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婦女研究中心主任, 原北京大學副校長岳素蘭致歡迎辭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主辦方與任詠華教授、吳驪珠研究員共同啟動“女科學家校園行”活動
4月7日,由中華全國婦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辦公室、歐萊雅中國共同主辦的“女科學家校園行”活動在北京大學隆重舉行。該活動是“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青年群體中的延伸,旨在通過榜樣的力量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科研。中國科協常委、書記處書記程東紅、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秘書長方茂田、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岳素蘭、歐萊雅(香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牟鵬華,歐萊雅(中國)副總裁蘭珍珍、第13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獲得者任詠華及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吳驪珠共同開啟了“女科學家校園行”之旅。
2011年被聯合國命名為“國際化學年”,以紀念化學學科對知識進步、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為此,歐萊雅(中國)攜手“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各主辦方聯合啟動“女科學家校園行”,并特意邀請任詠華、吳驪珠這兩位在化學領域有杰出成就的科學家走入校園與400名大學生及媒體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她們在科研道路上堅韌、執著的精神深深打動了現場所有的年輕人,并賦予“化學”這樣一個在常人眼中晦澀、高不可攀的學科更加豐富的內涵。
作為“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創始人之一,歐萊雅(中國)副總裁蘭珍珍表示,“為年輕群體和優秀女科學家搭建交流的平臺,用獲獎者的成功經驗和人生經歷鼓勵年輕人堅守自己最初的夢想,堅持自己的科學道路一直是‘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目標。而‘女科學家校園行’就是對這一長遠目標的最好實踐。我們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真正為年輕人的未來指明方向,成為她們堅持夢想的動力。”
化學的力量改變世界
說到化學,許多人都會認為事不關己。但實際上,化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化學合成的物質通過不同的形態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存在著。我們熟悉的化妝品、塑料、衣服的面料、各式各樣的橡膠用品、食品添加劑、汽車的燃料等等都是應用化學方法合成的,我們的生活一天都不能缺少化學品,化學對人類的貢獻及在應對人類發展挑戰方面的巨大作用在全球范圍內也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此次參與“女科學家校園行”的任詠華和吳驪珠正是在利用化學應對能源危機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她們用各自不同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共同打開了新能源—太陽能應用的新方向。
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方案能夠提供源源不盡的能源。然而,距離全面采用太陽能仍有一些障礙須加以解決,例如太陽能電池效率低,成本高。當今效率最高的太陽能電池由硅晶體制成,可是制作成本非常昂貴,太陽能轉化率約30%。顯然,這對于我們未來的科技和工業發展,以致人類生存都是一個必須面對的挑戰。任詠華教授憑借她在發光材料和太陽能轉化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獲得國際科學界的一致認可,她發現了具有獨特的光吸收性能的幾種物質,有助于太陽能的收集和儲存;而吳驪珠致力于研究超分子體系中的光物理和光化學過程,在微反應器控制的光化學反應、光誘導電子轉移、能量傳遞、以及太陽能的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性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好評
任詠華教授坦言自己是離不開化學品的人。在她的心目中,化學堪比藝術,這樣的觀點讓在座的剛剛跨進化學研究領域的大學生們深受鼓舞。她講到,“我一直將化學家比喻為藝術家,以創新意念創造新事物。我總是因自己是一名化學家而感到幸運和驕傲, 因為化學是一門旨在創造新的化合物的主要學科。作為一名化學家,我們可以將化學和物理的領域結合以發展新的材料并解決能源的相關問題。或者,我們也可以結合化學與生物學或醫藥學來解決疾病和健康的相關問題。”實際上,任詠華教授所研發的光敏材料的應用遠超太陽能,由于接觸到油或重金屬離子時會發光,這種材料還可應用于探測石油泄漏或放射污染等環境災害。在醫療保健方面,光敏材料也可作為化學傳感器,檢測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或惡性細胞。
對于吳驪珠教授來說,做“有用”的化學一直是她的夢想,她一直探索通過光化學的手段創造可應用的清潔能源、解決人類能源短缺的現實問題。通過模擬光合作用的仿生研究,吳驪珠不斷探索光合作用中心的工作原理,將氫化酶的活性反應中心運用到實驗室的人工反應器,實現了從水中制備氫氣的反應。進一步運用的前景廣泛:可以將氫氣儲存起來,用作氫燃料電池,實現太陽能的利用;可以利用氫氣的高還原活性,發生原位的還原反應,作為新型的還原體系,以此來活化許多原本低活性的反應,實現高效太陽能的光化學轉化。
