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大科學裝置出版工程”第一輯,用《種子方舟》《探索微世界》《北京時間》《探索宇宙“隱形人”》《巡天遙看一千河》五本書,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這五項大科學裝置的建設過程、工作原理和應用成就,為人們揭開這些國家科學重器的神秘面紗。
走進大科學裝置
在距離云南省昆明市中心10公里的北郊元寶山東南角,一座建筑依山而建。它占地約83畝,呈“品”字形。這就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種子方舟》一書介紹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之種子庫,就設置在這座建筑的左側。在書中,作者帶著讀者走進了建筑,爬上了二樓,這是種子管理實驗室,種子的處理工作就是從這里正式開始的。“為了保證野外采集回來的種子具有較長的貯藏壽命,每一份種子在種子庫內通常要經過13個環節的處理,其中種子的接收登記、計數和萌發實驗就要在這個實驗室開展。”書中寫道。
穿過種子管理實驗室,拾級而上,讀者根據指引來到了三樓的種子生理學實驗室,有關種子貯藏特性和壽命的研究等工作正在這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沿階而下是位于一樓的種子清理室,野外采集回來的一袋袋果實、果序,甚至草木植株,就在這里變成了一粒粒干凈而飽滿的種子。
對公眾來說,種子庫中最為神秘的可能就是深埋于地下6米的冷庫和主干燥間了。主干燥間是最后一次干燥種子和分裝種子的地方。冷庫的墻壁則是由20厘米厚的環氧樹脂泡沫彩鋼板構成,以達到良好的保溫和保濕效果。這里的溫度常年保持在-20℃±1℃,在此溫度下,種子的壽命能得到極大延長。
跟隨著作者的描述,讀者仿佛能置身于冰冷的山腹中,看到穿著厚重的羽絨服、戴著防凍手套的種子管理員正在工作,看到那些存活了3000多年的水稻和小麥種子。
這本書的作者杜燕,正是每天在這里工作的研究人員,她負責野生植物種子資源的保藏,也進行種子形態學研究。對這里,她再熟悉不過。
與《種子方舟》一樣,“中國大科學裝置出版工程”系列叢書第一輯的另外四本圖書,也都是由身處這些大科學裝置中的研究人員編寫,他們希望將自己每天打交道的這些儀器設備與其中的科學知識分享給讀者。
科幻電影《2012》熱映至今已有7個年頭,影片中那些驚心動魄的場景可能仍歷歷在目。盡管影片中的災難沒有在2012年的現實世界上演,但“災難制造者”中微子的名字已廣為人知。中微子究竟是什么?它有何特殊性質?被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譽為“物理學上具有重要基礎意義的一項重大成就”、堪稱中國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物理學成果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的科學發現,能夠造福人類嗎?在中微子領域,我國科學家又有何規劃呢?
“近年來,‘中微子’‘中微子振蕩’這些詞在媒體上頻頻出現,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盡管大亞灣實驗站對社會開放,但還是有很多人沒有機會去親自看看這個隱藏在山體內的龐然大物,心中總是存有遺憾或疑惑。這本書就是希望向讀者介紹,什么是中微子,什么是中微子振蕩,什么是大亞灣實驗及其工作原理,它是如何設計、研制和建造出來的,它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對于編寫《探索宇宙“隱形人”》一書的初衷,主編、中科院院士、中科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如是說。
填補出版空白
這套叢書的編寫啟動于2014年12月。2014年8月,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旨在打造中國科普教育出版基地。具體的基地建設項目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承擔。從那時起,圍繞中國科學院“科學文化工程”等項目打造出版一批優質的科普讀物的計劃就提上了日程,“中國大科學裝置出版工程”正是其中的重要一項。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對社會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越來越突出,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越來越關心自己國家的科學發展水平,越來越關注最新科研成果,希望自己能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然而,社會公眾,甚至非常多的研究機構對我國的大科學裝置并不了解,很多人甚至從未聽說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科學裝置的利用效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立項‘中國大科學裝置出版工程’,幫助人們打開認識‘國之重器’的這扇門,是非常適時且必要的。”本叢書項目組編輯莫曉虹介紹說。
這套叢書最初的受眾定位是青少年。所以,在出版社和參編科研人員反復策劃商議之后,決定創新編寫形式,在嚴格遵循科學性的前提下,統一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方式、豐富生動的圖片,盡可能簡明地講述大科學裝置從緣起、建設、原理到價值、取得的成果等內容。
“參編的各位作者都有著參與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運行、科研任務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他們把這些寫在了書中。另外,中科院各所在建設大科學裝置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文字素材和圖片資料,對部分抽象、深奧的科學知識還有相關視頻可以鏈接,這使得圖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莫曉虹說,“此次出版的‘中國大科學裝置出版工程’系列叢書是我國首次全面介紹國內目前科技領域最前沿、最重大的大科學裝置的圖書,填補了大科學裝置圖書出版的空白。”
