源普查的背景、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是什么?
答:全國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國情調查。《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規定,每10年開展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
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顯著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經過10年的發展,我國工業經濟和社會人口結構,以及污染源的類型、分布、規模和性質等都發生巨大變化。同時,農村面源、非道路移動源以及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對環境質量的影響逐漸顯現,亟須對其排放情況開展系統性調查。
依法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對于準確判斷我國當前環境形勢,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政策規劃,不斷提高環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環境短板具有重要意義。
問:全國污染源普查的對象和內容有哪些?
答:《通知》明確要求,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掌握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情況,了解主要污染物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建立健全重點污染源檔案、污染源信息數據庫和環境統計平臺,并明確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有污染源的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均屬普查對象。具體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移動源及其他產生、排放污染物的設施。
普查內容包括普查對象的基本信息、污染物種類和來源、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情況、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等。
問: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將何時開始,時間怎樣安排?
答: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資料。本次普查共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底,開展普查的前期準備工作,重點做好普查方案、技術規范的編制和完善、開展普查工作試點以及培訓和宣傳等工作;第二階段,從2018年初開始,各地組織開展普查和數據庫建設,年底完成普查工作;第三階段,2019年,組織對普查工作進行驗收、數據匯總和結果發布。
問:全國污染源普查對象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答:污染源普查對象有義務接受污染源普查機構和污染源普查人員依法進行的調查,應當如實、按時填報污染源普查報表,不得虛報、瞞報、拒報和遲報污染源普查數據。污染源普查對象應當及時提供與污染源普查有關的資料。
普查對象不履行相關義務的,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問:普查數據準確性是衡量普查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請問如何保障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
答:此次普查將建立數據質量控制體系,制定數據質量管理技術規定和相關工作細則等制度,進行全過程質量監控。通過設計科學的調查方法,提升衛星遙感、無人機等調查手段和互聯網、移動終端等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同時將普查數據與其他相關領域的關聯數據信息進行比對驗證,保障普查數據的質量。
全面貫徹實施依法普查的要求,依法追究各類主體數據造假責任,從頂層設計上建立“不敢造假”的制度環境。在普查過程中,通過與其他數據相比對,使各類主體“不能造假”。
國務院和各省(區、市)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組織數據的質量核查工作,核查結果將作為評估各地區普查數據質量和普查工作成效的依據。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多項環境監測儀器及設備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截至2020年3月31日)。煙塵煙氣連續自動監測系統(CEMS)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符合HJ76-2017標準)(截至2020年3月......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進一步提升企業環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落實企業環保主體責任,規范企業環境管理制度建設和績效管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已啟動的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氣相色譜連續監測系統、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多通道采樣器,小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總......
為健全完善固定污染源監測標準規范體系,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正在組織研究制訂2019年度6個固定污染源監測標準規范(研究期限為2年),現向社會公開征集具有相應研究能力的合作單位參加標準規范的研究編制,歡迎符......
6月1日,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委書記、市總河長楊廷雙前往倭肯河及支流部分河段巡查。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立市戰略,嚴格落實河長制,加強水污染防治,不斷提高水環境質量,切實抓好倭......
波光瀲滟三千頃,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云南,四季如春、繁花美景為人稱道;如今,云南正通過建立可追溯的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數據化的普查系統,形成污染普查“大腦”、提升污染源普查質......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平板玻璃制造》等五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進一步完善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技術支撐體系,指導和規范固定污染源源強核算工作。五項標準包括《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平板玻璃......
圖片來源于網絡污染源分布零散,環境執法人員要及時發現污染點位并不容易。如今,技術進步幫上了大忙:綜合衛星遙感、空氣質量地面觀測、熱點網格APP,可以告訴執法人員大氣污染的準確位置;基于高分衛星遙感數據......
建立各設區市普查辦聯絡調度機制、建立健全普查質量核查專職崗位、校核普查名錄底冊(庫)、開展普查試點、實行雙日調度督辦制度……自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啟動以來,江蘇找準工作中的盲點、漏洞和突出問題,精......
“孟偉違紀時間之長、影響之廣、危害之深都不可小覷。”7月31日,生態環境部黨組召開全國生態環保系統“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工作動員部署會,決定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孟偉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