活動現場,兩位女科學家用平實的語言讓原本深奧的化學平添了人性化的色彩,化學似乎也開始有魅力起來。“聽了兩位女科學家的演講,深刻地感知到化學改變世界的力量。非常自豪我能夠選擇這樣一個有意義的專業,未來也會在化學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下去。”一位化學專業的學生在會后這樣感慨到。
堅持成就科學信仰
在一個紛繁的世界里,能夠擁有理想,并能持之以恒的為之而努力,是多么可貴的事情。對于各行各業的人來說,能夠耐得住寂寞,不隨波逐流,堅守理想和信仰,成功就離你不遠了。科學更是如此,搞科研需要堅定不移的信念,往往需要付出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如果是女性從事科研,想要獲得成功則需要更多的堅持,她們必須直面社會輿論的壓力、兼顧家庭和孩子的教育、平衡更多的社會關系。但正如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計劃所倡導的,“世界需要科學,科學需要女性”,否則人類就浪費掉了50%的智慧。
談到女性從事科學研究的優勢,任詠華和吳驪珠都認為女性的情商較高,面對挫折會更加樂觀并更加堅韌,這些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女性做事一般都更有耐心,觀察力也更為敏銳。而且我覺得在很多情況下,女性工作要更為努力,做事也更加專注。而且我覺得作為一名化學家,堅定的信念是應該具備的關鍵素質。我覺得一旦女性下定了決心,她們會非常專注”,任詠華在與學生的交流中這樣說到。
吳驪珠號召在座的大學生,“如果選擇科學作為事業,就堅持下去,積極的投身于科學實踐中,不放棄就一定會有結果。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和挫折,只要不輕言放棄,在不遠的將來就能收獲成功。”兩位科學家的箴言和鼓勵讓大學生們深受鼓舞,“我會以她們為榜樣,堅定不移地實現我的科學理想。她們讓我們相信科學沒有性別,女性同樣可以走上諾貝爾獎的舞臺”,一名女大學生在活動后激動地表示。
歐萊雅中國副總裁蘭珍珍表示:“ 經過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評選,我們親眼目睹了中國科學界發生的變化。很多女科學家,特別是中國自己培養的女性科學家的名字已經開始為人們所知。另一方面,科技新生代的力量也在逐年加大,我們不再感慨中國的科學領域后繼無人,而是贊嘆后生可畏。這些都證明,讓科學走近公眾的視野,歐萊雅的付出已經開始獲得回報。”
隨著歐洲環保政策的推進,旨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氣候科技”日益火熱,關注環保的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也陸續誕生。創立于2017年的恩帕公司,是德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供應商。2021年,......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納米能源中心李炫華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室溫自交聯的氟硅聚合物凝膠,實現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室溫快速無損封裝。此外,團隊提出的封裝策略有效地促進了傳熱并減輕了熱量積累對封裝器件的潛在影......
2月26日,“2022(第十六屆)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在甘肅省敦煌市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永久名譽主席徐建中在書面致辭中表示,太陽能熱發電帶有長時安全儲熱技術,是新型電力系統中能......
2月17日,“90后”江蘇小伙兒李崇文和他的博導鄢炎發在Science發表論文。這項關于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被認為解決了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續航問題,使其實驗室壽命超過3500小時,為當前的國際頂......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人工環境節能技術研究室董凱軍團隊在相變蓄熱材料強化太陽能界面蒸發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太陽能-熱能......
這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開發的一款超薄太陽能電池,整個結構只有2~3微米厚。傳統的太陽能電池都比較笨重,像一塊厚厚的板↓而這款超薄太陽能電池可不簡單!MIT的研究人員打破常規,開發出一種可......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關于開展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第八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婦聯,中國科協......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工程師在最新一期《小方法》雜志上刊發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款超輕太陽能電池,可快速方便地將任何表面變為電源。這款比人頭發絲還纖薄的太陽能電池黏附于一塊織物上,重量僅為傳統太陽能......
2022年中國航天大會正在海口舉行,中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在今天舉行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專業論壇上表示,中國空間站將為未來空間太陽能電站提供在軌技術驗證。楊宏介紹,當前中國空間站已完成三艙T字基本構型......
依托現有核科技工業體系,凝聚核工程領域具有專業經驗和技術基礎的相關研究單位和企業,逐步搭建聚變能的技術開發體系和工業體系,集中力量開展核聚變工程和技術攻關,再經過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到2050年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