大科學裝置有何貢獻
對于大科學裝置,很多公眾不了解,甚至有所誤解,不知道斥巨資建設它們的意義。講述這些大科學裝置到底有什么用也是書中內容的重要部分。
比如,對于中國第一個有代表性的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作用,王貽芳就在書中介紹說:“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著眼于國際粒子物理研究的競爭熱點之一——‘τ-粲能區’。它的‘神眼’是由多種類型的子探測器組成的北京譜儀,20多年來,北京譜儀實驗組先后取得多項重大研究成果。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同步輻射光源對社會開放,成為我國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化學、生命科學、資源環境及微電子等交叉學科研究的重要基地。此外,它還在建造與運行過程中,催生了一大批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發明,被廣泛應用于農業、林業、采礦業、制造業、衛生、信息等領域,很多先進技術已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了。”
對于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之種子庫,杜燕也詳細介紹了其作用與意義。“它保存了大量的珍稀瀕危種、特有種和有重要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物種的種子。”杜燕說,“比如,全世界僅存29株野生植株的巧家五針松種子、消失百年后再度出現的彌勒苣苔種子、來自遼寧普蘭店1000年前的古蓮種子等。在保藏的同時,研究人員還對庫存種子開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
在杜燕看來,種子庫保存的眾多野生植物種子資源,將使我國在未來的國際生物產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6月5日,我國首臺高品質因數1.3GHz超導加速模組通過專家評審。該模組是大科學裝置的關鍵技術設備之一。專家組指出,該模組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中溫退火高品質因數超導腔模組技術路線,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6月5日,我國首臺高品質因數1.3GHz超導加速模組通過專家評審。該模組是大科學裝置的關鍵技術設備之一。專家組指出,該模組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中溫退火高品質因數超導腔模組技術路線,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希望國家支持在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若干個大科學裝置。”2月27日,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薛其坤接受媒體采訪,建議推動大科學裝置在深圳落地,促進深圳科技創新發展。35歲晉升教授,41歲當選院士,......
在由科幻小說《三體》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中,對撞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道具了——正是因為“三體人”利用它們的高科技產物“智子”影響了地球上對撞機的實驗,使得物理實驗結果變得無規律可循,才讓一部分科學家的信念崩......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又稱大科學裝置,是推動科技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利器。春節過后,我國科研工作者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下面我們就通過遙感衛星數字地球技術一起去我國的幾個大科學裝置,感受......
金屬組學是系統研究生命體內自由或絡合的金屬/類金屬的分布、含量、化學種態及功能的一門新興學科。大科學裝置可為金屬組學研究提供卓越平臺,發展新的金屬組學研究框架。近日,中科院高能所李玉鋒、周愛玉與東北大......
金屬組學是系統研究生命體內自由或絡合的金屬/類金屬的分布、含量、化學種態及功能的一門新興學科。大科學裝置可為金屬組學研究提供卓越平臺,發展新的金屬組學研究框架。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東北大學......
“人造太陽”逐日夢,“聚變合肥”加速度。冬日暖陽下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創新創業熱潮涌動,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建設如火如荼,該設施的主體工......
可以說,建設大科學裝置是未來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共享這樣的科學設施,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從整個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更多、更大、更好的大科學裝置也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必然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被......
直徑只有原子的十萬分之一,質量為1.6749286×10-27千克,平均壽命為896秒……這是中子,原子核包含的兩種粒子之一,算得上“微不足道”。然而,正是這般“微不足道”的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