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后,受益于土壤環境保護的政策紅利,國內土壤修復市場熱度空前。據業內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土壤修復潛在市場巨大,面對這一“掘金場”,國內外眾多資本躍躍欲試,摩拳擦掌。企業怎么才能通過技術創新,抓住其中的機遇?
國際污染場地創新及可持續修復技術中國應用報告會近日在北京召開,報告會由江蘇大地益源環境修復有限公司、AECOM公司、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共同主辦。國內外土壤修復相關專家和企業就技術創新、國際合作、行業發展方向等業內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 技術引進不能只是“高大上”
應及時對國外技術消化吸收,并進行自主創新,讓其更“接地氣”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土壤修復有四大主流技術,即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化穩定化、化學氧化、熱脫附技術,這些技術多是國外引進的。由于國內土壤污染具有明顯的空間差異,國外技術很難直接用于國內的土壤修復。而我國土壤修復行業起步較晚,技術常常沒有及時本土化,因此在應用過程中經常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科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介紹說,目前,我國土壤修復技術仍停留在實驗室水平,缺乏經濟有效的土壤修復產業化成熟經驗,土壤修復面臨修復人才和技術短缺的問題。對此,行業內的一些企業表示,一方面,現在要完全實現技術自主研發很困難。另一方面,則是國外企業坐擁先進的土壤修復技術和經驗,窺伺著中國偌大的市場。
“有的技術引進可能花了大價錢,但是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江蘇大地益源環境修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地益源”)總經理辜曉平告訴記者,國內企業在技術引進時應重點考慮兩個問題,一是有針對性;二是符合國情,包括經濟承受能力、修復時間等。
因此,林玉鎖多次強調引進創新的重要性,“我們在引進技術的時候,一定要與實際的工程結合,要通過工程化應用進行再創新,把先進技術真正轉化為應用成果。”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土壤修復行業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是事實,在自有技術、裝備儲備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也不失為企業建立自己的技術體系、構建核心競爭力的快捷途徑。
? 望聞問切先做好場地調查
翔實的場地調查能避免過度修復,而我國 “重修復、輕調查”現象普遍,應培育專業的工程咨詢公司
在與企業的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除技術問題外,不少企業對“場地調查”也很苦惱。
企業普遍反映,場地調查工作繁瑣,所產生的數據又是實施修復的基礎。場地調查和風險評估直接關系到治理方案、治理效果甚至治理成本。
據辜曉平介紹,大地益源在長三角做了70多個修復項目,大多數場地污染情況十分復雜。“有時一塊場地會同時受到重金屬、農藥、石油化工產生的有機物等多種復合污染。如果不對場地進行認真細致的診斷,而采取盲目的修復方法,修復效果勢必大打折扣,更為嚴重的可能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他說。
然而,據美國一家企業介紹,在美國做修復項目, 90%的工作都是場地調查。實際上,翔實的場地調查對項目客戶來說非常有價值,能避免過度修復。“在美國這樣成熟的土壤修復市場,場地調查應占到項目投入的30%,是整個修復市場中業務量最大的部分。”業內人士介紹說。
而我國目前污染場地調查和修復工作中存在“重修復、輕調查”的傾向。由于場地急于開發并投入使用,以及業主大多更關心修復成本和時間,使得調查工作草草進行。
大地益源的相關負責人也反映,我國很多項目的場地調查和修復工作是分開的。場地調查方提供的數據經常出現問題,修復公司進場后,經常要對場地重新進行調查。還有企業表示,“如果做場地調查的機構不靠譜,那我們寧愿自己來做。”
業內人士建議借鑒國外經驗,培育專業的工程咨詢公司。比如,美國土壤修復多年來市場運行的經驗是,政府負責法律制定、工程項目審批、驗收和監管,咨詢公司總包項目,若有細分工作無法承擔,則分包給其他設備、技術或服務公司。
? 場地修復土水不能分家
應遵循綠色可持續修復理念,重視科研和工程經驗積累
“中國的土壤修復雖然起步晚,但這意味著可以起點高,有更多經驗可以借鑒,少走彎路。”AECOM工程咨詢公司的蔣博士從事土壤修復行業已有10多年,她向記者介紹了綠色可持續修復的理念。
所謂綠色可持續修復,即一種考慮到修復行為造成的所有環境影響,而能夠使環境效益最大化的修復行為。秉持綠色的理念,從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的角度出發,選擇最佳的修復技術和方案。
蔣博士表示,對環境的影響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將節能減碳及擴大回收植入修復技術的設計及執行,如植物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修復土壤的再回收使用或者物化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等,都可以稱之為綠色可持續修復技術。
當記者詢問蔣博士對中國土壤修復的建議,她再三強調“水土不分家”。土壤修復的科學表述應該是“場地修復”,因為單論土壤修復是片面的,尤其是在土壤飽和帶,水土不分家涉及整個生態體系的循環。
“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會跟土壤產生接觸,空氣中含有的各種污染物也會通過諸如降雨等形式滲入地表,最終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的一部分。”她說。
而我國目前的地下水修復形勢不容樂觀,地下水污染底數還摸不清。由于地下水污染修復具有長期性和不確定性,且修復費用高,我國地下水修復實際工程案例少之又少,缺乏必要的科研和工程經驗積累,也沒有完全掌握各類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
“中國的污染場地修復已經起步,但地下水修復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蔣博士介紹,美國等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地下水保護,把地下水當作飲用水保護,有非常多的地下水污染修復案例經驗可以借鑒。
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員郭鵬然團隊與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志良團隊合作,基于土壤水溶性溶解有機物關鍵組分鑒定,揭示了土壤植物修復中使用螯合劑所引發的強烈土......
由病原細菌和真菌所導致的植物病害會造成農作物嚴重減產甚至絕產。為保障棉花作物的健康安全,研發土壤環境污染修復技術,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開展了種衣劑對棉花種子及根際土壤......
在浙江省臺州市的峰江街道亭嶼村和山后許村之間,近兩公里道路兩側,密布著大大小小的苗木基地,種植各類花卉苗木,一眼望去郁郁蔥蔥。但誰能想到,這里曾是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再生產業基地,土壤受到過嚴重污染。土......
12月21日至22日,中國災害防御協會、中國科學院大學江華博士工作站及中國南方柑橘黃龍病防治研究中心,在湖南江華縣聯合組織了柑橘黃龍病防治項目年度評審會。中國是柑橘產量和種植面積第一大國。但黃龍病這種......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數量急劇上升,加油站和地下儲油罐的數量與日俱增。由于輸油管道、儲油罐滲漏,含油污水排放,落地油等原因,大量油類污染物進入土壤。石油和化工工業對土壤造成的污染,尤其是其中的大......
綜觀生態環境產業的發展,經過2018年和2019年的行業陣痛期,2020年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局面,水土固的大監管格局已然形成,生態環境產業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政策深耕時代。總體而言,生態環境板塊基本面逐......
玻璃化技術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核廢料的玻璃化處理技術,近年來該技術被推廣到污染土壤的治理,1991年美國愛達荷州工程實驗室把各種重金屬廢物及揮發性有機組分填埋于地下0.66m后,使用原位玻璃化技術,......
優惠報名入口:http://soiltec-china.mikecrm.com/9YI3O7X會議火熱報名中!)你是用戶單位想尋好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和了解行業動態,提升技術?你是經銷商/廠商想尋找目標群......
土壤修復之風險管控篇,“風險管控”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措施?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了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此標準首次發布。而且雄安新區印發了《雄安新區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方案(20......
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土壤污染總超標率為16.1%,給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2016年,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頒布了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行動綱領。全國......